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火電企業的熱度不減。A股電力板塊異軍突起,不懼大盤調整保持強勢,其中又以火電企業受關注度最高。不僅多家公司在一季度獲得頭部公募基金大額增持,火電也成為今年以來A股中少數實現正收益的板塊。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背景下,火電企業何以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
業績好是核心因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至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0.6%,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7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卻風景獨好,利潤總額同比大增47.2%。Choice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28家申萬火力發電企業合計凈利潤為134.12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39.71億元出現較大改善。
發電成本和售電電價的雙重提振,扭轉了火電企業業績。在燃料端,2021年4月起,受煤炭供需等因素影響,國內煤炭價格不斷刷新歷史高位。煤價高壓下,煤電企業無法通過電價上漲疏導成本,陷入越發越虧的困局。面對高漲的煤價,有關部門及時出手干預,一方面加快釋放先進煤炭產能,一方面督促企業全面簽訂落實電煤中長期合同,對電煤長協和現貨價格的合理區間分別進行規定,并嚴厲打擊哄抬煤價行為,煤炭價格隨之出現大幅回落。今年以來,隨著國際煤價大幅走低,煤炭進口不斷增加,國內煤炭價格呈進一步下探趨勢。
在售電端,國家調整了電價漲跌幅限制。2021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范圍擴大為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成本和售價兩端的一降一升,有效保障了火電企業利潤。
電力迎峰度夏成了股價上漲的催化劑。一方面,在經濟回暖與氣溫上升等因素促進下,近日多地發用電量快速攀升。有關部門預計,今年迎峰度夏期間,華東、華中、南方區域電力供需形勢偏緊。另一方面,新能源具有“大裝機、小電量”的屬性和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等特征,穩定性高、裝機規模龐大的煤電仍是我國能源保供的主力電源,火電企業的發電利用小時數能夠得到一定保障。重回風口之上的火電企業,想不“躺贏”都難。
雖然火電企業業績出現拐點,行業進入一輪景氣周期,但對如此風光還應理性看待。出于保障能源安全的需要,碳達峰之前尤其是“十四五”時期,我國還會控制煤炭消費合理增長。但在碳中和周期,煤電利用小時數將不斷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根據有關部門要求,要加快推進煤電由主體性電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的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這意味著,煤電終將告別“主體性電源”地位。
“雙碳”目標下,火電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煤炭與煤電、煤電與可再生能源“兩個聯營”。即便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保障煤炭供應和價格平穩運行,但高度市場化的煤炭行業仍難擺脫市場周期性運行的規律。有效推動煤炭、煤電領域融合發展,最直觀的益處就是可以讓煤電企業少受煤價波動的影響,電煤供應和成本都相對穩定。長期看,還有利于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實現煤炭、煤電產業鏈供應鏈同類業務橫向聚集、上下游縱向貫通,大幅提升煤電與煤炭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和發展質量,切實增強行業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推動煤電與可再生能源聯營,則可為火電企業打開“第二增長曲線”。火電企業開發風光等新能源有著天然優勢,由于新能源“靠天吃飯”的特性,需要搭配可調節性電源建設。火電企業可利用火電機組調峰能力,平抑新能源電力對電網造成的沖擊,提高新能源消納水平,并借助風光火儲一體化發展模式獲取優質新能源開發指標。火電企業通過提升邊際成本較低的新能源裝機占比,還有利于借助新能源發電的收益緩解煤電經營壓力。為實現上述目標,火電企業要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以更好地適應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
不少火電企業已經提出雄心勃勃的新能源裝機目標。未來,電力企業的邊界會更模糊,只有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推進技術創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創新商業模式融合發展,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先機。 (作者:王軼辰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