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在增長、效率在提高、功能在升級……近年來,“政府采購”一詞頻繁進入公眾視野。財政部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政府采購規模達36970.6億元,較上年增加3903.6億元、增長11.8%,占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為10.2%和3.6%。
“買買買”的背后,政府采購還被賦予越來越多意義,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引領綠色低碳風尚、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等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采購這個“工具箱”正在被充分發掘。
扶持中小企業
“去年政府采購規模占到GDP的3.6%,說明政府采購在宏觀調控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明顯。”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白景明表示,2020年我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府采購規模提升推動了總需求增加,拉動供給增長,對經濟穩定運行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
政府采購發力點也越來越精準。“近年來,政府一再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意味著有限的資金要能辦更多的事、辦更準的事、辦更重要的事。要選準點,先解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支持綠色采購、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等,優先服務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等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白景明表示。
幫扶中小企業發展,是政府采購的重要發力點之一。今年年初,財政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的《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各地加速細化實施方案,在采購份額、支付期限、信用擔保等方面出臺更多實實在在的支持措施,更有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比如,安徽省要求政府采購預付款比例一般不低于合同金額的30%,中小微企業合同預付款比例可提高到50%以上,與疫情防控有關的采購合同預付款比例最高可達100%,以充分調動微觀市場主體活力,增強政府采購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
為紓解中小企業融資慢、融資難和融資貴等問題,多地還積極推廣政采貸業務,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比如,依托“吉企銀通”數字金融服務平臺,吉林省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政府采購融資擔保服務。截至7月底,平臺金融機構共處理供應商融資需求近百筆,放款金額超2.5億元。
“通過政府采購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已成為支持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實現的有效手段。”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澤彩表示,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正參與到政府采購活動中來,2020年全國政府采購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為27918億元,占全國政府采購規模的75.5%;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為14046.4億元,占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的50.3%。
釋放更多“綠意”
我國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近年來,政府采購“工具箱”不斷創新,支持綠色發展。
去年10月份,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一批綠色發展基礎較好的城市,在政府采購工程中探索支持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南京、青島、杭州、紹興、湖州、佛山6地作為首批試點城市,近一年來多措并舉、穩妥推進,綜合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綠色建材應用,促進建筑品質提升,取得了積極成效。”王澤彩表示。
以湖州市為例,目前湖州已明確14個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試點項目,總投資12.80億元,全市綠色建筑、綠色建材相關行業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列,擁有20家國家綠色產品認證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1位。
種種創新舉措的合力下,政府采購釋放出更多“綠色”。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強制和優先采購節能、節水產品566.6億元,占同類產品采購規模的85.7%;全國優先采購環保產品813.5億元,占同類產品采購規模的85.5%。
“政府采購是風向標,能有力推動節能減排,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向綠而行,促進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的風尚。”王澤彩認為,要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示范效應,未來還可以進一步完善政府綠色采購政策體系,形成更加統一的標準、更加規范的程序,加強供應商綠色產品認證、節能環保等方面檢查,推動綠色采購落地落實,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大有潛力可挖
在支持脫貧攻堅方面,也離不開政府采購的身影。去年,僅扶貧“832”平臺累計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就達99.67億元,有效帶動上百萬貧困農戶增收脫貧,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政府采購扶貧政策也不斷調整優化,將政策支持重點轉向促進農村地區產業優化升級,助力鄉村振興。今年5月份,財政部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通知》,明確通過穩定的采購需求持續激發脫貧地區發展生產的內生動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雖然政府采購功能在不斷升級,但實踐中也還存在采購交易管理較為粗放、政策傳導機制不暢、采購代理機構和評審專家履職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還不能完全適應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要求。
如何進一步提升政府采購效能?王澤彩建議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提高采購預算人員預算管理水平,提升預算人員專業技能,加強采購預算管理,使采購預算更具計劃性;二是強化政府采購動態監督管理,對政府采購建立績效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著力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績效。
“我國政府采購發展空間還很大,隨著財政支出規模的持續擴張,政府采購規模還會不斷增長,大有潛力可挖。”白景明表示,未來應進一步提升政府采購的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確保競爭的充分性、機會均等,打破區域封鎖和地方本位主義,促進全國公平競爭。同時,政府采購的商品和服務價格要科學合理,不能秉持價格越低越好的原則,既要保量也要保質,提升公共產品的供給質量。(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