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影響下,國內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總體生存狀況如何?在全球競爭力方面表現怎樣?企業發展有何新動向?9月2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以2020年企業營業收入為主要依據,連續第20年發布中國企業500強,連續第17年發布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其中透露了不少信息。
入圍門檻明顯提高
數據顯示,2021中國企業500強實現營業收入89.83萬億元,較上年增長4.43%,實現凈利潤4.0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4.51%。同期,美國500強和世界500強的營業收入分別下滑了3.15%和4.81%,凈利潤分別大幅下滑了29.80%和20.02%。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表示,這樣的成績是在抗擊疫情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是中國體制優勢和市場優勢共同作用的結果。
從入圍門檻看,三個500強的門檻均有明顯提高。2021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為營業收入達到392.36億元,較上年提高了32.75億元。2021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入圍門檻為110.91億元,較上年提高了10.19億元。2021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入圍門檻為60.30億元,較上年提高了5.49億元。
把時間跨度拉長。2001年,中國企業500強營收總額僅為6.08萬億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已增至89.83萬億元,是2001年的14倍,中國企業500強體量不斷壯大。從增速來看,2001年至2020年,中國企業500強營收增速的平均值達15.6%,充分體現了中國企業的發展速度。
如果說營業收入規模和增長代表企業的“個頭”,那么企業總資產規模和增長則代表企業的“塊頭”。20年來,中國企業在“長個”的同時同步“長肉”。以資產總額角度分析,近20年時間,中國企業500強的資產總額從2001年的26.03萬億元增至2020年的343.58萬億元,是2001年的13倍。
在中國企業500強總量規模擴張的同時,一大批中國優秀企業茁壯成長,誕生了一批全球領先的中國企業。2021世界500強中,來自中國的企業已經增加到143家,其中內地企業132家,內地企業數量首次超過美國。中國企業已經連續3年位居世界500強國別榜榜首。中美兩國入圍企業數量合計為254家,占據了世界500強的一半,遙遙領先于其他經濟體。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表示,大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既要解決好自身的改革發展問題,又要統籌兼顧,積極關注經濟社會相關領域改革,積極主動配合相關改革措施的落地,在深化改革中充分激發企業活力,逐步破除阻礙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桎梏。
利潤率有升有降
2021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4.53%,與上年持平;凈資產利潤率為8.99%,比上年下降了0.53個百分點。2021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2.93%,提高了0.32個百分點;凈資產利潤率為10.21%,提高了0.33個百分點。2021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7.03%,下降了0.22個百分點;凈資產利潤率為8.84%,下降了0.9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2021中國企業500強中,481家非銀實體企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為3.17%、8.43%,與上年相比,收入利潤率提高了0.07個百分點,凈資產利潤率則降低了0.31個百分點。從趨勢看,非銀企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整體上波動提升,而商業銀行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則連續下降,非銀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的盈利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
中企聯研究部副研究員高蕊表示,一方面,互聯網服務、非銀行金融等高利潤的企業入圍數量不斷增加,部分稀釋了商業銀行的利潤貢獻;另一方面,銀行業的利潤增長水平也呈現下降趨勢。今年榜單中的46家銀行凈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了0.03%,而且其中19家銀行凈利潤出現負增長,占比高達41.3%。
高蕊認為,2020年,銀行業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采取加大信貸投放、降低利率、減免費用等系列措施,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成效顯著。但也應看到我國銀行業自身的局限性和風險性。入圍的46家銀行在盈利水平、資產結構、風控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很大,尤其是凈利潤下降的銀行大多為城商行和農商行,對此應當引起重視。
從20年時間跨度看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數據。2020年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總和接近2001年的13倍。增速方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企業凈利潤增速明顯下滑,中國企業500強積極調整、應對危機,將凈利潤增速拉回至20%以上,其后年份凈利潤總和均保持正增長態勢。
“小巨人”值得關注
在今年的服務業500強榜單中,一批“小巨人”企業值得關注。比如,軟通動力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58%。首次入圍榜單的好活科技,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搭建了互聯網就業服務平臺,在即時配送、新零售、社區團購、在線教育等新經濟領域提供人力資源服務。云賬戶為成千上萬家共享經濟平臺提供公司注冊、身份核驗、業務分包、收入結算、智能報稅等綜合服務,僅成立4年,就在服務業500強中排名167位。
與一些知名大企業相比,這些“小巨人”企業大都成立時間較短,規模較小,大部分營業收入在100億元上下,主要集中于研發設計和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領域。但就是這些“小巨人”企業的出現,推動服務業增長活力不斷顯現,同時也對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質量起到了支撐作用。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這些企業快速崛起一方面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另一方面是在全國上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整個社會數字化轉型進入加速期。
高蕊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正由制造業主導轉向制造業和服務業并重轉變,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也由簡單的供需關系轉向互為依賴和互為賦能的關系。服務業企業要堅持融合發展理念,圍繞制造業需求實際,助力制造業邁向產業鏈中高端,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嘗試依靠自身在技術、管理、銷售渠道等優勢,向制造環節延伸,尋求全產業價值鏈的增值。廣大服務業企業要積極發揮中國服務與中國制造的組合效應,增強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本報記者 于泳)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