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交集團改革發展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寄予厚望,先后18次親臨視察集團承建的國內外項目,11次見證簽署集團境外重大合作協議,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代集團改革發展提供了前行的指路明燈、奮斗的信心力量。
作為唯一一家集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國有企業黨建聯系點、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三個試點”于一身的中央企業,中交集團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制定“建設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戰略方向,提出“123456”總體發展思路和“兩保一爭”戰略目標,接連創造“再造中交”“萬億中交”成功實踐,在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中連續17年被評為“A級”,連續16年榮膺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亞洲最大國際承包商,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60位,向著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不斷邁進。
一、發揮戰略支撐作用,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先行示范,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中交集團堅決踐行國家戰略,始終聚焦主責主業,把服務社會、保障民生作為重要任務,在加強國防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等重要時刻全力以赴、不計代價,在助力脫貧攻堅、化解制裁風險、疫情防控等大戰大考中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一)胸懷“國之大者”,踐行國家戰略堅強有力
中交集團堅持把踐行國家重大戰略作為重要使命。全面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整合6家區域投資公司和3大投資平臺,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雄安新區建設、海南自貿區建設等國家區域發展規劃,成功實施港珠澳大橋工程、冬奧工程等一批國家重大戰略工程。作為雄安新區開發建設的首批參與者,先后中標實施了114個項目,贏得了“千年秀林”、市政基礎設施、裝配式道路等10個“第一標”,被雄安新區評價為“理念最新、成果最多、服務最優、貢獻最大”,是最值得信賴、最值得依靠的合作伙伴。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重要牽引性工程——平陸運河建設,歷時三年完成平陸運河航運規劃、工程可行性研究、項目建議書等重大課題,為全面參與運河建設做好充足的技術、裝備和資源儲備工作。有效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充分發揮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先行先試優勢,抓住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扎實推進一流的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全產業鏈一體化實施試點、一流的交通基礎設施“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建設試點、一流的關鍵技術研發應用試點、一流的交通運輸投融資模式創新試點、一流的交通運輸服務供給試點和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交通運輸企業試點任務,全面建設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年來,累計建成高速公路超過1.5萬公里,高速鐵路超過1000公里,軌道交通超過500公里,萬噸級及以上港口泊位超過500個,特長隧道超過100座,成為展示“中國港、中國路、中國橋、中國島、中國裝備”的國家名片。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中交集團牢牢把握“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堅定走在抗疫前線“第一方陣”,在武漢,4天4夜建起“火眼”實驗室,為搶救生命贏得了時間;在吉林,頂風冒雪完成興隆山方艙醫院建設任務;在上海,振華重工長興基地創造了1.3萬名職工不停工,疫情期間始終保持“零感染”的奇跡。
(二)暢通“雙循環”,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躍上全新臺階
中交集團大力實施“海外優先”戰略,加快由“業務國際化”向“公司國際化”升維,與15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實質性業務合作,在129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通過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民心相通“軟聯通”,以負責任、受尊敬的企業品牌助力國家形象塑造。推進互聯互通。積極推動中國基建先進生產力走出國門,為多國提供安全可靠、質量過硬、環境友好的交通基礎設施產品,以中馬友誼大橋為代表的“連心橋”,成為橫跨印度洋的第一座跨海大橋,被馬爾代夫總統譽為“國家未來發展的基石”。以巴基斯坦喀喇昆侖公路為代表的“致富路”,克服有“地質災害博物館”之稱的惡劣建設條件,順利建成通車,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跡”。