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新聯會監事長、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向全方位縱深發展,數字技術成為當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消費市場提質擴容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進一步發揮數字技術的促消費潛能,要培育發展新型實體企業,鼓勵新型實體企業參與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通過放大新增效應、賦能供給升級、激發消費創新、促進供需動態平衡、引領全球消費,為增強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實現國內國際循環相互促進注入強勁的新動能”。
數字經濟發展不均衡限制消費潛能釋放
張連起委員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創新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他同時指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還不夠深入,對產業及消費的促進價值尚未得到完全釋放。
一是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相對較慢。相較于數字產業化,我國農業、工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還需深化。“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促進消費的重要力量,現階段,中小企業經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吸納就業減少、收入增長放緩,極大限制了消費能力的釋放”,數字化加快轉型升級有利于中小企業降本增效轉型升級,但限于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
二是供應鏈數字化水平亟待提升。高效順暢的流通體系能夠在更大范圍把生產和消費聯系起來,擴大交易范圍,推動分工深化,助力企業降本增效,進而釋放消費潛能。近年來,我國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產業鏈供應鏈發展迅速,社會物流成本明顯降低,但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供應鏈數字化水平發展差異明顯,甚至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這在中小企業身上的表現尤其突出。
建設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從供需兩側提振消費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張連起委員表示,數字中國規劃提出了新時代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戰略,是數字技術參與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指引性文件。
張連起委員認為,數字技術可以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推動供給側提質、創新消費場景等領域為振興消費發揮更大價值。首先要加大對供應鏈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化升級的支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以產業發展為載體,鼓勵各市場主體參與,加快建設數智化社會供應鏈,建立產能靈活轉換和快速響應機制,提升供給體系適應性和創新力,助力供給側快速感知預測新需求、按需定制新產品、精準營銷新品牌,提高供需對接效率,激發消費活力。
“數字技術能力促進消費場景模式創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指出,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效能,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模式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業上線上云,助力線下零售門店數字化轉型,打造智慧便民生活圈、新型數字消費業態。同時,還要通過數字技術提高促消費政策的普惠性和精準性。落實到位財政補貼,鼓勵電商企業參與消費券、以舊換新、家電及汽車下鄉、節能、智能消費補貼的設計和發放,強力激發消費活力。
張連起委員還建議推進縣域供應鏈數字化,助力下沉市場消費振興,主要為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手段,鼓勵數字供應鏈企業參與流通基礎設施的下沉和數字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體系設施,支持數字化、智能化倉配體系、實體店面以及服務的下沉,消除數字鴻溝,實現消費普惠,激發下沉市場消費活力,推動城鄉消費雙向融合發展。
發展新型實體企業,夯實消費的就業和收入基礎
在數實融合的進程中,涌現出一批以京東為代表的一批新型實體企業,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張連起委員表示,這些新型實體企業,根植于實體經濟、成長于實體經濟,并服務于實體經濟,做出了很多“以實助實”的探索和實踐。
張連起委員特別強調,實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為消費恢復提供了就業和收入基礎,數字化轉型升級是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他建議在推進數實融合過程中,著力推進產業數字化特別是傳統實體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支持和培育新型實體企業發展,在提升自身經營效率的同時,鼓勵新型實體企業助力實體制造企業降本增效和數字化轉型升級,促進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總結一批場景,樹立一批標桿,形成“以實助實”的政策和市場氛圍。
對于中小企業發展紓困,張連起委員表示,可以改變直接對小微企業進行減稅降費的思路,加大新型實體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補貼,由供應鏈龍頭企業圍繞中小企業生產、流通、服務各應用場景提供數據服務,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生態體系,帶動廣大中小企業融合脫困,緩解企業的經營壓力和居民的就業收入壓力,為消費恢復提供就業收入基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