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這位老科學家完成他研究節能環保世界首創項目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黨的報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改革開放以來,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號召下,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以愛國、奉獻、創新、協同的科學家精神,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為我國科技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北京得昊力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國精機電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振國便是其中一員。
他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為完成100項科研成果的夢想,放棄國外對他的優厚待遇,“自掏腰包”組建科研團隊扎根于節能環保食品器械設備開發領域,40多年如一日潛心科研,從未與國家要一分錢。2012年他又創辦“北京國精機電科學技術研究院”,為建設科研基地將唯一現住房抵押貸款,破釜沉舟準備在廠房度過晚年,繼續潛心科研力爭再為國家多創幾項科技成果,為實現100項成果轉化而奮斗,為國家科技事業出一份力!為祖國富強貢獻他的一切!
在50多年的科研歷程中,科學家張振國矢志不移堅持自主創新,長期堅持一線科研工作、踏實敬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明了國際前沿的紅外線滅菌保鮮設備,促進了食品制造企業的節能減排。這一項重大突破性新成果得到了市場認可與贊揚。讓食品制造業實現“0污染0排放綠色工廠”成為可能。在黨和政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以創新驅動變革正在成為能源領域重要使命,此項目節能、環保滅菌保鮮技術在20年前就已成熟。現今74歲的科學家張振國是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事業的推動者,古稀之年的他希望為祖國早日實“碳達峰,碳中和”更進一層力量。為實現這一藍圖,他將北京唯一一處住房抵押貸款,遷至天津未來技城建立研發基地,繼續搞實驗基地。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企業造成重創,本來就房屋抵押貸款加之疫情突襲更是雪上加霜。在三年疫情時間研發了八種專利產品,研究成功世界最大的生產能力滅菌機,每小時生產40噸。現因資金緊缺正在尋找投資商推動該項發明專利成果轉化。其中有幾項節能、環保發明專利技術是國際首創,是食品滅菌的一次革命性創新。“紅外線電腦超高溫瞬時滅菌機”與“傳統蒸汽滅菌機”相比有以下七大優點
1、降低設備投資:60-70% ;
2、降低產品成本:75-85% ;
3、節省人力:1-2倍;
4、節約廠地:99% ;
5、實現0污染0廢汽排放的綠色工廠;
6、滅菌溫度高、瞬時、減少營養損失;
7、紅外線新技術代替傳統滅菌法,高效節能減碳。
全世界現有使用蒸汽滅菌機大近30萬臺,如果全國推廣“紅外線電腦超高溫瞬時滅菌機”10萬臺,以每小時生產能力以五噸計算“紅外線電腦超高溫瞬時滅菌機”,滅菌每噸液體比傳統蒸汽滅菌機節約能源費30元一60元,按小時生產能力十噸計算,每臺、每班(八小時)可節約能源費2400元,每年生產時間按300天計算,每年、每臺節約能源費72萬元。推廣10萬臺可每年節約能源費720億元,使用十年可節約7200億元。還能給國家納稅幾佰億元。還能讓全國飲料食品企業實現無污染綠色工廠。
張振國院長簡介
張振國,生于一九五一年。學歷:大學。職稱:研究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原任國家食品機械行業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奶協工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畜牧產品加工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科學報社特聘科學家、中國管理科學院特聘研究員、中國乳品工業社編委、北京得昊力新科技發展有限公總經理、北京國精機電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