以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為代表的“發展港”,建成后由一個人煙稀少的小漁村變成了現代化的大型港口,成為地區物流與港口運輸中心。以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為代表的“幸福城”,將為科倫坡再造一個全新的中央商務區,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影響未來的五座新城”之一。推進共建共享。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海外疫情防控、搶險救災、改善民生、發展經濟等方面挺身而出。在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推出“漁民生計改善計劃”,分期提供5.5億盧比(約330萬美元)經費,幫助當地漁民改善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的生活條件。每兩年在全球優選10名“優秀外籍員工”,并組織來華交流。近年來在海外創造就業15萬人次,全額資助上百名非洲學生到中國高校留學深造。多次派遣專業設備和人員協助屬地政府開展搶險救災行動,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彰顯了中交擔當。擦亮“中國名片”。利用外籍員工、中央外宣媒體、屬地媒體、智庫等資源,講好集團助力當地民生發展和社會履責的故事案例,累計邀請百余名外媒記者深入項目一線采訪,組織開展科倫坡港口城項目“云開放日”活動獲多家國內外媒體報道,連續15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中國企業首份“一帶一路”專題社會責任報告、首份海外項目社會責任報告,連續2年發布ESG報告,成功入選“央企ESG?先鋒50指數”,以良好中交形象助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三)擦亮“中交助夢”品牌,全面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中交集團始終牢記中央企業職責使命,以“讓世界更暢通、讓城市更宜居、讓生活更美好”為愿景,以實施交通建設、教育提升、特色產業等“中交助夢”系列行動為重點,積極開展系統性、長期性的社會責任實踐。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定點幫扶工作。毫不動搖執行“四個不摘”“四大銜接”和“三個不減”,27載矢志幫扶,助力云南省怒江州瀘水市、蘭坪縣、福貢縣、貢山縣和新疆英吉沙縣等5縣(市)38.68萬人成功脫貧摘帽,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連續四年獲中央單位定點幫扶考核最高等次“好”的評價。2018年,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習近平總書記熱情回信祝賀。按照“當地所需、中交所能”原則,投入資金4億余元,精選實施150多個項目,遴選10名干部接替掛職,助力定點幫扶5縣市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聚焦重點領域,奮力開創全面鄉村振興新局面。積極以市場化形式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在云南省怒江市創新采用“總部引領、分園輻射、村集體合作”模式,打造新型建筑產業園,吸引368家企業入駐,吸納就業1100余人,2021年帶動怒江州建筑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3%,增速排名云南省第一。投入3.68億元建設怒江綠色香料產業園一期扶貧項目,投入1500多萬元實施火龍果種植、飼草加工及肉牛養殖等扶貧項目,連續支持四屆“中國交建杯”中國怒江皮劃艇野水國際賽事,幫助就業帶頭人胡秀花成立建筑公司,帶領200多人走出大山,使“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模式得到廣泛響應。實施“中交助夢工坊”,幫助5000余人接受建筑業技能培訓、3000余人獲得就業。由怒江籍員工組成的“石月亮班組”獲得“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和“最美中國路姐團隊”稱號。
二、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先行示范,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
中交集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深入推進“一重點企業一鏈長”工程,打造智慧港航產業鏈,在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充分發揮國家隊作用。
(一)創新力量進一步建強
中交集團提出“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先行示范,打造科技型世界一流企業”核心理念,以“中交智造”“中交創造”打造發展新引擎。科技投入持續增加。完善以政府資金為引導、集團總部資金為帶動、二級企業資金為主體的“三級匹配”研發投入機制,設立首期募集規模10億人民幣的中交科技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并實質運營,實現研發投入的“撥投并舉”。近年來,集團總部直接研發投入2億余元,所屬單位配套投入超11億元,獲得政府資金近8億元。科技人才建設穩步推進。突出“高精尖缺”導向,持續加強科技人才培養,成為國際建筑智慧聯盟戰略咨詢委員會成員的首位中國企業代表,培養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擁有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2人、全國水運工程勘察設計(建造)大師16人,4人入選“國家特殊人才支持計劃”,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54人獲評“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0人獲評“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人獲評“國家級技能大師”稱號。