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7日電(劉覓覓)伴隨2021年A股年報的正式收官,一份份ESG報告也紛紛出爐,企業踐行ESG已經成為共識。
來自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30日,全市場共有46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報告,共有1408家公司披露了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或 ESG 報告,4660家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履行社會責任、加強環境保護、助力鄉村振興的相關信息。
翻看報告我們可以發現,上市公司積極主動融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不少上市公司ESG披露內容涵蓋公司經營業績、創新研發、產品服務、治理結構、環境保護、社會責任等諸多亮點。ESG信披報告無疑成為展示企業使命、社會責任、投資價值的新“名片”。
涉及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多領域
所謂ESG,是集合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公司治理)的評價體系縮寫,可多層次衡量企業是否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
4月15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指引》共32條,其中提到,要“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在溝通內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
一份份ESG報告也凸顯了企業投身社會公益的責任與擔當。2021年,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身影”頻頻出現在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多個領域。
以海通證券(600837.SH)為例,為更好地推進業務層面ESG風險管理,企業搭建了由董事會、經理層、風險管理部、相關業務及管理部門、分支機構和子公司等層級組成的自上而下的ESG風險管理架構,并明確各層級的具體職責,對業務層面的ESG風險進行系統、規范管理。近年來連續推出一系列綠色創新品種,包括上交所市場首批碳中和債、深交所首單碳中和債、全市場首單交通領域碳中和債、深交所首單藍色債券等。
中國人壽(601628.SH)壽險公司發布的《2021年ESG暨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公司積極統籌各方力量,立足主業優勢,筑牢防貧保障網,全面助推鄉村振興。2021年,該公司承接1000余個幫扶點的鄉村振興幫扶工作,投入幫扶資金5000多萬元;向內蒙古烏蘭察布察右后旗大六號鎮捐贈幫扶資金用于開展電子商務中心改造、玉米深加工等項目。
上市公司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把污染防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在ESG報告中,高能環境(603588.SH)交出了一份“倡導節能減排、致力能源替代、踐行循環利用”的優秀答卷。報告顯示,2021年內,高能環境全力支持綠色發展,延伸產業鏈上下游,加大再生資源領域投資力度,先后完成新能源電池原料、固廢危廢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投資并購共計 5 項,并購金額達24796萬元。
“社會公益捐贈”“履行社會責任”成高頻詞
“我們將持續加大投資者保護工作力度,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回報投資者,積極回應利益相關者訴求,更好履行社會責任,做踐行新發展理念的表率。”4月9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表示。
翻看企業發布的一份份ESG報告,“社會公益捐贈”“履行社會責任”成為高頻詞。
來自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面對疫情,廣大上市公司積極行動,累計超過160家次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參與新冠肺炎檢測、治療、特效藥物研發及生產等相關工作;同時,很多公司積極捐款捐物,全力以赴保供應、保運轉、保生產。
作為央企控股的國有證券公司,光大證券(601788.SH)入選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匯編的《上市公司ESG實踐案例》。多年來,企業積極響應國家脫貧攻堅號召,緊緊圍繞光大集團扶貧工作指示和證監會扶貧工作要求,從當地老百姓最需要的和當地政府最關心的問題出發。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7000余萬用于扶貧及公益項目112個,幫扶足跡遍布11省18縣;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融資金額近30億元;連續三年幫助幫扶地區近40萬師生購買重大疾病保險,總保額近330億元;幫扶建檔立卡群眾4.9萬人,實現脫貧超萬人。
來自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公眾號的信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東旭藍天(000040.SZ)2021年向江西政府提供場所用于集中隔離、向浙江紹興抗疫機構提供食用油,在疫情防控方面向全社會累計捐款捐物價值達數百萬元。公司始終將公益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先后在全國多地開展幫扶活動、捐贈生活物資和成立專項基金,在旅游、教育、養老、抗疫等領域投入人、財、物真幫實扶,以體系化公益舉措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申萬宏源研究報告指出,ESG 高度契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目標,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載體和管理工具。ESG 把社會利益引入企業價值體系,從環境保護、社會影響、公司治理三方面定義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價值,幫助企業從微觀視角響應宏觀決策,實現公司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共同提升。
ESG信息披露水平逐年提升 推動企業長期價值提升
近年來,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逐年提升,主動進行ESG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數量和比例逐年增加。
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市場新增上市公司524家,年末公司數量增長至4682家,總市值96.53萬億元,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其中,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031家、2569家和82家。上市公司經濟增長“動力源”的作用持續強化,作為實體經濟“基本盤”地位更加鞏固。其中,共有1916家上市公司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投入資金合計約177億元。
來自申萬宏源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21年共1139家上市公司發布 ESG報告,披露占比為24.9%,與2020年基本持平;共250家滬深300上市公司發布報告,占比為83.3%,頭部上市公司具備更強的ESG信披意識。
此前,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聯合的發布《中國上市公司ESG發展白皮書(2021年)》(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上市公司正通過改善ESG水平不斷推動企業長期價值的提升。
在世界經濟論壇與普華永道中國合作發布的《ESG報告:助力中國騰飛聚勢共贏》白皮書中顯示,對于那些過了初創階段、目前正在快速增長的企業而言,開展 ESG 工作通常需要它們擺脫創始人驅動的模式,不再只是關注每個季度的營收增長,而是轉向目標驅動的企業戰略,要考慮廣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可能會產生一些短期的成本,但會產生長期的效益,還可以在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方面建立聲譽。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監管機構、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點逐漸轉向更深層次的領域,ESG正迅速成為投資者尋求可靠投資機會的全球議題。隨著投資者對上市公司ESG 信息披露的要求不斷提升,倒逼上市公司ESG 能力和表現的提升,有利于使上市公司獲得更多價值投資者的信任和青睞,提升我國資本市場在國際上的形象。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