四十多年來,張振國的發明專利及科研成果有九十四項,其中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型專利十八項、國際首創五項、國內首創三十二項,榮獲全國及省部級獎三十三項,其中金獎十項,銀獎、優良獎、開發獎六項。
他所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稱號
1、首屆中國乳品工業十大杰出科技人物、2、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3、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4、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稱號、5、全國自學成才先進個人、6、國家級科技功臣稱號、7、共和國建設者稱號、8、世界名人稱號、9、陜西省“七五”期間特等獎、10、陜西省新長征突擊手稱號、11、寧夏科技實業家稱號、12、中國2013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十大杰出誠信企業家稱號。
他發明成果和創辦企業受到國家、省部級獎勵
靖邊木材加工廠榮獲1978年全國物資戰線工業學大慶先進單位。
靖邊木材加工廠榮獲1978年陜西省物資戰線工業學大慶紅旗單位。
靖邊縣木材加工廠榮獲1978年陜西省木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
沙棘汽水榮獲1986年全國沙棘產品質量評議會全國第一。
沙棘汽水榮獲1986年全國沙棘產品質量評議會優良獎。
沙棘汽水榮獲1986年全國新產品開發獎。
沙棘果汁榮獲1987年首屆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
沙棘汽水榮獲1987年首屆全國食品博覽會銀獎。
沙棘系列飲料榮獲1987年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
沙棘系列產品榮獲1987年陜西省優質旅游產品獎。
紅外線滅菌機榮獲1991年全國第六屆發明博覽會銅獎。
紅外線滅菌機榮獲1991年第三屆全國新技術新產品展銷會金獎。
紅外線滅菌機獲1992年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
紅外線滅菌機榮獲1994年首屆寧夏專利技術展銷會金獎。
開水器榮獲1994年首屆寧夏專利技術展銷會金獎。
紅外線滅菌機榮獲1999年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
紅外線滅菌機榮獲2001年中國專利技術博覽會金獎。
公司榮獲2002年國家級高新枝術企業。
紅外線滅菌機榮獲2004年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
公司榮獲2005年全國質量、信譽雙保障示范單位。
節能開水器榮獲2012香港國際專利博覽會金獎。
節能開水器榮獲2012年度中國科技創新最佳發明成果獎。
公司榮獲2013年全國質量服務信用AAA級誠信企業。
系列滅菌機榮獲2013年中國食品機械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
榮獲2013年中國紅外線滅菌設備客戶滿意最佳典范品牌。
他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及媒體報道
作為對國家和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張振國曾多次受到原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王兆國、劉延東、李源潮、倪志福、李金華、張梅穎及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方毅、楊得志、余秋里、胡喬木、秦基偉、陳慕華、胡啟立等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
他被錄入《國家級科技功臣名錄》、《世界名人》、《共和國建設者》、《中國專家學者》、《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中國優秀企業家》等名典。
他的事跡被《中央電視臺》、《寧夏電視臺》、《陜西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大眾科技報》、《中國食品報》、《經濟參考》、《科技報》、《光奶業報》、《農產品加工報》、《北京日報》、《首都信息報》、《北京信息導報》、《北京晚報》、《廣告報》、《陜西日報》、《陜西科技報》、《陜西農民報》、《寧夏日報》、《寧夏畫報》、《中國乳品工業》、《中國乳業》、《中國乳品》、《食品科學》、《食品工業科技》、《乳業導刊》等三十多家新聞媒體,分別以“八十年代的李三輩”,“為中華騰飛自強不息自學成才”、“全國自學成才模范張振國”、“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靖邊沙棘飲料進了北京城”、“靖邊沙棘有四個全國第一”,“用新技術新設備武裝我國民族奶業”、“一個發明家的奮斗歷程”、“一個發明家的夢”、“中國乳品加工業十大杰出科技人物的風采”、“執著于科技創新的企業家張振國”、“執著探索、勇攀高峰”、“讓中國企業使用上質優價廉的國產設備”、“要干就干好,為國為民做實事”、“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一個發明家的奮斗的追求”、“敢想、敢干、敢創新”、“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張振國”等標題進行專題報道 。