科技創新平臺布局不斷完善。積極服務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科技創新體系改革,成立中交集團科學技術協會,組建由37位院士等專家組成的高端科技智庫,建設“三級四類”科技創新平臺,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納入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新管理序列,建設西非和南亞2個海外研發中心,新增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44個,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二)創新成果高效能產出
中交集團主動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形成“三個一批”。打造一批全球超級工程。在高原凍土、離岸深水港、深埋沉管隧道、超大直徑盾構、長大橋建設以及島礁快速成陸等領域,牢牢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成功打造上海洋山港、港珠澳大橋、大興機場、蒙內鐵路、科倫坡港口城等一批超級工程,彰顯中國基建雄厚實力。取得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累計牽頭編制發布國際標準5項,主導編制我國交通行業70%的建設標準規范,近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4項,集團現有專利授權14600余項,人均專利擁有量居同類企業前列,諸多原創性成果引領帶動了基建行業技術水平提升。建造一批國之重器。研發建造一批以“天鯤號”“振華30”為代表的國之重器,讓中國制造品牌響遍全世界。以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為牽引,推動港口機械、工程船舶等重大海工裝備制造全面升級,港機產品成功進入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連續24年市場份額世界第一。
(三)創新生態全方位優化
中交集團持續完善科技管理制度體系架構,形成了科技體制改革、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科技獎勵、知識產權、創新平臺、科技人才、科技交流和科技考核等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管理制度體系,為科技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激勵機制持續完善。印發《關于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建設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增立集團專利獎,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推行科技骨干和創新團隊跟投,以激勵機制的動能提升科技創新的勢能。科技攻關機制不斷優化。改進科研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推行重大科技項目“軍令狀”“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賦予首席專家“組閣權”,建立科研動態競爭機制,對于重點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賦予更大自主權、給予更大容錯空間,充分激發了企業創新創造潛能。全員創新理念更加深入。設立每年11月“科技月”活動,積極培育“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培育更多的科學家、發明家、技術專家,為集團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源動力。
三、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在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上先行示范,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活力
中交集團把準新時代國企改革前進方向,嚴格貫徹落實國企改革“1+N”政策文件,以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帶動全面深化改革,確立“五型”總部建設方向,實施“管辦分離”,穩步推進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優勢全面煥發。
(一)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交集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個一以貫之”要求,持續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完善治理結構,治理成效更加凸顯。推動黨的領導全面融入公司治理,著力構建“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結構,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分類指導所屬企業細化完善公司章程中加強黨的領導相關內容,制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實施意見,完善各類治理主體議事規則,修訂“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和議事清單,初步形成“領”“導”“管”“辦”“督”“促”的“六維”中交治理模式。推進總部功能調整,運轉效率明顯提升。