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到“花西子”事件的影響,更多老牌國貨品牌被消費者看到。隨著老牌國貨“蜂花”走紅網絡,“蜂花香皂是殘障人士包裝的”也登上熱搜。9月15日,上海制皂相關負責人回應,“蜂花檀香皂”確實有一部分是由殘障人士來負責包裝的,從2007年開始就已經開展了這項工作。
提起“蜂花檀香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實際上,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上海兩家老牌本土企業都擁有“蜂花”品牌,“蜂花檀香皂”出自上海制皂集團。
資料顯示,上海制皂始創于1923年,擁有上海藥皂、蜂花、上海、固本、扇牌等老字號品牌,至今已走過百年歷程。其中,誕生于1928年的“蜂花香皂”,已有95年歷史。在國內日化領域,上海制皂創造過多項第一:第一家用機器生產肥皂的廠商,研發了第一瓶液體香皂、第一塊特效除菌皂、生產了第一塊美容香皂……
百年風雨,上海制皂見證并深度參與了中國日化行業的發展歷程。盡管如此,此次出圈還是因“蜂花檀香皂”所帶來的誤會而起。由此足以看出,相比起一些時尚潮牌,堅持走平價路線的老牌國貨實在是太低調了:沒有明星代言人,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甚至就連包裝都是幾十年如一日。低廉的價格,優異的品質,良好的口碑,就是老牌國貨歷久彌新的核心競爭力。
有人負責貼腰帶和說明書、有人專門粘貼紙、有人負責打包裝箱……生產線上,每一個殘障人士都分工有序,一塊塊香皂通過他們的雙手完成經典包裝。在工業如此發達的現在,為何還要堅持手工包裝呢?上海制皂集團的工作人員表示,“智力殘障的學員來這里包手工皂,不僅有助于康復訓練,也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收益。”
援助的最高原則,是呵護受助者的尊嚴。相比起直接提供經濟援助,為殘障人士提供就業幫扶和工作崗位,不僅可以幫助他們順利融入社會,而且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勞動的價值以及勞動者的尊嚴。企業如此,善莫大焉。看到上海制皂,很容易使人想起白象——去年央視“3·15”晚會過后,白象方便面因一句“沒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火爆出圈。時隔數日,“白象三分之一員工是殘疾人”的話題沖上熱搜,白象繼續火出圈。
愈了解,愈感動,那些默默耕耘的“國貨之光”,總能在某一特殊的時間節點,展現出強大的品牌號召力。這樣的場景不斷上演,令人喜憂參半。喜的是,兢兢業業的“國貨之光”總能喚醒公眾巨大的情感共鳴,進而將此轉化為消費支持;憂的是,急風驟雨式的“野性消費”過后,“國貨之光”能否繼續高光時刻?
那些受到熱捧的“國貨之光”都有一個鮮明的特征:物美價廉。只不過,因為過于低調,那些“國貨之光”有時養在深閨人未識。對于消費者來說,選擇“國貨之光”不僅僅是“為情懷買單”,更是理性消費觀念的回歸。對于老牌國貨來說,如何趁熱打鐵提高品牌競爭力,讓有質量的商品有流量,無疑是當務之急。
(羊城晚報 作者系知名媒體評論員)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