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8月29日報道?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上周五在一年一度的杰克遜谷地經濟研討會上展示了實現通脹目標的堅定決心。他表示美國央行會繼續(xù)維持高利率政策,如果經濟和通脹未能降溫,利率可能會進一步上升,美聯儲將“堅持下去”,直到2%的通脹目標“大功告成”。
由堪薩斯城聯邦儲備銀行在懷俄明州杰克遜谷地舉辦的年度經濟會議被稱為“世界上最獨特的經濟聚會”,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來自世界各地的央行行長、政策制定者和經濟學家,在此討論與研討會主題相關的經濟問題、相關影響和政策選擇,因此該項會議往往成為全球利率可能走向的風向標。
面對數十年所未見的接近兩位數的通脹率,美聯儲在過去不到18個月的時間里已經加息11次,將美元基準利率提升至5.25%至5.5%的區(qū)間,達到22年來的最高水平。利率不斷走高導致今年早些時候一些中小銀行倒閉,引發(fā)了銀行業(yè)危機。對利率敏感的美國商業(yè)地產目前也岌岌可危。根據仲量聯行發(fā)布的數據,美國寫字樓空置率二季度末達到20.6%,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在美聯儲快速加息的壓力下,更為廣泛的經濟領域將遭受打擊,增加了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
然而,面對美國經濟可能遭受的更廣泛傷害,鮑威爾和他在美聯儲的同事為什么依然堅持緊縮政策,誓言將通脹率降到2%的水平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根據1977年的《聯邦儲備法》修正案,美國國會賦予美聯儲所謂“雙重使命”,即追求充分就業(yè)和穩(wěn)定物價的經濟目標。
二戰(zhàn)之后,在廣泛傳播的凱恩斯主義思潮的影響下,人們認為政府的政策就應該是積極尋求穩(wěn)定經濟,包括控制通脹。經濟管理者肩負著馴服經濟周期的使命,在控制通脹的同時,緩和經濟從衰退到過熱再到衰退的劇烈波動。
歷史上,美國曾經深受通脹之苦。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引發(fā)了長達15年的“大通脹”。物價飛漲不僅侵蝕居民收入,也對美國經濟繁榮和政治穩(wěn)定造成持久傷害。最終,美聯儲在保羅·沃爾克的領導下,以高昂的代價馴服了“大通脹”,而這段歷史也深刻影響了美國此后數十年的貨幣政策理論和實踐。
“大通脹”一役讓美聯儲獲得了“通脹斗士”的稱號。2012年1月,美聯儲正式提出了由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衡量的、每年2%的通脹目標。美聯儲認為,2%這個數字低到足以確保物價的穩(wěn)定,但同時又高到足以保持追求充分就業(yè)的能力,可以提供降低利率的空間。這就是鮑威爾所說的2%通脹目標的由來。
公信力,也就是履行承諾的信譽,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至關重要。穩(wěn)定物價事關美聯儲的信譽,在通脹率沒有達到既定目標之前,美聯儲真的難言放棄。
現實的情況也讓美聯儲不能很快退出緊縮政策。參與此次會議的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說,通脹壓力比最初預期的更為持久。她表示,全球經濟運轉方式的深刻變化——從保護主義加劇到能源轉型——可能造成更大程度的通貨膨脹波動性和更為持久的物價壓力。
最初美聯儲認為通脹是由于疫情之后供應鏈中斷以及供給側原因造成的,但現實證明通脹壓力更為頑固。鮑威爾在周五的講話中稱,美聯儲預計7月份的個人消費價格指數將小幅上升,其年率將從6月的3.0%升至3.3%。根據美聯儲6月發(fā)布的最新版《經濟預測摘要》,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參與者們認為,到2025年美國的通脹率才能降至接近2%的水平。
另一方面,美國經濟的良好表現也給了鮑威爾堅持緊縮政策的底氣。與很多經濟學家的預測相反,在持續(xù)加息的重壓之下,美國經濟并未陷入衰退。今年第二季度,扣除了通脹因素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為2.4%,而第一季度這一數字是2%;就業(yè)市場依然保持強勁,7月失業(yè)率從上個月的3.6%降至3.5%,繼續(xù)維持在幾十年來的低位。
不過,盡管美國經濟表現出了一定的韌性,擺在美聯儲面前的一個難題是,加息到什么程度以及何時結束緊縮政策依然是一門藝術。美聯儲官員不得不承認,他們無法實時或準確地了解實現預期經濟放緩所需的確切利率水平,目前也不清楚他們之前的加息對經濟活動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有多大。
而且,由于經濟結構改變等因素,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通脹行為已經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揭示通脹與就業(yè)之間關系的“菲利普斯曲線”變得日益平坦,這意味著通脹可能并不是經濟過熱的一個準確指標。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就表達過這種擔憂。他說:“如果通脹過高,就失業(yè)率而言,將通脹回落至目標水平的成本可能會高于過去。”(文/張濱陽)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