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疫情等超預期因素沖擊,黨中央、國務院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1.02萬億元,同比增長3.0%;以2022年人民幣兌換美元平均匯率計算,折合美元約為17.99萬億元,以中國現有人口14億計算,人均GDP為12852美元,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持續鞏固。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擘畫發展新藍圖的起始之年,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一系列積極因素正在加快積累。同時也要看到,經濟復蘇增長的基礎尚不穩固,產業升級處于關鍵時期,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
中國大企業需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全局謀劃自身發展,全力應對來自國際國內的各種困難與挑戰,積極投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基本特征
1.規模特征
2023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8.36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了5.74%,增速回落到中低速區間,500強企業營業收入與GDP相對比穩中微降。
入圍門檻連續21年提高,2023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已經提升至469.98億元。500強企業的資產總額為399.77萬億元,保持中速增長,凈資產與歸屬母公司凈資產增速均慢于總資產增速。
千億俱樂部持續擴容,成員已經增至254家,萬億級企業增至16家;千億級企業占全部500強營業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平均營業收入穩定增長。2023中國企業500強員工數量有所增加,對社會就業的貢獻度反彈提升。
2.效益特征
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實現利潤總額55856.64億元,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下文簡稱凈利潤)42938.90億元,利潤總額、凈利潤分別比上年500強減少了7.28%、3.80%。中國企業500強利潤與凈利潤回落,凈利潤增速由正轉負。
2023中國企業500強收入利潤率、資產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均下降,盈利能力降至新低。43家企業發生虧損,虧損面擴大,但虧損額有所下降,航空運輸業虧損嚴重。企業利潤變化幅度存在顯著差異,利潤下滑企業大幅增至258家。其他行業整體盈利改善,制造業、服務業收入利潤率與凈資產利潤率均下降,非銀企業收入利潤率顯著低于商業銀行。
3.所有制特征
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數量小幅增加2家,總體上看所有制結構基本上較為穩定。在主要指標的占比上,依然是以國有企業為主,國有企業在各主要指標上的占比都超過了其數量上的占比,見圖1。
受宏觀經營環境影響,國有企業收入利潤率、資產利潤率和凈資產利潤率均下滑,但人均營業收入與人均凈利潤均有所提升。
4.行業特征
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涉及73個行業。其中制造業企業264家,服務業企業164家,其他行業企業72家;制造業企業增加了8家,服務業企業減少了7家,其他行業企業減少了1家,見圖2。
在主要指標占比上,服務業、制造業各有高低。
商業銀行收入利潤率領先,鐵路運輸業在人均營業收入與人均凈利潤上位居首位。金融業在二級細分行業中占據突出地位,在5個主要指標中排名位居二級行業之首,在凈利潤中的占比反彈上升。計算機、通信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在研發費用投入總額、有效專利總量、有效發明專利上領先。
多個行業企業入圍數量發生較大變化,不同行業之間在收入增速、利潤增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金融企業盈利水平明顯高于非金融企業,二者之間盈利水平差距有所擴大。汽車行業入圍企業數量增加,但對營業收入的貢獻有所下降,盈利指標全面提升,凈利潤貢獻增加。房地產業對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貢獻、凈利潤貢獻持續減少,盈利能力持續下滑。
5.總部地區分布特征
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西藏、海南仍舊沒有企業入圍,其他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企業入圍。
總體上看,各地區入圍企業數量更趨分散化,頭部區域與尾部區域之間差異有所縮小。
中部與西部地區入圍企業持續增加,東部與東北地區入圍企業持續減少。浙江省新增7家入圍企業,北京減少8家,分別為新增與減少最多地區。東部與西部地區的利潤率高于其他地區,東北地區經營情況整體惡化。由于大量央企總部聚集北京,北京入圍企業中國有企業占絕大多數,而東部沿海地區則以民營企業為主。
6.創新特征
中國企業500強研發投入為15786.88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了1312.21億元,增幅為9.07%,研發強度也相應創下1.85%的新高。研發投入強度在5%以上的企業數量增加3家,超過半數企業的研發強度同比提升。
制造業企業研發強度持續高于服務業,但平均研發強度有所下降。民營企業研發強度持續高于國有企業,二者差距有所擴大。通信設備制造業在研發強度、人均研發費用的行業排名中,都高居首位。廣東省企業在區域研發強度排名中位居榜首,明顯領先其他地區。
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申報專利總數188.53萬件,其中有效發明專利74.77萬件,發明專利占全部專利的39.43%,占比比上年500強下降0.91個百分點。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申報參與標準制定75110項,其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4992項。
7.國際化特征
2023中國企業500強跨國指數為11.68%,比上年500強提高了0.40個百分點。中國大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有待提升,國際化經營企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均低于非國際化經營企業,人均凈利潤、企均凈利潤也低于非國際化經營企業。
從分類比較看,在國際化經營能力方面,不同所有制各有高低,國有企業中,非國際化企業盈利能力好于國際化企業,民營企業則相反;制造業、服務業則均是非國際化企業占優。
在地區層面,區域企業的國際化占比與經濟發展水平并無必然聯系,但總體上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國際化占比更高一些,中西部地區有不少區域企業對國際化經營仍缺乏積極性。
8.兼并重組活動
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并購重組活躍度下降,共有142家企業參與并購重組,比上年500強減少2家;共實施1017次并購重組,比上年500強減少443次。
國有企業是并購重組的關鍵力量,101家國有企業完成了851次并購重組;其他行業平均并購重組次數顯著高于服務業和制造業,北京企業和廣東企業并購重組較為活躍。參與并購的142家企業,收入利潤率低于非并購企業,但凈資產利潤率高于非并購企業。
