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就在“上下樓”,“一棟樓”就是“一條產業鏈”。為解決工業用地緊張的問題,優化地區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催生了工業新趨勢——工業上樓。
“工業上樓”,也被稱為“摩天工廠”“空中廠房”,是指在高層建筑中進行企業生產、辦公、研發、設計的新型產業空間模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的同時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強化產業鏈協作,實現“上下游就是上下樓”。
今年以來,四川天府新區探索新路徑,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大力推動樓宇經濟、都市工業等產業發展,探尋“工業上樓”助推都市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工業上樓”怎么“上”?哪些產業適合“上樓”?5月10日,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前往四川天府新區進行采訪。
四川天府新區某企業員工開展研發。受訪者供圖
從生產到研發僅需“分分鐘”
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科學城核心區,距興隆湖僅500米之處,盟升科創中心園區格外顯眼,整個園區以幕墻玻璃為主,清新透亮,入口處的山峰、海浪水幕造型,更像是一座綠色的科技空間,很難想象這里藏著一座“空中廠房”。
5月10日下午,成都盟升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盟升電子)生產裝配二組組長王銀真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從他5樓的工位上望出去,興隆湖的波光瀲滟盡收眼底。“毫不謙虛地說,在這里,薪資待遇、工作環境、發展潛力都不輸都市白領。”
“這就是制造中心,我的崗位在5樓的產品組裝調試中心,主要從事裝配調試工作。”指著眼前這棟8層高的大樓,王銀真臉上充滿笑容,從2016年入職以來,他的生活也隨著生產車間從普通廠房“上樓”生產而發生著變化,比如通勤時間、工作環境、生活服務等,“相較于舊廠區,搬進制造中心后通勤時間只有半小時,生產環境也大大改善,同事們都說我們的工廠媲美寫字樓了。”
按下電梯,王銀真說,“這是專門的員工客梯,而一些中小型設備產品則通過專業貨梯進行搬運,生產設備和產品可以‘一鍵上下樓’,真正實現了人貨分流。”
從生產到研發的距離,被濃縮在“分分鐘”內,這便是“工業上樓”的優勢所在。事實上,在盟升科創中心園區超過10萬平方米的建筑內,分布著5棟樓,除制造中心外,還分布著盟升電子運營管理總部及科研中試中心,集合了衛星通導產業的總部辦公、科技研發和科創展示中心,以及倉儲、供應鏈和生活區等全套功能。
“工業上樓”并不只是將設備搬上樓而已。
“除了建筑設施與硬件條件上的升級,園區內還配有員工公寓與客戶接待中心。”盟升電子相關負責人說,按照加強現代都市工業生活服務配套的要求,園區設置了美食城、露天餐飲、便利店等開放式休閑區域,為員工提供了更高質量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在上下樓之間實現數字生產
走進成都耐視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耐視特公司),迎面就是一套小型堆碼垛模擬生產線。工作人員啟動開關,模擬生產線迅速開動起來,傳送帶、機械手臂、自動駕駛機器車等密切配合,快速準確地把產線上源源而來的貨物整齊碼放、分類運走。一旁的顯示屏上,各種圖像、動畫和數據直觀地呈現出產線的生產情況和設備的運行參數。
位于天府菁蓉大廈的耐視特公司與盟升電子類似,也采取了“工業上樓”的方式,但不同之處在于,他們是電子生產。
“我們致力于做數控裝備的智能管家,為國內生產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耐視特公司總經理龔隆有說,該公司通過實時采集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控機床等生產設備的坐標、負載、溫度、磨損等數據,建立數據驅動的信息系統,即虛擬智能工廠,實現了虛擬工廠與物理工廠相互映射、深度融合的“數字孿生”。
“工業上樓”打破了產業空間極其有限的窘境,讓企業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區中探求都市工業新天地,然而是否所有的企業都適合“上樓”呢?
答案是否定的,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坦言,有些工業生產需要用到大型機器設備或重型起重運輸設備,或者生產的產品體積重量很大,“上樓”就不現實。同時,企業生產所產生的噪音、污染、輻射等也是能否“上樓”必須考慮的因素。他認為,引導企業“上樓”,首要任務是找到適合“上樓”的對象。
在該負責人看來,盟升電子和耐視特公司正是適合“上樓”的典型企業。當前,在盟升科創中心園區內,研發人員能將科研成果直接在樓宇間落地轉化。“‘工業上樓’這一模式不僅推動了公司技術研發、產能提檔升級和產品提質增效,還進一步促進了‘人城產’的深度融合。”盟升電子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公司員工約有500余人,其中研發類人才占45%以上,“員工的歸屬感很強,很少有員工離職。”
為公園城市建設注入更多動能
除大膽試點“工業上樓”之外,近年來,在科創工作領域,四川天府新區也始終堅持系統布局、持續創新,落位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成都)科學城等重大戰略,力爭在科技創新的新舊動能轉換中跑出“加速度”。
5月6日,成渝(興隆湖)綜合性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科學中心)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現場推進活動在成都舉行。活動現場,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聚變技術研發基地等國家大科學裝置項目,以及紅外太赫茲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準環對稱仿星器等四川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宣布啟動建設。
科學中心以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周邊100平方公里左右為核心區域,聚焦核能、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打造原始創新集中承載地,其落地標志著四川已深度融入全國區域創新高地總體布局。
4月21日,全國城市地震災害風險感知與評估試點工作啟動會在成都超算中心舉行。會議表明,成都超算中心將聯合四川省地震局布設輕型結構臺陣,試點應用建筑震后功能快速評估系統,這是成都超算中心又一創新舉措。
成都超算中心于2020年建成投運,最高運算速度達到10億次/秒,進入全球前十。該中心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中心只用了整體空間的一半,空間的預留提升了“算力”創新的空間,未來中心將持續聚集超算應用軟件研發、技術成果轉化、軟件產品推廣等相關企業,培育超算應用產業生態鏈。
四川天府新區相關負責人說,未來,該區將以公園城市先行地之名,努力形成各類人才加快匯聚、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