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7月5日訊 (記者 譚夢桐)為向世界講述中國綠色發展故事,反映中國低碳轉型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下,人民網策劃“你好,碳中和”主題調研活動。中國網財經記者跟隨活動,赴上海、杭州、蘇州等地調研節能減排項目、低碳生活方式配套產業發展情況等。
經濟技術開發區如何成為零碳示范園區的“領跑者”“踐行者”?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綠”在何處?碳普惠體系本質是什么?企業如何從碳普惠體系中獲益?
上海閔行開發區:零碳示范園區的“領跑者”“踐行者”
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多年來,閔行開發區始終踐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先后獲得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上海市質量與環境雙優園區、上海市品牌示范園區、上海市特色產業園區、上海市四星級綠色園區、上海市首批零碳創建園區等榮譽稱號。
2021年,閔行開發區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進一步深化園區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率先創建零碳示范園區。2023年1月,閔行開發區成功入選上海市首批零碳創建園區。
在零碳目標的指引下,閔行開發區先后發布了《閔行開發區零碳示范園區創建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閔行開發區企業(項目)環境準入指導意見(試行)》、《閔行開發區綠色低碳“領跑者”實施方案(試行)》,各方案政策的發布,不僅讓閔行開發區開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也有效激發園區企業共同推動零碳園區創建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為推動《行動方案》落實落地,閔行開發區和企業攜手開展了一系列綠色低碳項目。2021年11月,園區水生園升級改造順利完成,進一步提升了園區碳匯能力;2022年10月,集中供熱項目熱網主線全線貫通,滿足了園區內企業供熱替代需求,減少企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綠色低碳應用場景方面,除了加碼布局光伏發電項目外,園區企業還積極開展廢水減排、設備升級改造、余熱回收、能源管理系統、節能診斷、能源審計、清潔生產等項目。
在調研會上,上海地產閔虹(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秦勇介紹,《行動方案》的發布與推進,引領帶動了一批優秀企業加入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行列。如三菱電梯、西門子開關、吉田拉鏈和西門子高壓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米其林輪胎、申美飲料獲評上海市四星級綠色工廠;亨斯邁聚氨酯產品的生命周期碳足跡評價案例榮登首屆“在上海,為全球”IP SHANGHAI全球傳播企業案例最佳實踐榜;西門子開關、ABB電機和ABB高壓電機成功入選上海市第一批零碳創建標桿企業名單。
杭州: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綠在何處?
杭州亞運會博物館坐落于錢塘江畔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內,是亞運史上首家在比賽開幕之前向公眾開放的亞運主題博物館。展陳面積約5400平方米,配套用房約700平方米,共計6100平方米,為長期展館,共設置3間展廳,分別為“亞運與杭州”“亞運與亞洲”“亞運與未來”。
其中“亞運與杭州”展廳分為追夢、筑夢、圓夢、同夢四個單元,展現杭州從申辦、籌辦到辦成亞運的歷程,并展示了亞運美學的設計理念及賽事場館的設計規劃。
9月23日,第19屆亞運會將在浙江杭州開幕,賽事將在杭州及浙江省內5個協辦城市精彩展開。
中國網財經記者獲悉,6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本屆亞運會印發了《杭州亞運會綠色行動方案》,實施綠色能源供應在內的八個專項行動,并提出力爭實現首屆碳中和亞運會。
綠色,是杭州亞運的鮮明底色。從點亮運動員餐廳的光伏屋頂,到來自西北源源不斷的綠電輸送,亞運村處處洋溢著節能、低碳的“綠色智慧”。據相關部門介紹,自杭州亞運會綠電交易開展以來,累計交易電量達6.21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7.6萬噸,浙江省65家亞運場館及辦公場所自今年3月至年底將使用綠色電能。
在杭州亞運“大蓮花”主體育館,國網杭州供電公司在這里實施場館節能降碳改造,將打造亞運主體育館節能降碳綠網,實時監測室內溫濕度、光照度、人群密度等信息,智能制定智慧柔性用能策略。
此外,記者了解到,國網杭州供電公司聯合杭州市建委,積極打造亞運區域0.9公里充電圈,推進杭州47座亞運會競賽場館充電設施全覆蓋,建成全國單期最大石塘公交智慧充電站、全國交通樞紐規模最大的蕭山機場充電站。同時,通過因地制宜制定充電服務保障體系。對場館周邊3公里范圍內亞運重點保障區域的102座國家電網建設運營的充電站、1730臺充電樁進行全量體檢。
蘇州工業園區:讓碳交易更自主普惠,“誰減排,誰獲益”
在“雙碳”目標引導下,經濟發達地區率先探索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近年來,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聯合國網蘇州供電公司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分布式光伏為切入點,圍繞碳普惠減排量的認證、交易與碳中和抵消,打造蘇州工業園區碳普惠體系。
記者了解到,碳普惠體系本質是為自愿參與減碳行為的企業與個人建立一套減排賬戶,通過將用戶減排行為量化、記錄、核發為有價的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實現“誰減排,誰獲益”。
蘇州工業園區為何率先建立碳普惠體系?
調研會上,園區碳普惠運營中心負責人朱瑋珂介紹,區內現有世界500強企業101家,上市企業60家,跨國公司總部近100家,占全省20%。園區優質企業云集減碳需求日益提升,而國內高端制造業暫未納入碳交易體系,企業面臨缺少交易途徑;交易過程復雜;減排量核證、碳排核查與碳中和認證成本較高三大痛點。
朱瑋珂從碳關稅、綠色產業鏈、碳金融三方面進一步介紹。碳關稅方面,園區外向型企業面臨歐盟的CBAM體系與美國的CCA體系,企業在產地實施碳中和將盡可能將減排成本留在本地。綠色產業鏈方面,蘋果、寶馬等各領域的大型跨國企業正在向供應商提出越來越嚴格的低碳要求,企業需要實施碳中和才能進入供應名單。碳金融方面,除生產企業外,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也逐步將企業的碳表現納入貸款、投資評估中,實施碳中和的企業將更容易獲取資金。
據悉,圍繞碳普惠減排量開發、交易和使用搭建碳普惠智能服務平臺,提供集“數字核證、場外交易、在線核銷、核查協助以及碳中和服務”等一站式數字服務,實現高效便捷服務。
截至目前,蘇州工業園區碳普惠體系的注冊用戶64家,審定核發減排量超過3.3萬噸,完成減排量交易6020噸。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