1976年,張振國被調到靖邊縣物資局木材加工廠任副廠長兼技術負責人。這個廠一沒廠房、二沒設備、三缺資金。張振國把科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為了向“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獻禮,他好多次每天工作20多個小時,最終暈倒在車間。醫生說,勞累過度,不能這樣了,會出大問題的。但他只休息了半天,又去上班,終于在省物資戰線工業學大慶會議前26天完成了所有任務。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張振國成功研制13臺木工機床,其中有“二帶鋸機”、“萬細木工帶鋸機”、“圓鋸機”、“多功能開槽機”、“木工車床”、“木工立式刨床”、“400壓刨機”、“平創機”、“全自動木工打眼機”等。“全自動木工打眼機”是國內首創。經陜西省物資局及有關技術部門鑒定驗收合格,投入生產,“生產率提高了40%,成本降低了20%,為國家節約了幾萬元資金。
1978年,縣木材加工廠被評為“全國物資戰線工業學大慶先進單位”、“陜西省物資戰線工業學大慶紅旗單位”、“陜西省木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張振國光榮的出席了“陜西省物資戰線工業學大慶會議”。會議結束后,物資局局長帶文書去北京出席“全國物資戰線工業學大慶會議”,而讓張振國從西安回了靖邊。本應是張振國去北京出席會議,并被評為全國勞模,但局長說張振國是副業工人,不是正式工,又不是黨員,所以不能評。局長將自己早已報為全國勞模,并去北京開會領獎。物資局和加工廠職工說:這太不公道,張振國拿命搞科研取得成績卻不能當全國勞模。大家都讓張振國告局長, 張振國卻說:“我年輕,還有機會”。從此,張振國就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搞發明、搞研究,他暗中下定決心,一定要搞出科研成果,讓國家重視他。
一次,張振國感冒去醫院治病,看到護士用手推注射器很吃力。他說:“我給你們搞一個儀器代替人工。”張振國用8.5毫米電影放映機電機做動力,用廢舊電子元件搞自控,又做了一個木外殼。經過兩個月的努力,花了一千多元錢,研制成功第一代“全自動靜脈注射儀”。在醫院試用后,大家認為設計方案很好,就是噪音太大,體積也有些大。縣科委將情況匯報給了地區科委,地區科委讓父親帶上注射儀來地區演示。演示后專家建議降低噪音,減小體積,美化外觀,立項完善。上級組織派他到西安學習,他一邊學習一邊研制“自動靜脈注射儀”。在研發經費被領導挪用的狀況下,經過張振國夫妻的共同努力,終于在1981年12月完成了地區科委下達的研制“自動靜脈注射儀”的任務。一種手提式,一種是臺式,臺式同時可為三個病人輸液。經醫學專家鑒定,完全符合要求,建議向全國推廣使用。父親同時還研究國際空白的“并聯鋸套”、“多機頭鉆床”等技術。
由此,張振國認識到了發明創造的價值和意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把自己的命運和發明創造聯系在一起。張振國有了更大更遠的理想和追求。他把自己的房子搞成實驗室,向親朋好友借錢搞實驗,研究時速為400公里的“超高速軌道車”。
張振國在西安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業后,面臨出國還是回家鄉兩種選擇。他選擇了回家鄉,他要用自己的知識,搞科研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
1984年3月,在省科委、地區科委的支持下,由張振國任站長,成立了陜西第一家民辦科研單位——靖邊縣科學技術實驗站。省科委和地、縣科委共拔給3萬元啟動經費。張振國辦實驗站的宗旨是:1、以科研助生產,以生產養科研;2、事業單位,企業核算;3、獨立經營,自負盈虧;4、人員合同制,工資崗位制。
辦站初期,張振國單槍匹馬,連闖四關:場地關、資金關、設備關、人員關。他將自家的房子作為辦公室和實驗室,向縣上申請調動在副食公司工作的母親給他做助手,又在社會上招聘了5名有高中文化的青年。青年們都愿意跟他搞科研創業,他們說,不怕吃苦,就是不掙工資也好好干。
