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2023年北京圍產醫學年會在京召開,來自北京多家三甲醫院的圍產領域權威專家和學者圍繞圍產領域熱點及最新科研進展進行學術交流。臍帶血的臨床應用價值也受到了與會嘉賓的關注和認可。從專家的成果匯報及交流中可以看出,臍帶血干細胞對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兒科產科疑難病癥的治療已顯示出積極作用,在其他疾病治療方面也將展現出美好前景。
權威專家齊聚北京圍產醫學年會
12月9日,由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秘書處、北京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辦的“2023年北京圍產醫學學術年會”在北京民生金融中心召開。北京醫學會會長封國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圍產醫學會主任委員樸梅花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八一兒童醫院院長封志純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產科主任楊慧霞教授,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趙揚玉教授等數十位產科兒科領域的權威專家和學者蒞臨現場。與會專家就圍產領域熱點問題及新進展開展了專家講座和疑難病例討論,數百位來自北京各醫院的婦科、兒科醫師代表及圍產領域相關人士現場聆聽會議。
孕婦懷孕28周到產后一周這段時間被稱為“圍產期”,此時胎兒的各個器官已經形成,需要在產前、產時和產后的一段時間內,對母親、胎兒和新生兒進行一系列圍產保健工作,使她們得到更好的保護。圍產醫學學術年會作為在孕婦和胎兒監護、預防和治療科學領域最重要的年會之一,對降低胎兒、嬰兒死亡率,保證母嬰健康、提高子代素質有著重要意義。在今年的北京圍產年會上,專家們圍繞“雙胎妊娠早產的預防”、“產兒合力降低圍產兒不良結局”、“圍產失血新生兒診療”、“臍帶血與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為圍產領域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參考。
臍帶血臨床價值獲專家認可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斷臍后,從臍靜脈采集獲得的血液,因含有大量造血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和多種免疫細胞,能有效治療血液系統、免疫系統及代謝類疾病。隨著臍帶血干細胞的臨床應用愈發成熟,在圍產領域和新生兒疾病防治方面也展現出了獨特優勢。
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八一兒童醫院封志純教授發表了題為“臍帶血在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主題演講。他表示,臍帶血具有“實物儲存”、“容易獲取”、“免疫原性弱”等特點,其中含有的單個核細胞(MNC)和間充質干細胞(MSC)在治療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方面顯示出了較大優勢。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簡稱“BPD”)是早產兒近期或遠期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并發癥,死亡率高,呼吸系統及神經系統后遺癥率高,影響早產兒存活質量。是早產兒特別是超早產兒和超低出生體重兒呼吸系統最常見疾病。干細胞療法是目前治療和緩解此病癥的主要手段之一。封教授及其團隊從長期開展的新生兒“BPD”臨床治療中發現,臍帶血來源的單個核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可改善血管密度和肺泡間隔,具有抑制炎癥的作用;臍帶血所含的單個核細胞富含干細胞和祖細胞,可實現自我更新,其旁分泌效應有助于組織修復和免疫調節,對新生兒和早產兒“BPD”治療起到了積極作用,前瞻性對照研究證實了臍帶血單個核細胞防止極早產兒“BPD”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封教授表示,由于無排異反應等特點,自體臍帶血干細胞對于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BPD”的治療更具優勢,在今后的臨床科研中,將聯合更多醫院的產科、兒科與臍帶血庫展開深入交流合作,為更多患兒帶去救治希望和指導。
臍帶血多種類細胞應用價值廣泛
隨著臍帶血臨床應用及科研發展,它已更多地參與到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以外的其他疑難病的臨床應用中,并取得了多方面突破;臍帶血的應用從造血干細胞移植向細胞治療、再生醫學領域不斷拓展。截至目前,全球正在進行的臍帶血相關臨床研究超過400項,涉及心肌梗塞、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自閉癥、腦癱等神經系統疾病,還涉及艾滋病等其他難治愈病癥的治療。
臍帶血所含的多種類細胞也已在多領域救治中展現出醫療潛力,除了造血干細胞,臍帶血還含有被稱為“人體修復大師”的間充質干細胞,被稱為“抗癌特種兵”的T細胞以及被稱為“人體衛士”的NK細胞等多種類細胞。這些細胞目前都已經參與到各類疑難病癥的臨床研究,并在臍帶血一次次治療患者時發揮其相應的作用。
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兒科主任樸梅花教授在點評封志純教授分享的關于臍帶血治療“BPD”的課題時,也對臍帶血的應用前景給予了肯定。她認為:“臍帶血含有干細胞和免疫細胞等多種類細胞。臍帶血較容易獲得,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和較弱的排異反應,可廣泛應用于兒童和成人疾病的治療,為未來的臨床治療提供了寶貴資源,也有望給婦幼領域和早產兒領域帶來更多治療希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