在“雙碳”轉型目標下,民企綠色低碳發展程度如何?有哪些特點?近日,全國工商聯首次出版發行的《中國民營企業綠色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有62.6%的民企入駐當地工業園區,高耗能行業的民企入園比例更高。為何高耗能民企入園積極性如此之高?對此專家分析稱,工業園區能為高耗能企業提供優質的基礎設施,環境治理托管服務讓企業省心省力,讓企業能專注于生產經營業務。
有政策、有設施
《報告》顯示,約九成民企對“兩個正面清單”政策推進企業綠色發展的認同度較高。同時,隨著我國工業園區環境基礎設施供給水平不斷提高,有62.6%的民企入駐當地工業園區,受益于環境治理托管服務模式,民企綠色發展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其中,有色、化工、鋼鐵等高耗能行業的民企入園比例更高,分別為83.3%、78.4%、71.9%。
為何民企尤其是高耗能行業的民企更青睞入駐園區?南京農業大學規劃院上海分院院長、科創中國高丞鄉創服務團團長孫文華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工業園區擁有產業集群,產業基礎建設投資完善,各類配套齊全,更有政策服務幫助到民企。有色、化工、鋼鐵等行業屬于特殊工業行業,因其生產流程復雜、對環境影響顯著,因此入駐工業園區比例較高。按照國家法律以及政策要求,專業的工業園區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多項政策和服務,以助力其綠色轉型。
“工業園區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優質的基礎設施,如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節能減排設備等,使得企業生產流程更加環保。同時,工業園區還會為這些企業提供專業的環保技術咨詢和服務,提供相關的環保培訓和技術交流,幫助企業提高環保意識,助力企業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環境影響。”孫文華說。
“托管服務”更省心
《報告》中還提到了環境治理托管服務模式,這是以小城鎮或園區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委托具有專業能力的環境服務供應商提供水、氣、土等多要素、多領域協同治理服務,服務付費與環境質量改善或污染減排量等掛鉤。
例如,位于江蘇的蘇州工業園區、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就作為試點運行了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三年,在蘇州工業園區,工業廢氣、垃圾各有去處。如市政污水廠的濕污泥在干化處理后,直接通過運輸至熱電公司與燃煤摻燒發電;工業尾氣可以回收二氧化碳,經過深度加工,還可以產出精甲醇;污水處理方面,也有水務公司為工業企業提供定制化污水處理服務。
“工業園區污染物類型復雜、處理難度大,治污設施前期投資大,如果工業企業將污染治理交由專業的環境服務商建設、運營,可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還將減輕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監管壓力。”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高級工程師辛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認為,高耗能企業入駐工業園區是生態治理的自覺,也是基于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工業園區提供的環境治理托管服務讓企業省心省力,讓企業能專注于生產經營業務,那就可以把業務做精做強。相比企業自己建設污染治理設施,托管服務還能節省成本費用。
減碳積極性攀高
重點地區民企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報告》顯示,約30%的民營工業企業編制過“碳達峰、碳中和”路徑相關實施方案,53.5%的高耗能行業的民企設立了專門負責節能降碳相關職能部門并積極應用減碳技術,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民營工業企業節能降碳的主動性更高。
調查還顯示,近四成高耗能行業民企盈利能力和節能環保投入穩步提升,同比上升5%及以上,顯現出民企在推動高耗能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積極實踐。同時,民營工業企業基本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和風險管理制度,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有八成以上的民企建立了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和環境風險防控制度,為深化環境信息披露以及降低環境風險事故危害夯實了基礎。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民營工業企業節能降碳主動性高,一方面與企業自身結合‘雙碳’目標積極推動轉型升級的發展愿望、環保意識較高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政府與監管部門的較高要求、較嚴監管以及推動此類企業入駐專業園區的政策力度較大有關。”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宋向清認為,京津冀地區企業主動節能降碳,體現了企業維護首都周圍生態環境,讓首都“天更藍、水更綠”的社會擔當,也體現了企業更加注重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認識到只有節能降碳,加大環境的保護,企業未來才能夠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京津冀地區企業建立環境風險防控制度,節能降碳,既保護了首都的生態環境,也保證了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社會能夠高質量、可持續地發展。(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袁澤睿)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