張振國帶領職工跑遍了全縣24個鄉鎮,調查農產品和畜產品資源。在張振國的領導下,經過全站職工五個半月的努力,超額完成了建站時計劃的所有任務:生產蠟燭37萬支、農藥2萬瓶、小型追肥器200多臺,還生產西紅柿汁、辣椒、面包、月餅和各種榚點等。產品銷往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山西等六省區。實現產值31萬元、利潤2萬9千元,安排就業人員50多人。
張振國還研制成功牛肉罐頭、雞肉罐頭、豬肉罐頭、驢肉罐頭、兔肉罐頭、魚肉罐頭,以及果脯、果干、沙棘汁、沙棘濃縮汁、沙棘原汁、沙棘酒、枸杞酒等34種新產品。
縣委在張振國家里召開常委擴大會議,時任縣委書記郭濤說:“大家看看振國同志是怎樣干的,我們又是怎樣干的?省、地、縣共給實驗站3萬元,他購買生產設備3萬6千元,半年完成產值31萬元,實現利潤2萬9千元,安排就業50多人。他把自己的家作為實驗室,全身心投入到科學研究上,將一切獻給了科研事業。我們要好好學習張振國艱苦創業的精神,全縣干部要向張振國學習!”省、地、縣多次在“靖邊縣科學技術實驗站”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向全省推廣實驗站的經驗,號召全省青年學習張振國的敬業精神和創新思想。
1984年團中央、中國科協、教育部聯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第二次全國青年自學成才經驗交流會,會上介紹了張振國的先進事跡。張振國及先進代表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方毅、胡啟立、王兆國、李源潮、劉延東和全國著名科學家、作家的接見,并合影留念。他的工作受到了國家和省、地、縣領導的表彰與贊揚。
1985年4月1日,靖邊縣政府為了開發當地的資源,成立了“靖邊縣技術開發公司”和“靖邊縣沙棘食品工業公司”,任命張振國為這兩個公司的法人,總經理。縣政府將縣拖拉機站和大修廠的場地轉讓給縣技術開發公司,張振國利用拖拉機站和大修廠的場地、廠房,組建起“四廠一站”,即“北京沙棘飲料廠”“西安沙棘飲料廠”“陜西靖邊縣綜合加工廠”和“靖邊縣科學技術試驗站”。
1985年 6月,張振國光榮的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邊陲優秀兒女金質獎章授獎大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楊得志、余秋里、胡喬木、秦基偉、胡啟立、陳慕華、胡錦濤、溫家寶、王兆國、劉延東、李源潮等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
張振國為了將靖邊農副產品資源銷到大城市,利用靖邊農副產品資源到大城市搞深加工辦廠,產品直銷城市市場。為此他去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地考察,決定在北京、上海、西安先辦飲料廠。廠名為“北京豐臺區沙棘飲料廠”、商標為“北斗牌沙棘飲料”。 按張振國的計劃,北京、靖邊建立兩條生產線,北京為沙棘汽水生產線,靖邊為沙棘原汁生產線。靖邊建廠三個月時間,于1985年9月30日前投產;北京建廠8個月時間,一邊辦理生產手續和營業執照,一邊購設備、裝修車間,于1986年3月20日前投產。幾經努力,北京廠也提前一個月完成了設備安裝任務,于1986年3月10日投產。在張振國的帶領下,北京廠投產七個月,收回總投資的百分之九十,實現利潤30萬元,超額完成了各項指標,當時靖邊縣全縣工業收入180萬元。沙棘系列飲料銷往北京各大商場及全國各地,沙棘原汁銷往美國、日本等國。
1986年8月,在全國沙棘辦、輕工部、水利部、林業部、衛生部、工商局等聯合召開的“全國沙棘產品質量評比會”上,張振國公司下設的,“北京豐臺區沙棘飲料廠”“沙棘汽水”以92.82分的成績取得了第一名,并獲得了優良獎和開發獎,公司創造了三個全國第一:質最第一、經濟效益第一、橫向聯營第一。
陜北老區在北京辦飲料廠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北京和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時任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給北京市長打電話,了解沙棘飲料廠的情況;市長當天打電話到廠里表示祝賀,讓廠長張振國匯報情況,并詢問有困難沒有;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習仲勛很關心飲料廠,指示說:要注意保護資源,要注重產品質量;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劉蘭濤讓秘書打電話,請張振國到他家做客;團中央、全國沙棘辦、水利部、林業部、輕工部等打電話祝賀,詢問廠里的情況;陜西省沙棘辦、林業廳、輕工局和榆林地委的領導親自來北京廠里祝賀、慰問。
