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入局短視頻、補貼大戰,或是進軍海外,都需要真金白銀。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鄧雙琳
連續虧損兩年后,美團終于走出泥潭。
據美團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期內收入達到586.17億元,同比增長26.7%,經調整的凈利潤55億元,而去年同期虧損35.86億元。
美團扭虧,一得益于疫情放開后,本地消費的強勁復蘇;二則源于美團的“精打細算”。
具體來看,美團各業務的利潤都有所提升。本季度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總收入428.85億元,其中配送服務收入169.05億元,傭金收入158.15億元,在線營銷服務收入77.47億元,其他服務及銷售(包括利息收入)24.18億元。
外賣與到店依舊是美團兩大護城河;“新業務”的經營虧損則大幅收窄40.5%至50億元,經營虧損率環比收窄至32.0%。
成本上,由于經營效率的提升,美團的各項費用開支占比也均有所下降。可見,美團在花錢上依舊十分謹慎,近兩年不遺余力地控制成本、增厚利潤,效果已經逐漸顯現。
這家成立13年的新經濟巨頭,一直都不缺對手。從最初的“千團大戰”,到與阿里、百度的外賣爭斗,再到酒旅戰爭,美團相當于從各式競爭里摸爬滾打起家,淬煉了一身本領。
但鐵軍如美團,也在近兩年陷入了中年焦慮:往年的持續虧損主要是大規模擴張所致,為此,美團不得不忍痛斷臂止血,優化了美團優選業務,叫停自營打車,持續收縮虧損的重資產業務,省錢為王。
不過,線下消費的強勁復蘇,還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美團的中年焦慮。這兩年一向以防守為主的美團,也開始重新試探著主動發起進攻。美團反擊的動作,主要有上線“特價團購”服務、嘗試短視頻與直播、防守外賣等。
據了解,今年美團到店與外賣業務將不追求利潤的增長,將更多預算用來與餓了么、抖音競爭。媒體曾報道,美團到店事業部2023年目標是GTV(總交易額)實現60%增長,收入和利潤不做太多要求,主要抓商戶數量和交易額。
此外,美團還低調邁出了國際化業務的第一步:5月22日,美團在中國香港推出的外賣平臺KeeTa正式上線,預計年底覆蓋整個香港地區。這是美團向全球擴張的重要嘗試,如果KeeTa能夠啃下香港這塊硬骨頭,那么進軍東南亞將從容許多。
前有抖音、快手、京東虎視眈眈,后有剛從集團拆分出來的餓了么蓄勢待發,強敵環伺的美團,即便扭虧轉盈也無法徹底松懈下來。
比起青年時期的意氣風發,美團如今變得更加小心謹慎,但這或許也是應對當下形勢的最佳姿態。
守住陣地,伺時反擊
財報中可見,“效率”二字貫穿在美團各業務的數據中。
從核心本地商業來看,營收429億元,同比增長25.5%,成本只增長了13.5%,但經營利潤翻倍,經營效率大幅改善。
新業務方面,美團買菜2023年第一季度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50%,與上一年度同期相比,客單價和交易頻次均有所提升;美團優選到3月底累計交易用戶數量已經達到4.5億;美團即時配送訂單量同比增長14.9%至42.67億單,用戶交易頻次和客單價同比實現雙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一季度做了各種內容化嘗試,例如直播、短視頻等,將直播商品券和商家貨架銷售打通。據統計,平均1張直播商品券核銷帶動產生了商品券價值1.5倍的訂單交易額。
這一動作的喻意深刻,表明美團已經開始反擊抖音,并且深入抖音“內容化”的腹地。
此前,面對抖音的大舉進攻,美團一直“靜悄悄”。《晚點 LatePost》曾報道,抖音在多地試點,完成了自營外賣業務的測試時,美團卻遲遲沒有正面應對,一位抖音人士也驚訝于進展的順利:“幾乎沒有太感受到美團的反擊。”
據了解,今年抖音本地生活全年成交額(GMV)目標1500億元,約等于美團2021年到店酒旅成交額的一半,去年抖音本地生活成交額就已接近900億元。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抖音在2022年拉攏大量服務商以吸引線下商戶,抖音先以補貼、低價吸引用戶,再逐漸提價實現良性循環。
美團此前按兵不動,或許是在疫情期間降本增效的大策略下,對開支項的謹慎所致。但2023年是一個轉折點——線下消費強勁復蘇,如果美團再不去做點什么,換來的將是對手的加速飛奔。
今年開始,美團迎敵的號角,吹得越來越密集。
在抖音試點“團購配送”服務4個月后,美團于4月17日針對北京用戶開放“團購配送”業務入口,該板塊的商家除到店團購業務外,部分套餐也提供“送到家”業務。
在其APP美食頁面下,新增“特價團購”板塊,打出了“限時補貼,全網低價”的口號。
美團內部人士透露,特價團購業務采用預算按月滾動,費用申請條件是單個城市抖音覆蓋的Top50品牌,申請費用給入駐到抖音的頭部商家更低的價格優惠。
