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熱度未減,滴滴又傳出造車消息。進入2021年,隨著百度、小米官宣造車,科技公司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在汽車領域的發聲愈發密集。
業內人士指出,汽車電子產業將成為繼家電、PC和手機之后又一次全產業鏈級別的大發展機遇。汽車電子產業進入新一輪技術革新周期,其滲透率及價值都將得到大幅提升,市場空間超萬億元。
滴滴造車?
4月6日晚,有消息稱,滴滴開始啟動造車項目,負責人是滴滴副總裁、小橘車服總經理楊峻。
截至發稿,滴滴方面對此事未予置評。
報道稱,滴滴造車團隊目前已經從車廠挖人,其中包括曾擔任蔚來汽車用戶發展副總裁的朱江。對此,朱江本人辟謠稱消息并不屬實。
一名長安汽車相關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稱,“我有一個同事已經過去了。目前,滴滴還是采用和比亞迪合作的模式?!?/p>
2019年11月,滴滴發布了全球首款定制網約車D1。這款車由滴滴聯合比亞迪共同設計開發,基于滴滴平臺上5.5億位乘客、上千萬名司機需求、百億次出行數據,針對網約車出行場景,在車內人機交互、司乘體驗、車聯網等多方面進行定制化設計。
據了解,D1在2021年首季度銷量為5000臺。目前,滴滴D1已經在長沙、寧波、廈門開始運營,招募D1專屬司機。其中,長沙正在運營車輛已超過500臺,下一步滴滴定制車D1還將登陸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
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鐘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滴滴此前的目的是做自動駕駛車隊,提升智能化程度升級成L3自動駕駛的車隊,更多控制出行市場。滴滴現在基本上已經把控了出行市場的各個端口,造車是在已有的用戶數據庫上做疊加”。
威馬汽車戰略運營副總裁梅松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滴滴如果造車,就會進入到“重資產”的經營模式。此前的科技巨頭跨界造車,都是在某一個領域已經占據領頭羊的地位,盈利模式也非常成熟。但造車是一項非常燒錢的項目,對滴滴而言,作為一家服務型公司,目前商業模式還沒有完全成熟,此前在造車領域并無根基,造車的錢從哪里來?
小米全力以赴造車
除了滴滴以外,關于小米造車的熱度依然不減。4月6日晚,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粉“Open Day”上再次回應了小米造車計劃,稱將“全力以赴為‘米粉’造好車”。
“手機和汽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小米首款車一定會給大家帶來驚喜。”雷軍指出,小米發布的第一款車一定會是那個時間里最尖端的產品,預計會在3年后推出。
在直播前,雷軍在微博上向米粉“連發三問”,投票問題分別是“你希望小米汽車第一輛車是什么車”“你希望小米汽車第一輛車大約是什么價錢”“關于小米汽車的品牌”。
投票結果大致勾勒出小米粉絲對小米汽車的構想與期待:關于小米汽車的品牌,超過63%的人認為小米應該堅持使用“小米”品牌。
關于首款車的車型,小米調查顯示,有45%用戶希望小米首款車是轎車,40%用戶希望是SUV,7%-8%用戶則希望是跑車,5%-6%用戶希望是房車。
在價位上,雖然單項選擇10萬元以下的人最多,不過還是有2/3的人選擇了10萬元以上。
3月30日,小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董事會正式批準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立項,擬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超650億元人民幣)。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
據雷軍透露,在過去75天,小米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進行了深度交流,進行了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和兩次正式董事會。雷軍強調,小米造車是小米全資投入,小米經過反復考慮,決定只有和小米的手機、生態鏈等產品全部打通,才能提供無所不在的智能汽車體驗。
鐘師認為,與其他造車新勢力從零開始不同的是,小米造車已經自帶品牌,作為一家電子消費品巨頭和具有成熟商業生態的品牌,小米具有先天優勢。
梅松林指出,小米此前在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方面發展得十分成功,下一步最大的智能產品就是智能汽車。但汽車與智能家居產品在生命周期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明顯不同,需要格外留意。對中國汽車產業而言,目前還沒有出現國際汽車品牌。小米智能手機已經是國際品牌,下一步小米或將承擔全球智能汽車布道者的角色。
智能汽車大戰拉開帷幕
隨著滴滴和小米等科技公司相繼加入智能電動車的賽道,也使得該領域的熱度越來越高。對此,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據我了解,今年大概有數家科技企業可能會成為不同模式的造車新勢力,這對智能汽車市場和新的移動生態的真正到來,會產生非常正面的影響。”
進入2021年,隨著百度、小米官宣造車,科技公司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在汽車領域的發聲愈發密集。之前的“汽車+互聯網”已經有向“互聯網+汽車”轉變的趨勢??萍脊救刖种悄芷嚒靶聭饒觥?#xff0c;新一輪“智能汽車大戰”或將拉開帷幕。同時,智能汽車的發展趨勢也逐漸明朗。IHSMarkit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汽車市場智能汽車的滲透率將提升到60%。屆時,中國市場的智能汽車滲透率將達到75%,高出前者15個百分點。
“早在2016年,國內就掀起了互聯網巨頭試水汽車產業的浪潮,但更多扮演的是通過AI、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為汽車產業賦能。而這一輪有所不同。很多科技巨頭不再甘心充當配角,而是親自下場造車,這對汽車產業的格局將產生重要影響?!睒I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鐘師表示,在汽車行業發展的“新四化”(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趨勢中,智能化和網聯化都與科技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萍脊具M入汽車業,主要在于分享產業價值鏈中占比重越來越大的軟件部分。
目前,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智能汽車被認為是下一個最具前景的智能終端。IDC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金額從2020年至202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4.31%。
安信證券認為,汽車電子產業將成為繼家電、PC和手機之后又一次全產業鏈級別的大發展機遇。汽車電子產業進入新一輪技術革新周期,其滲透率及價值都將得到大幅提升,市場空間超萬億元。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