由于一些人為干擾的原因,張振國不想再搞企業和行政工作了,他向省、地領導提出去寧夏專搞科研,調到寧夏機械研究院工作。當時自治區政府在研究院、所中選拔一批有工作有能力的科技人員到縣上當科技副縣長或廠長。他選擇來到連年虧損、停產兩年、院內雜草叢生的中衛縣人造板廠任廠長。上任后,張振國從改造設備入手,將價值60多萬元的十多臺報廢機器重新使用,并研制人造板專用設備13臺,開發了7種新產品。科研給工廠帶來了勃勃生機,使面臨倒閉的企業死而復生。在中衛兩年任職期間,張振國完成了各項預定的經濟指標,被中衛縣和研究院評為先進工作者。從中衛回到研究院后,張振國向院領導提出了研發“紅外線滅菌機”項目。由于研究院專家認為他的想法是空想,不可能實現,因此研究院未予立項也不上報。為了研究“紅外線滅菌機”這一國際首創項目,張振國向研究院提出停薪留職,自己辦研究所搞研發。于是,張振國與研究院簽訂了停薪留職協議,獨立研發“紅外線滅菌機”。
張振國的舉動成了研究院和社會談論的話題。許多人說張振國是一個大傻子,人都說搞不成,他偏要搞,自找倒霉;還有人說張振國是一個神經病,放下好好的工作不干,自找苦吃,真是一個大笨蛋。面對種種議論和困難, 張振國沒有退縮。他說:“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干;研究成功,我死了也甘心。”正是靠著這種對科學的執著,張振國勇往直前,毅然決定創辦民營研究所,自費獨立搞科研。1990年,張振國租了幾間民房,向親朋好友借錢,創辦了寧夏第一家民辦研究所——“寧夏長江技術開發研究所”,研發“紅外線滅菌機”等新技術。在辦研究所的過程中,雖然經歷了資金不足,設備條件差,技術力量缺乏等重重困難,但張振國堅信:“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做不到的事。”
經過一年的研究開發,試制成功了第一代“紅外線超高溫瞬時滅菌機”。1991年10月,在第三屆全國新技術新產品展覽會上,“紅外線超高溫瞬時滅菌機”獲得金獎。此后,又獲得了1992年中國專利新技術新產品博覽會金獎。“紅外線超高溫瞬時滅菌機”的成功研發,改變了利用蒸汽對流體食品滅菌的原始方法,解決了世界超高溫滅菌的難題,是超高溫滅菌的偉大創舉。
張振國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自治區主席白立忱和科技廳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他被調任為科技開發主任兼寧夏專利科技開發研究所所長。同期,張振國還研發出系列電熱產品,如“全自動快速電熱開水器”、“沐浴器”、“洗發器”、“熱水器”等,被認為是市場上電熱器更新換代產品。其中,“全自動快速電熱開水器”獲國家專利及寧夏專利技術展銷會金獎。
創辦高科技實體,將發明專利推向市場
1993年,張振國參加由國家科技部組織的青年專家考察團,共22人去東南亞四國兩地區考察,所到之處受到了熱情接待。考察中,新加坡一家公司有意請張振國擔任該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給他年薪上百萬元的報酬,張振國卻婉言謝絕,他要留在寧夏繼續他的事業。
在自治區科技廳領導的支持下,由張振國擔任總經理的一個集科、工、貿為一體的實體——“寧夏海力得高科技實業總公司”成立了。成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開發、生產“紅外線電腦超高溫瞬時滅菌機”和“全自動快速電熱開水器”系列專利產品。公司雖然成立了,但投資單位和科技廳承諾的200萬元科技貸款卻遲遲沒有兌現。半年過去了,公司非但未正常生產經營,還欠了各種債務幾十萬元,使公司處于兩難的困境:停辦,20多萬元債務無法償還;繼續辦,200萬元科技貸款無法落實,意味著債務會繼續增加。科技廳專利中心看到公司沒有希望,抽回了己投入的20萬元。在公司無望的情況下, 張振國向科技廳和專利中心提出:公司全體職工集資,風險承包經營,自負盈虧。科技廳同意并支持公司體改。但簽合同時,公司職工都不簽字也不敢承包,更不愿承擔風險。為了顧全科技廳和專利中心的面子,張振國決定一個人承擔風險,在承包合同上簽了字。但大部分工作人員還是認為公司沒有前途,所有派到公司的工作人員全都回到了原單位。
張振國重新招聘了工作人員,向親友借款,帶著20多萬元債務艱難創業。經過一年的拼搏,公司不但還清了債務,還積累一定的資本,并為幾位職工買了房子。這時,科技廳、專利中心認為張振國真是個了不起的全才。電視、報紙紛紛報道了他的事跡。
1994年3月21日,《寧夏日報》頭版頭條以“一個發明家的夢”為題,報道了張振國的事跡。自治區主席白立忱和副主席任啟新、自治區體改委楊主任、自治區重工廳袁廳長等看了報道后,接見了張振國,并準備破格提拔他到重工廳或吳忠市擔任科技副職。但是由于眾所周知的人為因素,張振國失去了自由,一年多的時間無法正常工作。經過審查,沒有查出任何問題,檢察院撤銷了案件。經過此事后,張振國對妻子說:“我以后不能再這樣干了,太浪費時間了。一些不干正事的人想辦法不讓想干事的人干成,還整天給干正事的人找事。把時間全消耗在不正當的事上,我實在受不了這種環境。我想停薪留職,去北京開公司搞科研,完成自己的科研夢想。我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啊!我已47歲,再能干十幾年了。這十幾年的時間由我自己來安排。張振國說:“根據我的經驗和能力,一定能干成的。要是不讓我干,我會后悔一輩子的。我一定要完成100項科研成果的目標,這是我一生追求的夢想。就是讓你跟我一輩子受苦了。”這時,科技廳廳長找到張振國,對他說:“振國同志,你受委屈了!我準備向自治區領導匯報你的情況,把你放在適當領導崗位上。你想搞什么工作?”張振國說:“我就搞科研。”廳長說:“你到專利局當副職怎樣?”張振國說:“我要停薪留職去北京搞科研,再不想當什么官了,不能再浪費了以后十幾年的時間。”