印發《機關黨委關于推進“五型”總部建設的實施方案》,大力推進“黨建引領型、戰略管控型、價值創造型、服務監督型、和諧奮進型”“五型”新總部建設,“機關化、行政化、官僚化”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戰略管控能力更加強化、引領作用更加突出、管控能力更加高效。確立提出“戰略引領中心、資本經營中心、產業培育中心、價值創造集成中心、風險管控中心、協同共享服務中心”的基本設定,持續用好改革、創新和數字化“三駕馬車”的協同驅動,逐步實現“管辦分離,精總部、大體系、強支撐、高效率”的運轉模式,為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貢獻總部力量。推進精準授權放權,分類改革深入推進。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動態調”的思路,因企施策授權放權。通過建立全流程授權放權體系,確保把該放的都放下去,把該管的管起來,既激發企業活力,又提升監督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對所屬中交一公局集團授予5方面17項自主決策權,持續增強一公局集團市場自主性,極大激發其市場活力,一公局集團已成為新簽合同額、營業額“雙千億”、利潤總額超20億元的重要子企業標桿。
(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交集團加快結構調整、推動轉型升級,引導和帶動優質資本向新興產業集聚、向國計民生集聚,形成“1-3-3-6”改革模式(其中“1”是指明確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綱;第一個“3”是指“三個試點”協同推進;第二個“3”是指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6”是指在完善公司治理、探索管控模式、優化資本布局、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核心競爭力、轉機制增活力六個方面作出中交集團改革的特色與亮點)。業務布局更加均衡。始終聚焦主責主業,拓展新產業領域,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實現了交通基礎設施產業“海陸空軌”全覆蓋,水運、公路、軌道交通、機場、房地產、市政、建筑、數字信息、產業金融組成的產業體系基本成型。以“專業化整合、差異化發展、市場化運營”推動內外部整合,打造了中國城鄉、信科集團、機場建設集團等專業子集團,有力帶動了國家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轉型升級。國內市場形成覆蓋十大區域、五大城市群的多層次立體化經營網絡,在國家戰略區域、資源富集區域、高價值產出區域進一步織密經營網點;國外市場完善了公司總部、平臺公司、專業公司、駐外機構“四位一體”為運行基礎的國際化經營體系,成為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力量。產業平臺更加專業。形成以中國交建為主體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平臺,以振華重工為主體的海洋重工與港口機械高端裝備制造平臺,以綠城中國和中交房地產為主體的特色房地產投資、開發、運營平臺,以中國民航機場集團為主體的機場及臨空產業投資、設計、建設、運營全產業鏈平臺,以中國城鄉為主體的城鄉能源、水務及環境發展平臺,積極利用混合所有制機制發揮國有資本引領作用,不斷優化產業鏈條,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
(三)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交集團持續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明確“20項改革任務清單”和“19項改革成效關鍵指標”,構建涵蓋13項具體改革舉措55項可量化指標的改革督導監測體系。以任期制契約化為抓手,推動干部“能上能下”。制定經理層“1+7”不同崗位“1庫2書1協議”范本,貫穿全級次使用,集團所屬各級企業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人數占比達到98.47%,超額完成國資委要求的目標。在“中央企業改革三年行動重點量化指標采集系統”備案的企業名錄外,集團將所屬各級單位近500個事業部、項目部納入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管理。以市場化用工機制為基礎,推動員工“能進能出”。按照“聚焦戰略、集約高效,分類核定、剛性管理,協同推進、定期監控”的原則,推進各級總部開展“三定”改革,實行以合同管理為核心、以崗位管理為基礎的市場化勞動用工制度體系,集團總部部門內設機構和崗位編制數量較改革前分別縮減21%和31%,所屬二、三級單位總部管理人員較改革前減少8%、在崗員工較改革前減少12%,全員績效考核覆蓋率達到100%,員工市場化退出比例由0.55%提升至1.66%,人均營收、人均利潤同比增長10%以上。以價值創造為導向,推動員工收入“能高能低”。實施以崗位價值為基礎、以績效考核為依據的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了中長期激勵“1+7”制度體系。集團總部同級員工績效薪酬高平差由9%拉大到20%以上,所屬各層級管理人員浮動工資占比達到50%以上,先行批準2戶企業開展科技型企業分紅激勵,批準2戶企業實施超額利潤分享計劃,共計激勵核心骨干人才349人,有效解決績效分配“大鍋飯”問題。
四、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先行示范,拓展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一)堅持戰略引領發展
