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劉亮)質量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保障,質量發展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質量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描繪了中國質量工作新圖景。分析人士認為,《綱要》的發布意味著中國質量工作進入新時代,在建設質量強國過程中,企業角色不可或缺。
“由追求速度轉向追求質量,是一個國家、一個行業乃至一個企業由大到強的必由之路。”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先進質量管理經驗交流研討會上,中國標準出版社社長王海東指出,從國際上看,全球有許多現代化國家,都曾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把質量上升為國家戰略。
他舉例指出,如20世紀60年代,日本提出“質量救國”口號,動員廣大企業開展全面質量管理;20世紀80年代,美國制定質量促進法案,設立國家質量獎;20世紀90年代,韓國推出“質量趕超”計劃等。
“目前,全球有近百個國家設立了國家質量獎,有超過40個國家每年定期舉辦質量大會。以質量升級助推經濟由大到強,是世界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王海東說。
從國內層面看,中國長期重視質量工作。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先后制定實施了質量振興綱要、質量發展綱要兩個規劃文件,持續推動質量提升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綱要》的接續出臺,更加凸顯了質量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和作用。從質量振興到質量發展再到質量強國,標志著中國質量工作進入新時代、開啟新篇章。”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田世宏近期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
在質量強國建設過程中,企業角色不可或缺。中小企業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一組數據足以說明企業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對此,《綱要》內容也多次提及企業,并作出系列新要求,如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等。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強調,企業是中國經濟的主力,對國家財政稅收、支撐國家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等起重要作用。過去,中國經濟規模快速發展,雖然目前已躍居全球第二位,但從現實情況看,發展質量仍與發達經濟體有差距,包括產品科技含量、企業利潤點等。
在此背景下,李錦認為,中國提出建設質量強國,意味著中國經濟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加強企業質量管理,未來將有利于推動國家整體質量的提升。”
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對推動質量強國建設的作用不容忽視。王海東強調,建設質量強國,必須從質量管理抓起。抓質量管理,須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世界上絕大多數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都源于企業的管理實踐,其大大推動了世界各國的質量進步。
“企業為行業、為產業、為社會貢獻了自己管理經驗、思想和智慧。”王海東表示,未來,在建設質量強國過程中,需要更多企業摸索出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管理經驗,推動中國廣大企業共同成長,相互形成有益借鑒。
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離不開政策環境支持。中國市場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強調,下一步,將努力在全社會為企業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如政府將維護好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和激發企業質量發展活力;健全質量獎勵制度;行業協會商會、學會以及消費者組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強對企業標準制定、品牌建設、質量管理等技術服務支撐,推進行業質量誠信自律等。(記者 劉亮)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