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以“催動新質生產力 推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暨“2023年度中國企業影響力十件大事”系列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辦。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出席會議并進行演講。
以下為演講內容: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點任務,也是國家戰略。
一是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實力、韌性和安全水平。要認真梳理“雙鏈”中的痛點,特別是被“卡脖子”的痛點和堵點,開展專項攻關和協同攻關,去補鏈、固鏈、強鏈,實現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鞏固發展傳統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保障能源、資源、裝備和民生的供給。
三是要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瞻前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構筑新領域、新賽道、新引擎,占領先進制造的制高點。
四是要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綜合性產業集群,完善現代產業和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五是要實施領航企業培育工程,形成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和產業鏈龍頭企業等組成的優質企業的梯次體系,實現上下游、大中小、各類所有制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
一、深刻領悟、認真落實新時代新征程“新型工業化”的理論和實踐創新
1.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了工業化的戰略任務,奠定了工業化的基本框架。在建國初期,中央提出“三化三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一化就是工業化,三改就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后來又宣布上個世紀末要實現“四個現代化”,再到建設小康社會,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了工業化的戰略方針,歷經千辛萬苦奠定了中國工業化的基本框架。
進入新世紀,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戰略,作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論斷。明確了“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即“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了一系列創新性論述。前不久,中央召開了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這兩段指示很精辟,關鍵詞是兩個,前面一個是“關鍵任務”,后面一個是“構筑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
2.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加深了豐富了對新時代新征程新型工業化的認知。新型工業化是在黨的十六大提出的,20多年過去了,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我們對新型工業化的認識又加深、豐富了,我體會到以下五點:
一是新型工業化面對著世界大變局的嚴峻挑戰。我國于2001年12月加入WTO,那時國際環境對我們是很有利的,到現在大不一樣了,美國出臺《芯片法案》,就是限制、遏制我國芯片事業的發展,還有其他一些手段。疫后各國調整產業結構,本土化、區域化、多元化,派生新的經貿壁壘。風云突變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性、緊迫性,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短板,激發了加快工業“由大變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強化和發展了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近20年國際科技突飛猛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迅猛,兩化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時代特征和內在動力。從兩化融合到互聯網+,從數字經濟到數字中國,數字化已經成為新經濟的新動力。
三是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同步實現。黨的二十大還強調,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賦予新型工業化新使命新水準。在新征程新階段中工業仍然發揮著帶動、支撐和保障作用。
四是新型工業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了新發展理念。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動力,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要統籌協調產業布局,各地要差異發展,綠色轉型推動“雙碳”。所以說新型工業化本身就是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
五是新型工業化要在構建發展新格局中推進。改革開放以來,先是兩頭在外,外貿依存度很高。在2007年,我國外貿依存度達到了64%,金融危機以后逐漸調整,現在是35%,發達國家是20%—25%,所以我們還有調整的余地,就是要以內循環為主,通過深層次改革,高水平開放,建立國內統一大市場,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保障經濟在任何極端情景下循環暢通,國家安全、民生安寧。
3.推進“新型工業化”使命重大、任務艱巨,是我們應該承擔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我們要盡職盡責不懈努力。
一是黨的堅強領導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根本保證。黨為經濟發展、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領航掌舵。黨的理論指導、戰略決策和方針政策是根本遵循。黨中央及時研判經濟運行和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作出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重大決策,我們要及時正確把握,堅決貫徹執行。
二是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和依法治國方略。行業企業要遵照政府工作部署和國家法律法規,守法合規生產經營。政府部門要完善法制化、數字化和服務型建設,共同構筑守法誠信的社會生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依法制定企業自己的治理制度,受到國家的支持和呵護,從而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和投資環境,調動整個社會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積極性。