9.其他相關分析
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資產負債率為82.51%,與上年500強相比,提高0.44個百分點。其中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84.50%,提高0.66個百分點;民營企業資產負債率為80.80%,提高1.87個百分點。資產周轉率小幅下降至0.27次/年。
企業資本勞動比持續提高,技術水平的提升推動大企業由勞動密集向資本密集轉變。
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人均營業收入為330.22萬元,比上年500強增加14.26萬元;人均凈利潤為13.09萬元,比上年500強下降0.67萬元。2023中國企業500強有62家企業進出,換榜企業數比上年500強大幅增加了11家。
不同行業營業收入、凈利潤增減變化差異顯著,2023中國企業500強行業收入、利潤增長前十名詳見表1。
新進企業營業收入高速增長,盈利水平與連續上榜企業基本相近;新進上榜企業主要來自東部沿海地區;連續上榜企業的排名變化明顯,部分企業的排名變動較大。
當前中國大企業復蘇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1. 經濟持續復蘇面臨較大壓力
企業發展實際表明,惠企政策的積極效應已經有所減弱。2022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動能不足,增速不如市場預期。202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5.5%,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4.5%,二季度同比增長6.3%;但經濟修復呈現前快后慢走勢,二季度GDP季調后環比增速0.8%,顯著低于一季度的2.2%。
從主要指標看,經濟持續復蘇的壓力加大。
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逐月下行至6月的3.8%,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走弱,房地產投資降幅擴大;民間投資更是滑入連續負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半年同比增長8.2%,顯著低于疫情前。PPI指數6月加快下滑,制造業PMI指數持續在收縮區間運行,6月的非制造業PMI也較前期下降1.3個百分點。國際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和復雜性對中國經濟復蘇構成嚴峻挑戰。
2. 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格局建設推進局部受阻
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建設進展并不順利。規上工業企業數據顯示,5月,不同規模企業中,大企業利潤下降16.8%,中小企業利潤下降8.1%。6月,大企業PMI指數為50.3%,環比提升0.3個百分點,由收縮萎靡轉變為景氣擴張狀態;中型企業、小型企業PMI指數分別為48.9%、46.4%,處于收縮區間。
不少調研報告指出,上半年大企業經營情況明顯好轉,但中小企業仍處于艱難復蘇之中。這一非預期局面的出現,既有中小企業自身受疫情沖擊較大難以快速回復的原因,也有大企業在困局中復蘇自顧不暇的原因。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格局的建設,當前面臨著非同尋常的困難挑戰。
3. 生產自循環的部分環節出現梗阻
去年以來,企業生產自循環的部分環節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出現梗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再生產的循環。
企業生產自循環的梗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應收賬款回收時間延長,二是存貨增加且周轉不暢。
2022年,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25.50,同比增加13.97 天;2023一季度,機械行業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83.63天,同比繼續增加23.31天。
規上工業企業方面,4月末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1天,同比增加6.4天。存貨方面數據也不容樂觀。2022年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為210.52天,同比增加21.00天;2023年一季度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308.82天,同比增加30.21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方面,4月末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8天,同比增加1.3天。
4. 創新投入與盈利增長傳導機制運行不暢
近年來,受國家政策激勵和自發驅動,中國企業的整體創新意識顯著增強,也持續加大了創新投入。全國企業研發投入費用從2012年的7842.2億元,增長到了2022年的兩萬多億元,10年增長了近兩倍,企業已經成為全國科技投入的關鍵主體。
從中國企業500強的情況看,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5115.8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5786.88億元;研發強度從2012年的1.33%,提升到2023年的1.85%。與此同時,科技創新產出也實現快速增長,重大創新成果時有報道,企業專利擁有量大幅增加,專利質量有所改善。
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研發投入增長,還是專利產出增長,都沒能有效轉化成企業盈利增長的直接驅動力。這有可能是由于我國企業整體處于集中大規模研發投入的早期階段,但更有可能是“研發投入—創新產出—產品化—價值實現”傳導機制的中間環節出了問題,導致創新投入的盈利增長效果明顯低于預期。
5. 對外競爭優勢仍存但隱憂難掩
對外貿易既有總量隱憂,也有結構隱憂。2023年上半年,全國貨物進出口20.1萬億元,增長2.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2023年上半年貨物出口增速僅好于突然受疫情沖擊的2020年上半年和2014—2016年這三年的上半年。
從變化趨勢看,當前出口貿易存在滑入出口增長疲軟困局的風險。從出口貿易的市場結構看,我國與新興市場的貿易好于對歐美的貿易。
從分月數據看,5月與6月,出口同比增速均為負值,下半年出口貿易形勢不容樂觀。
從所有制結構看,民營企業上半年貨物出口同比增長10.5%,明顯好于國有企業的4.8%。
與此同時,外資增量同比減少,外資存量恐有流失。2023年以來,盡管我國加大吸引外資工作力度,全力開展“投資中國年”系列活動,但實際利用外資情況并不理想;上半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萬家,增長35.7%,但實際使用外資為7036.5億元,下降2.7%。2023年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額均出現較大幅度的同比下滑,一定程度表明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收縮。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