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加快建設航天強國作出重要戰略部署,為我國航天科技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指明了前進方向。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副董事長、總經理竇曉玉表示,商業航天既是科技創新的戰略高地,也是引領帶動產業發展的戰略要地,正在為航天強國建設注入強大動能。
“刀尖舞者”闖海南 記取初心建航天
日前,在2023年全國兩會上獲悉,在海南文昌,由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打造的我國首個商業化運行的航天發射場——文昌商業航天發射場,為確保2024年按期首發而日以繼夜地鏖戰。
航天建設海南項目團隊就是在航天強國夢的感召下應運而生,他們是一群為探索國內首次而跋涉的“刀尖舞者”——承接的火箭裝配工藝技術狀態在國內尚無先例,行業首創;承接的航天發射場為國內首個商業化運行的發射場,商業航天界普遍關注;航天建設因此成為國內設計行業首家涉足商業航天發射場設計的單位;該發射場建成后將具有首個支持多型火箭、多種燃料的通用型發射工位;是我國首個全流程支持全新測發模式的發射場;也是首個采用創新型導流降噪系統的發射場;還是首個具備航天科普、教育、文旅板塊的商業發射場,公眾在此可近距離觀看火箭發射。
竇曉玉表示,七個“首”是對這支團隊使命與價值的最好概括,也是他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動力和榮光所在。
“分秒必爭”迎挑戰 不畏艱難搶工期
“中國首個”對團隊既是榮耀也是挑戰,而新冠疫情的爆發無疑增加了挑戰難度系數。疫情期間,網友們戲稱:“北京人的每一次出差,都像是離家出走。”2022年10月,海口剛剛恢復與北京往返的航班,設計團隊火速來到文昌進行現場對接。當時有一場對接會議是在海口,為不在行程卡上留下軌跡,需要在4個小時內離開海口回到文昌,團隊分秒必爭地計算出發與返回時間。文昌與海口高鐵往返需32分鐘,高鐵站與會場往返需93分鐘,開會90分鐘。最終團隊圓滿完成對接,將第一批資料送回北京。
面對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項目工藝系統復雜,工期又非常緊張的情況,設計團隊只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常規需要2個月的初步設計。2022年11月,為高效協作完成任務,設計團隊兵分兩路——一部分在文昌駐場,方便及時與使用方討論工藝流程、方案布局;另一部分在北京,提供技術支持并及時更新各建筑單體設計圖紙。他們開啟了“007”模式——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24小時待機,為火箭首發提供堅強保障。
疫情當前不退縮 按時交工獲贊揚
基于多年在航天領域的設計咨詢、科技質量和數字化管理等經驗,竇曉玉在履職和工作中對商業航天發展更加關注,也更能體會到階段目標實現的背后,都離不開項目團隊攻堅克難、擔當奉獻。
2022年12月,受疫情影響,航天建設海南項目團隊北京成員相繼出現身體不適。有的發高燒帶病工作,一粒布洛芬頂4個小時;有的帶著5歲的孩子加班到凌晨,她在一邊畫圖,孩子在一旁蓋著衣服趴在桌子上睡覺;剛休完產假回來的寶媽提前斷奶,每天早出晚歸只能看到孩子的睡顏。設計團隊成員在北京的家屬和孩子也紛紛感染新冠發起高燒,有的家屬直到快好了才告訴項目一線的家人,“主要是怕他擔心又回不來,等快好了告訴他,讓他安心就好”。
遠在文昌的團隊成員內心很是焦急擔憂,充滿了對家人的愧疚。但一想到以后帶孩子來看火箭發射,心中便充滿了自豪感、使命感。1000余張設計圖紙和超12萬字的技術報告,在超常規工作模式下順利完成。
建設衛星超級工廠 協同航天新業態
“中國未來發展規劃藍圖為國有企事業單位加速推進商業航天和民營企業積極探索商業航天,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發展空間。”竇曉玉說。
2022年6月,“吉利未來出行星座”首軌九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由航天建設設計的該衛星超級工廠,是吉利集團打造的首個脈動模塊化衛星智能制造中心,也是國內首個民營企業衛星制造中心。項目規劃建設衛星研發中心、部組件智造中心等,助推吉利汽車采用衛星通信、衛星數據應用等手段,實現車載萬物互聯及高精時空服務。
該衛星超級工廠作為中國首個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車制造能力的衛星量產工廠,完成了衛星量產AIT顛覆性創新的關鍵一步,充分借鑒汽車產業智能化、自動化等大規模量產制造模式,提供業界領先的商業衛星制造及AIT服務,推動了商業航天制造領域的產業化進程。
竇曉玉表示,商業航天是技術迭代快、經濟效益高且產業協同強的航天新業態,正在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新增長極,也是我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重要支撐。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