三是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落到實處。這是黨的基本路線和要求,也是當前面臨經濟復雜變化的需要。要落實到各項工作部署中,要服務于、服從于這個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要有明確的目標任務去應對各種不確定的因素,學會主動。要尊重經濟規律、科學規律、自然規律和市場規則,著力提高職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做好本職工作。
二、努力完成新時代、新征程賦予“新型工業化”的新使命、新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化確定了“關鍵任務”的新定位和“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的新使命。下面我就新型工業化中的戰略任務,結合當前的情況做一點分析:
1.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重點任務,也是國家戰略。
一是要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實力、韌性和安全水平。要認真梳理“雙鏈”中的痛點,特別是被“卡脖子”的痛點和堵點,開展專項攻關和協同攻關,去補鏈、固鏈、強鏈,實現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夯實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和基礎軟件的“五基”,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二是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我國傳統產業包括能源工業,它的增加值約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0%以上,這是我們現代工業的基底。要鞏固發展傳統產業中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優勢,保障能源、資源、裝備和民生的供給。
三是要培育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瞻前布局一批未來產業,構筑新領域、新賽道、新引擎,占領先進制造的制高點。
四是要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綜合性產業集群,完善現代產業和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基礎設施體系這也應該算現代產業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美國當今制造業占GDP的11%,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50%。我國制造業占GDP的27.6%,生產性服務業只有22%,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我們在保持制造業占比基本穩定的同時,還要著力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五是要實施領航企業培育工程,形成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和產業鏈龍頭企業等組成的優質企業的梯次體系,實現上下游、大中小、各類所有制企業融通發展的格局。
2.發展數字經濟是世界潮流、國家戰略,要構建新經濟、新業態、新引擎。
發展數字經濟包括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個大部類。
數字產業化指的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即電子信息產業。該產業應對外部勢力的封鎖首當其沖,要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這個行業也有特點,技術更新快、投資大、能耗高。需要統一規劃、優化方案、“東數西算”、合理布局、提高效率。
產業數字化指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這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點。進入“互聯網的下半場”,工業制造業是主戰場,我們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也要針對問題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升級要走深向實做優。各級政府和部門自上而下的指導要進一步充實完善提高,深入基層,幫扶企業。相關機構要務實改進推介、檢測、評估、統計等的方式方法,注重為中小微企業服務,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小、輕、快、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而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要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抓住生產要素,數字化要深入到生產制造的核心部位,改造升級要因業施策、降本節能增效。應用人工智能提升大數據功效,探索“數據要素×工業制造”創造更多更優的應用場景。
3.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防止氣候變暖,已成為全球共識和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3060”雙碳目標,彰顯了我們發展中大國的決心和信心,“雙碳”事關整個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轉變,任務極其繁重。2021年年底,黨中央、國務院出臺指導意見和工作方案,黨的二十大報告做了專題論述,“雙碳”從原則上講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基本國策,是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實現“雙碳”能源是源頭,工業是重點,科技是動力,政策是支撐。要把握好先立后破、節約優先、安全降碳;要因地制宜、因業施策、梯次達峰;要政府引導、落實責任、市場運作。
要穩步推進化石能源的安全清潔高效,要積極有序發展非化石能源,增加儲能調節能力,逐步提高“綠電”的比重。用非化石能源發電量目前占比約32%,還要提高比例,這樣才能把非化石能源的效果通過“綠電”體現出來。
要切實加強“雙碳”基礎工作,梳理查清碳分布、碳排放、碳資產,要標定重點產品的“碳排放因子”,要確認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
要深入推進節能降耗、減碳減排和變革工藝技術、變革用能方式。要變革原來的工藝,甚至是顛覆性工藝,要改變用能結構,多用電,多用綠電,要從根本上變革。
要深入推進節能降耗減碳減排,要組織低碳、零碳產品的開發和科研攻關。要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學習新型國家先進科技和管理,借鑒他們的碳立法、碳交易、碳稅等制度安排,倒逼我們加快轉型升級和內部改革。
(本文根據李毅中在第二十一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暨“2023年度中國企業影響力十件大事”系列發布儀式上的主旨演講整理,有刪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