中交集團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牢牢把握“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的企業發展目標,明確“123456”總體發展思路:“1”是筑牢“根”和“魂”,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貫徹“兩個一以貫之”要求,初步形成“領”“導”“管”“辦”“督”“促”的“六維”中交治理模式;“2”是突出“兩大兩優”,聚焦大交通、大城市兩大主責主業主航道,優先發展海外、江河湖海兩個優勢領域,持續優化業務布局,全面升級業務體系;“3”是聚焦“三重”,關注重點項目、深耕重要區域、布局重大市場,國內形成覆蓋十大區域的多層次立體經營網絡,海外布局157個國家和地區;“4”是把握規模、質量、效益之間的協調統一關系,深化“四做”,做強投資、做大工程、做實資產、做優資本,基本完成由業務線型布局到產業立體發展、由以工程建設為主向全產業鏈一體化運作;“5”是推動“五商中交”落地,致力打造全球一流的工程承包商、投資運營商、城市發展商、裝備制造商和生態治理商;“6”是加快“六化”建設,用國際化的水平、市場化的機制、專業化的精神、區域化的布局、標準化的管理、信息化的提升,推動集團轉型升級躍上全新臺階。
(二)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中交集團堅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投身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產業類別涵蓋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產業共6大類、19小類,堅定成為綠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傳統業務綠色轉型升級步伐穩健。緊緊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創新綠色低碳新技術、新模式,扎實推進《綠色低碳行動方案》,推動綠色低碳零碳基礎設施建設,在大交通、大城市領域逐步實現規劃、設計、施工、運維全過程綠色化,累計開展綠色項目數百項,核心產業綠色低碳升維轉型持續推進,助力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新興綠色低碳業務發展取得突破。深入布局綠色低碳環保新興產業,在流域綜合治理、河湖生態系統修復、土壤環境修復、城鎮污水處理、垃圾治理、海上風電、光伏發電、水利建設等新領域取得突破,實施了一淀、三河、三江、四湖等流域治理綜合開發項目、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等,綠色產業合同額、營業額、利潤總額的年平均增長率再創新高,率先走出一條建筑領域節能降碳發展的新路子。作為唯一的企業市場主體參與永定河流域生態治理與綜合修復項目,經過5年流域治理創新實踐,斷流25年的永定河實現全線通水,通水河長865公里。截至2021年底,永定河綜合治理累計批復投資185.74億元,開工建設56個項目,完成河道治理約700公里,2022年5月永定河首次實現春季全線通水,并與京杭大運河實現世紀交匯。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積極推動綠色節能環保產業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自主研發綠色低碳循環技術、工藝70余項,取得專利的綠色裝備8種,綠色技術獎項7項、國家專利218項,綠色環保認證2項,混凝土3D打印技術等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港珠澳大橋預制沉管裂縫控制施工技術成為業界典范,不斷提升節能環保產業的創新驅動發展能力。
(三)堅持防范化解風險保障發展
中交集團堅持系統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突出抓好疫情防控、債務、投資、金融、境外項目等重大風險,實現發展和安全互為條件、彼此支撐。防范機制不斷強化。統籌抓好債務、投資、金融、境外項目等重大風險管理,深化“七個專項治理”,強化負債率紅線約束,大力壓降永續債規模,制定實施《PPP投資項目合同法律風險防范指引》等系列文件,不斷完善投資監管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投資后評價體系,妥善化解了房地產、PPP業務、金融業務等領域風險。安全生產責任壓緊壓實。持續增強履職盡責能力,嚴格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常態化風險監測預警,優化應急管理流程,廣泛開展安全應急培訓、演練等工作,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近年來,集團獲得全國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6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企業超過50家,“平安工程”“平安工地”等省部級榮譽稱號500余項。依法合規經營持續規范。開展“合規管理強化年”活動,印發《全面風險管理辦法》,圍繞集團8個業務板塊,系統梳理200余項風險事項,組織開展重大風險評估,強化對疫情風險、國際化經營中的非傳統安全風險、財稅資金風險等8大類年度重大風險過程監管,組織43家單位開展重點業務與關鍵環節內控風險自查自糾,對8家單位投資管理、風險管控等內控機制建設開展核查。積極推動境外腐敗治理、境外項目傭金管理等專項合規整治工作,建設35個國別法律風險防范數據庫,加強涉外重點風險領域相關國家、地區法律法規的研究、典型案例的研判,推行“首席合規官+地區合規官+國別合規官”的組織體系,合規體系建設不斷加強。
五、扛起試點責任,在全面提升新時代黨的建設質量上先行示范,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中交集團堅決扛起國企黨建聯系點職責使命,堅定“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思想,深化“抓黨建就是抓發展,抓好黨建促業務”認識,切實將“聯系點”打造成“排頭兵、示范點、試驗田”,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聚力領航。