據《鈦媒體》報道,大眾點評也推出了全新政策。過去,大眾點評會在餐飲商家的代金券中抽成5%,而在最新政策中,只要用戶在大眾點評上購買了代金券,平臺不僅會將5%抽成中的一部分返還給商戶(最高或可高達4.4%),還會額外贈送商家多次曝光點擊,“那些曾經在抖音上頻繁露面的頭部餐飲品牌,直播得越來越少了”。
不過,反擊意味著花錢。不管是入局短視頻,還是對商家的傭金補貼大戰,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如何用最少的錢守住市場份額,抵御“不差錢”的競爭對手的大舉進攻,成為美團2023年的新議題。
戰場將轉至海外
在一季度財報公布的三天前,美團宣布外賣業務將進軍香港。
5月22日,美團在中國香港推出的外賣平臺KeeTa正式上線。據介紹,KeeTa仍處在試點階段,目前僅在旺角及大角咀范圍內的用戶可以下單,預計到年底會覆蓋整個香港地區。
美團境外業務于2022年10月正式成立,經過7個多月的打磨,KeeTa正式誕生。今年年初,美團就在香港開啟送遞員招聘工作,并在多個招聘渠道發布外賣騎手招聘廣告。
美團外賣在香港的開疆拓土,沿用了“燒錢補貼”的策略。
在客戶端,為吸引新用戶的注冊試用,KeeTa推出了10億港元激賞計劃,每位新用戶注冊可以獲得價值300港元的優惠券,用于滿減和運費等。相較于內地市場準時保服務是由部分商家贈送或用戶自費購買,KeeTa還免費為客戶提供準時保服務。
據了解,在KeeTa上,訂單實際送達時間超出預估15分鐘以上開始提供相應補償,超時15~20分鐘補償10港元現金券,超時20~30分鐘補償20港元現金券,如超時60分鐘以上,用戶最高可獲補償100港元現金券。
在騎手端,除了配送服務費、活動獎賞、組別獎賞外,新注冊外賣員亦享有額外獎勵政策,每單最高獎賞金額可高達30港元。有媒體估算,如果一個月送滿500單,并且拿到所有獎賞,步行外賣員的收入可以超過2萬港元,而電單車外賣員的收入則高達3.5萬港元。
雖然香港外賣業務并不發達,但并非蠻荒之地——Foodpanda最早于2014年進入香港市場,Deliveroo在2015年底進軍香港,UberEats則于2016年進入,但在2021年撤出。目前香港外賣市場主要由Foodpanda及Deliveroo兩大平臺瓜分。
有用戶測評,相較于Deliveroo和Foodpanda,KeeTa的優勢在于外賣單價——同樣一份牛腩面和凍檸茶,KeeTa上只要66港元,而其他平臺需要100港元以上。在配送費和配送時間上,三者相差不大。
不過,受文化習慣、人工成本等因素影響,香港外賣市場歷來被認為是極難啃的硬骨頭。Statista的數據顯示,2022年香港外賣市場在總體餐飲市場里只占到3%,而在內地,同數據高達21.4%。
究其原因,一是香港用戶對外賣平臺并未有太深入的心智,許多香港人還是以電話叫餐為主;二來,香港的外賣比堂食更貴,原因出在人力成本上,光配送的價格就比內地貴上10倍左右。
有個有趣的細節,今年年初美團在香港招聘騎手,特地分類成“電單車騎手”和以公交、地鐵、步行為主的“步兵”。
香港的地形復雜,與重慶有點相似,且車輛密度更高,有時候步行反而比駕車更方便。此外,香港對電單車和單車的上路、停泊等都有嚴格的要求,電單車的外賣騎手時間可能都花在“搶車位”上。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中國企業家》,香港人力較貴,配送成本較高,補貼這種模式對于香港市場有用,但往往很難持續。
“應該關注低滲透率,不只是香港,全球視角看,很多國家和地區外賣配送都不發達,因為這些國家較高的用工成本,配送費用占餐費的比重較高,所以滲透率低。美團需要找到降低配送成本的路徑,提高滲透率。”盤和林表示。
美團的優勢,在于一向擅長用算法來提高外賣配送的效率,或許在香港,科技將為美團的開疆拓土再度加碼。
盤和林認為,相對于線上,線下本地服務其實運行成本很高,這也導致了美團等企業在抽傭上一直是比較高的比例。當前抖音和微信進入本地服務領域,的確對美團造成了一些壓力。
“抖音和微信可以采取純平臺方式,外賣員由餐館自己招聘,這就使得平臺運營成本大幅度降低,客觀上會比美團更有競爭優勢。美團如今拓展海外市場,是預先考慮到了國內未來本地服務市場的競爭局面,想要盡快開拓第二戰場。”
他指出,美團此舉意在將內地成功模式轉移到香港,進行復制,又或者是以香港為跳板,進入國際外賣市場。如果香港能夠得到驗證,那么未來可以在全球推進。“當然,美團是港股上市公司,如果在香港運行也有利于投資人更直觀了解。”
餓了么所在的本地生活板塊從阿里集團拆分后,有了更多自主決策權,未來餓了么是否會跟牌美團,進軍香港?
“正常來說,應該會跟進,但這種判斷不好作出,每個企業戰略并不會完全亦步亦趨。不過,雙寡頭市場里的兩個實力相當的公司通常會采取跟隨策略。”盤和林分析。
參考資料:
《美團“跟牌”抖音:棋至中局,利潤殺開始》,表外表里
《本地生活新變局:抖音的激進目標與美團的靜悄悄》,晚點LatePost
《狙擊抖音外賣,美團不再保守》,深網
《抖音兇猛,美團反擊,本地生活硝煙再起》,鈦媒體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