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產品的熱情大幅降溫。根據Wind數據,截至5月28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共有655家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產品,認購總額為3507.21億元,同比降幅分別為39.52%和41.57%。在業內專家看來,上市公司對于投資理財熱情的變化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走低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的需求有關。
5月26日晚間,大理藥業、同為股份、榮信文化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投資理財產品進展公告稱,將部分理財產品進行贖回或者注銷理財專用結算賬戶。
上述公告也反映出今年以來A股公司對于理財產品投資的態度。Wind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投資理財的上市公司家數、持有理財產品個數以及認購總額分別同比下降39.52%、44.36%以及41.57%。
具體從理財產品的認購金額來看,87家公司認購理財金額超10億元。其中,貝泰妮、億緯鋰能和航發動力位居前三,分別為319.03億元、82.93億元和82億元,持有理財產品個數分別為29個、69個和19個。理財產品數量方面,唯科科技是今年唯一持有理財產品數量過百的上市公司,持有理財產品個數多達189個,認購金額合計為16.45億元。
從理財產品類型來看,今年以來,結構性存款仍是上市公司投資的主要理財產品,655家公司認購總額為2322.56億元,其次是證券公司理財、銀行理財、存款和通知存款,認購總額分別為408.78億元、241.45億元、199.70億元和141.8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對絕大多數類型產品的認購金額低于去年同期,卻對證券公司理財的認購金額大于去年同期(321.35億元)。與此同時,證券公司理財在投資規模排名中,趕超銀行理財躍居第二。
對此,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記者表示,今年上市公司投資理財降溫的原因有三:一是理財產品的低收益率和高規范度,導致上市公司考慮結構性存款等其他現金管理方式;二是部分上市公司現金匱乏,無力進行投資理財;三是股市估值處于低谷,部分上市公司使用現金進行股份回購或并購投資等。“而上市公司對于證券公司理財認購金額的增大,是因為以各種方式存放在證券公司的資金能夠助力上市公司開展股份回購或并購投資等活動。”田利輝表示。
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委員付立春也認為,投資理財降溫是在目前金融和資本市場形勢下上市公司的選擇。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現金流吃緊或者募資規模下降,用于投資理財的資金也相應減少;另一方面,當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不高,吸引力下降。(記者 李靜 北京報道)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