(一)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黨的根本性建設,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中交集團牢牢把握政治性是第一屬性、講政治是第一要求,自覺把“兩個維護”內化為政治信念、體現為政治擔當,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走好“兩個維護”的第一方陣。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穿體現到各項工作中,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堅定、行動上一致。認真貫徹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及時跟進梳理習近平總書記對本企業本行業本領域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741條,第一時間傳達學習并研究制定貫徹落實舉措,按照“有沒有學習研討、有沒有貫徹措施、有沒有督導推動、有沒有跟蹤問效”思想標準督促跟蹤落實情況,形成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的“傳達學習、研究部署、貫徹落實、跟蹤督辦、報告反饋”工作閉環,把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國資委黨委工作安排貫徹落實到底到位,把“兩個維護”融入日常、落到實處。筑牢“兩個維護”的思想根基。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以系統思維、整體視角、貫通觀點持續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宣貫,扎實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通過及時跟進學、領導示范學、持續深入學、全面覆蓋學,切實增強學習效果,自覺把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貫穿于想問題、做決策、干工作全過程,推動新思想落實到基層一線、武裝到全體職工。扛起“兩個維護”的使命擔當。集團黨委堅決按照黨中央指明的政治方向、確定的前進路線開展工作,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緊扣“三新一高”,重點圍繞“十四五”規劃實施、“三大試點”建設、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響應“雙碳”行動、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參與援疆援藏以及推動冬奧項目等國家重點戰略工程,召開黨委常委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確保中央有號令、中交見行動。
(二)堅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持續打造堅強戰斗堡壘
中交集團堅持打造“全面提升新時代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質量的窗口”,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就體現到哪里。黨建責任全面壓實。剛性落實“應建必建”“應換必換”,指導所屬單位完成換屆選舉。適應跨地、跨國、跨所有制經營形勢要求,制定完善項目黨建、境外黨建和混合所有制黨建指導意見。持續優化黨建管理系統,實現數據整合共享,“數字黨建”呈現新面貌。制定領導班子成員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年度任務清單,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評價辦法,進一步壓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先鋒堡壘作用更加突出。深入開展“十百千萬”“四亮四比”“基層黨建標桿黨員示范崗”創建等系列活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疫情防控、搶險救災、技術攻關、關鍵節點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沖在前、當先鋒,特別是海外黨組織,在特殊復雜國際環境下,一手抓疫情防控、應急處突,一手抓生產經營、風險防范,戰斗堡壘作用凸顯。強化標桿示范引領帶動作用,天鯨號黨支部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林鳴、劉宜全同志獲評“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統戰群團合力匯聚。成立3家黨外代表人士建言獻策平臺,激發黨外知識分子創造熱情和創新智慧。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舉辦首期青馬培訓班,全面啟動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程,持續開展青年崗位建功行動,助力青年成長成才。組織3700多個藍馬甲志愿服務隊,擦亮志愿服務底色。近年來,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委、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等國家級榮譽60余項,省青年五四獎章等省部級榮譽860項。
(三)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持續強信心聚人心
