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世界經濟論壇與普華永道中國聯合發布《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及其對企業的意義》白皮書。
普華永道亞太及中國主席趙柏基表示:“世界經濟產出的一半以上高度或中度依賴于自然及其服務,‘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從全球層面直指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驅動因素,將有助于減少企業及其供應鏈的自然相關風險,同時為采用自然友好型商業模式的企業創造機會。企業都須積極減少自身運營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采取行動來緩解運營中的自然相關風險,同時在面對新的商業機會時順勢而動,積極貢獻‘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的實現。此類舉措需要從小眾變成主流。這個框架可以提供具體的政策導向,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和可持續利用指明方向。”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與生態文明倡議中國總負責人朱春全說。
白皮書介紹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中與企業息息相關的內容,闡明為實現框架下目標,需要更廣泛地應用監管和商業雙輪驅動的方法體系。
白皮書分別介紹了六套遏止和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新興方法體系,需要在積極的企業、金融機構、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共同推動下加速推廣應用,包括:供應鏈零毀林、供應鏈環境和社會影響盡職調查;確保建筑、基礎設施和采掘業項目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凈正效益的措施;調整金融機構有關政策,以避免貸款和投資組合中存在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驅動因素;減少環境中的塑料廢棄物和推動循環經濟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對恢復和保護重要生態系統的行為給予經濟激勵的生態系統服務付費制度;促進農作物種植、牲畜養殖和林業生產用地的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再生農業。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