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聚焦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電?題:把戶外運動打造成為全民健身的優勢產業——五部門聚焦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
嚴賦憬、姜子琳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24日發布《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等目標。方案突出特點是什么?怎樣加強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建設?戶外運動的產業優勢在哪里?在國家發展改革委2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部門對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去年11月,《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出臺。相較而言,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更加有可操作性。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表示,方案統籌推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服務提升與產業協同發展,注重綠色背景、群眾參與、創新發展、建設布局、產業協同、安全保障、要素支撐、組織實施等八方面,為戶外運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精準高效的政策保障。
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是發展戶外運動產業的基礎。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我國健身步道共計12.78萬個,達31.42萬公里,較2021年分別增長20.68%、19.29%。
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表示,將從完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空間布局、加強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資金支持、打造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的示范工程三方面發力,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建設滑雪場、登山步道、運動船艇碼頭等各類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統籌利用多方資金渠道,持續加強項目儲備,認定一批以戶外運動賽事運營、消費場景為特色的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單位、示范項目。
方案提出,把戶外運動打造成為全民健身的優勢產業。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福偉介紹,戶外運動產業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發展戶外運動,能更好實施全民健身戰略,既能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新形態,也有利于發揮自然保護地等自然和生態資源的優勢,能夠有效對接擴大內需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吸引資本和人才聚集,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
在用地保障方面,方案提出創新土地供應方式,從源頭上解決人民群眾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戶外運動用地和空間問題。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司二級巡視員黃清介紹,鼓勵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土地等發展戶外運動產業;完善長期租賃、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供地新方式。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用地可采用劃撥方式供應,穩妥推進戶外運動企業用地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工作的具體支持政策。
水利部河湖管理司二級巡視員劉江表示,水利部指導地方持續加大河湖空間開放共享力度,下一步,將依托幸福河湖建設,為人民群眾打造更多更好的親水空間、戶外運動空間,指導各地做好涉水運動審批服務,推動涉水戶外運動健康有序發展。
“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以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各類自然公園是戶外運動產業綠色發展的最優質載體。”國家林草局保護地司二級巡視員陳鑫峰說,下一步將按照相關要求指導、支持具備相應條件的自然保護地,依法依規、因地制宜開展戶外運動項目。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