中交集團大力傳承思想政治工作這個傳家寶,在強信心、聚人心、筑同心上持續發力。宣傳思想引領力持續提升。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產經營管理、人力資源開發、企業精神培育等工作結合起來,深入做好釋疑解惑、排憂解難、穩定人心的工作,引導廣大干部職工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大力弘揚中交先進精神,首批參與央視建黨百年信物故事的講述,中交人參與鑄造的“兩路”精神成功入選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參建的港珠澳大橋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積極選樹先進典型,獲評“全國文明單位”19家,“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18家,“央企楷模”3名,“感動交通年度人物”15名,評選出品牌工程(產品)100項、品牌團隊90個和品牌員工150名。輿論引導力持續提升。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第一屏幕第一欄目第一版面重點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學習成果。大力開展形勢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及時發布集團相關業績,凝聚全員發展共識和信心。以“試點+示范點”為抓手,圍繞“責任中交”“誠信中交”“人文中交”等主題策劃宣傳重點,開展“絲路書香”主題外宣活動,并廣獲好評。持續推進輿情日總結報告機制,輿情管控及時高效。開設公司法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等多語種網站,實現網上網下、內宣外宣聯動傳播。品牌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打造中交特色企業文化建設體系,印發“十四五”企業文化建設規劃和品牌建設方案,開展“建功新時代,喜迎二十大”品牌視覺識別標準化行動,發布視覺識別系統規范手冊項目應用指南分冊和工裝分冊,以“現場+視頻+直播”形式召開品牌文化建設工作宣貫培訓會,品牌文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持續打造“展館、畫冊、宣傳片、展覽、圖書”五位一體文化平臺,16個工程亮相央視大型紀錄片《大國建造》,“天鯨號”、上海洋山深水港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諸多“中交元素”集體亮相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現中交“國之重器”地位作用。
(四)鮮明用人導向,持續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中交集團堅持突出政治標準“選”干部,鮮明業績導向“用”干部,干部隊伍年齡結構持續優化,班子功能整體提升。管理體系更加健全。始終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深入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人才強企戰略,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工作機制,謀劃部署“十三五”“十四五”人力資源規劃,廢改立20余項干部管理制度,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的人才工作格局。用人標準更加明確。嚴格落實國企領導人員“20字”要求,堅持“突出政治標準和專業能力,以業績論英雄、英雄不論出處”的選用導向,堅持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大力選拔使用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持續拓寬選人用人視野,用好干部業績檔案,完善領導班子分析研判機制,“一企一策”制定配置方案。全面完成“11711”重點人才培養工程任務(即在2014—2020年,重點培養100名企業領軍人才、1000名中青年骨干管理人才、7000名優秀項目管理人才、10000名專業技術人才及業務骨干人才和10000名高技能人才),培育了企業領導人員班、中青班等一系列培訓品牌,一批實績突出、群眾認可的優秀干部得到提拔使用,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年輕化導向更加突出。建立近700人的優秀年輕干部庫,實行跟蹤培養管理,注重實踐鍛煉和適時使用,堅持把項目建設主戰場、科技攻關最前沿、“一帶一路”第一線作為培養干部專業能力、練就高強本領的“主課堂”,打破論資排輩、平衡照顧、求全責備等用人觀念,大力使用基層經驗豐富、工作業績突出的優秀年輕干部,近三年新提任集團黨委管理的干部中45歲及以下占比近40%,越來越多的優秀年輕干部走上重要領導崗位。
(五)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持續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中交集團始終堅持“嚴”的主基調,營造風清氣正發展氛圍。立體監督有效覆蓋。以政治監督為統領,圍繞冬奧場館建設、科技創新、境外腐敗治理、軍民融合重大工程等重點事項加強監督,保障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統籌開展協同監督,積極探索派駐監督,做實做細監督員監督,配備各級紀檢監督員3300余人,有效鞏固立體監督格局。著力推動巡視巡察上下聯動,在違規掛靠專項巡視巡察中,切實發揮“利劍”作用。“三不腐”一體推進。堅持標本兼治,深入推進境外腐敗、利益輸送、設租尋租、化公為私和民企掛靠國資、影子股東六個專項整治,查辦一批重大案件,制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實施細則,建立20個工作聯系點,推動總部及各單位編制防控手冊,緊盯權力運行關鍵環節,“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籠子越扎越牢。正風肅紀有力有效。做好常態化監督提醒,開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治‘四風’樹新風”專項工作,修訂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管理辦法,加強制度宣貫,豐富道德講堂、廉潔宣教等載體,“心至廉 路致遠”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不斷夯實作風建設成果。
在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中交集團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守初心使命,牢記“國之大者”,堅定不移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