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下A股常態化退市格局日漸成型
年報披露季結束,一批上市公司也即將謝幕A股,提前“鎖定”退市。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已有20多家公司“鎖定”強制退市,再加上年內已經退市摘牌的6家,今年以來強制退市公司將超過30家,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中。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全面注冊制的落地,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進一步顯現,A股常態化退市新格局日漸形成并更趨穩固。只有市場“有進有出”,實現優勝劣汰,我國資本市場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基于公允價值的跨期定價。
多家公司“鎖定”強制退市
隨著2022年報披露落下帷幕,一批上市公司也已提前“鎖定”退市,即將從A股市場謝幕。
5月5日晚間,*ST銀河披露稱,收到深交所《事先告知書》,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繼該公司因2021年度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公司財務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之后,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經審計后公司凈資產為-12.53億元且公司2022年財務會計報告又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股票終止上市情形。公司股票已于2023年5月4日起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ST銀河,當日,還有*ST藍盾、*ST奇信、*ST中潛也均收到了交易所下發的《事先告知書》,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公司股票也均已停牌。此前,*ST順利、*ST必康、*ST深南、*ST宜康、*ST未來等多家公司,均悉數收到了交易所下發的擬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書。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7日記者發稿,目前A股市場有20多家公司處于退市流程中或已公告觸及退市指標,再加上此前已退市摘牌的6家公司,年內退市公司將超過30家,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中。
“隨著全面注冊制的推進,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也進一步顯現,明確了多種退市的條件,上市公司一旦觸及其中一條,將面臨被退市的風險。”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說道。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也對記者表示,這些公司被“鎖定”強制退市是其自身表現不佳,觸碰了多元化退市紅線中的一條。“我國資本市場建設不僅是開啟了注冊制的發行上市新時代,而且也推進著‘應退盡退’的新格局。只有市場有進有出,實現優勝劣汰,我國資本市場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基于公允價值的跨期定價。”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從市場表現來看,投資者正在對退市風險企業“用腳投票”。5月5日,ST股遭遇“跌停潮”,截至當日收盤,滬深兩市54只個股跌停,其中有47只屬于ST板塊,大部分為近期年報披露前后因財報相關問題“戴帽”的ST股。
常態化退市改革效力不斷顯現
據了解,退市新規實施兩年多來,制度不斷完善,監管愈趨嚴格,渠道更加暢通,市場化、常態化和法治化的退市制度威力不斷彰顯。今年以來,退市多元化特點尤其明顯,包括交易類退市、財務類退市和重大違法類退市等退市案例不斷涌現。
在目前已經“鎖定”強制退市的公司中,觸及“扣非凈利潤+營業收入”組合類財務指標和非標審計意見等財務類退市情形的占比居前。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審計機構等中介機構正更堅決地扛起應承擔的責任,成為推動常態化退市的重要力量,多家公司均是被審計機構出具“非標意見”,拉響退市警報。
交易類退市成重要渠道,2023年來滬深兩市已經退市摘牌的6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屬于交易類退市,這些公司均已喪失持續經營能力,各類風險交織,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退市是必然結局。此外,還有*ST藍光也已提前鎖定交易類退市。
重大違法退市彰顯“零容忍”, 4月21日,中國證監會對*ST澤達、*ST紫晶送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兩公司存在欺詐發行等重大違法行為,觸及重大違法退市標準。目前兩公司已進入停牌流程,等待交易所的終止上市決定。
這離不開嚴格有效的退市監管。一方面,交易所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堅持“應退盡退”。記者了解到,在2023年的退市監管工作中,上交所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及退市監管實施方案,“關口前移”依規加強營業收入扣除會計監管,通過問詢、約談等監管措施,打擊新增貿易收入等突擊構造營業收入行為,壓嚴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切實落實退市監管。另一方面,交易所督促風險提示,嚴防過度炒作。此外,監管部門加強協作,保障平穩退市。記者注意到,在證監會的統籌指導下,上交所與地方證監局、金融局保持密切溝通,通過發函、走訪等多種方式,及時通報信息,統一處置思路,形成監管聯動,共同推進退市處置。
“有進有出”市場化生態加速形成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注冊制改革全面鋪開,常態化退市格局更趨穩固,“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化新生態正在逐步構建。
“隨著資本市場注冊制的全面鋪開,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多,市場競爭不斷加劇,A股退市也會呈現出常態化的新格局。”田利輝表示,在“該上則上”和“應退盡退”的資本市場中,投資者會開展價值投資、專業投資和長期投資,市場也會形成資源優化配置的新生態,進而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繁榮和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陳靂也認為,隨著退市制度的不斷完善,有效防治了之前的“炒小炒差”風氣,讓市場生態更加高質量發展,上市公司也會越來越注重市值維護和腳踏實地合法經營,并聚焦主業,做好更長遠的戰略規劃。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全面推行注冊制之后,IPO更包容,退市效率也更高,即“有進有退”。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體和生命線,其質量決定了市場的投資價值,必須要不斷凈化市場,這也是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的必然結果。他認為,A股市場1%的淘汰率是一個底線要求。每年退市公司數量應為50至100家,不排除將來超過100家。而“一元退市”標準將會成為未來退市標準的主流,這也是注冊制改革必然的結果。“退市常態化,將使得中國股市更具活力、更有質量、更具投資價值,這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提高對國際資本和境外機構吸引力的重要一環。”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常態化退市,退的是不能創造價值的‘空殼僵尸’和擾亂市場秩序的‘害群之馬’,固的是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量質齊增的主心骨,穩的是中國經濟持續向好行將致遠的基本盤。全面注冊制已然來臨,鞏固退市改革成果,健全常態化退市機制一直在路上。”一位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如是對記者說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