北京創業,科研成果累累
1997年3月,張振國來到了北京。他用5萬元租了7間平房,創辦起“北京宏帥科技有限公司”。 張振國開始了第七次創業。前六次都是為國家創業,這次是為了實現自己的100項科研夢而創業。張振國一邊搞科研、一邊抓生產、一邊建設研究、生產基地。他用生產掙的錢搞科學研究,用科研成果帶動生產,把掙的錢全都投在科研上。
經過幾年的研究,“紅外線超高溫瞬時滅菌機”從第一代研發到第九代。在世紀之初,終于研發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臺牛奶專用“紅外線超高溫瞬時滅菌機”,填補了國際空白。
為了使科學技術加快轉化為生產力,造福于社會,張振國提出了“開拓紅外線滅菌機技術新領域,為造福人類做貢獻”的口號,并于2001年8月,在北京中關村上地國際科技創業園,創辦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得昊力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公司以科技為先導,以技術為依靠,科研與應用相結合,在以牛奶為主的第九代紅外線滅菌機的基礎上,開發“燃氣式超高溫瞬時滅菌機”等無污染、環保型紅外線系列食品機械,以代替由蒸汽鍋爐提供熱能的滅菌、預煮、化糖等食品機械,其突出特點是采用國際先進的電腦控溫、紅外線輻射加熱等高新技術,不但彌補了傳統滅菌設備的諸多不足,而且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易于維護,生產過程無污染、節能環保、投資少、見效快等優點。經過幾年的研發,已由單一設備發展到現在的8大類54種規格,從奶制品行業拓展到釀造、制酒、飲料、醫藥、日化等行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張振國研發的“紅外線超高溫瞬時滅菌機”屬國際首創。自法國人路易斯·巴斯德19世紀初創立巴氏殺菌以來,人們始終以蒸汽為熱源對牛奶包括食品進行殺菌。而“紅外線超高溫瞬時滅菌機”是紅外線滅菌技術在食品領域的應用,將智能化控制等高溫技術與滅菌工藝相結合,是巴斯德之后的一次革命性創新,是食品滅菌的又一個歷史豐碑,受到了業內人士和專家的好評。
為了搞發明創造,張振國在搞科學研究和建立科學實驗生產基地上共投資二千多萬元;在開發區買地11畝,建廠房、辦公樓、實驗室、職工宿舍等共計4千多平米。
張振國在北京的17年間,研發生產各種食品機械銷往全國各地,出口美國。為社會創造產值幾百億元。研究成功各種科研成果和發明專利共21項,其中獲國家發明專利及實用型專利10項、國際首創4項、國內首創15項、全國專利金獎3項。榮獲2004年“中國首屆乳品加工業十大杰出科技人物”稱號、2008年“共和國建設者”稱號、“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稱號、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稱號、中國2013年度影響力人物十大杰出誠信企業家稱號。
總結與展望
一位記者這樣總結張振國:從他的成績來看,不得不讓人想起一個二十多歲刻苦鉆研好學的青年人;一個三十多歲耿直的企業家;一個四十多歲飽經坎坷的發明家;一個五十多歲追求不止的科技實業家;一個六十多歲完成一百項科研成果的科學家。
張振國是一位多學科的科學家:科研成果88項,其中木工機床19種,家用電器4種,醫療儀器2種,人造板機械及人造板13種,食品飲料機械13種,食品飲料37種。
張振國獲得縣、地、省和國家各種獎項70多項,雖然擁有那么多光環,但他總是艱苦奮斗搞科研。張振國原本可以向國家申請到創新基金和研究經費幾千萬元,特別是1995年以后在北京搞的20多項發明專利和科研成果。而他從未向國家要過一分錢,反而賣了自己的三套房子,前后共計投入二千多萬元搞科學實驗和建設科學實驗基地。(買地十一畝建辦公樓、廠房、實驗車間、職工宿舍等4000平米)。
張振國一生為社會做出了很多貢獻,得到了國家和人民的認可,受到了幾十次表彰和獎勵,五次被破格晉升職稱。在自治區評審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過程中,評審委員會全票同過。
一位領導說:振國同志能為國家做出這么大的貢獻,他有四種精神。一是刻苦鉆研的吃苦精神;二是不怕犧牲的獻身精神;三是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四是敢想敢做的創新精神。
張振國說:“沒有評過國家發明一等獎,非常遺憾”。(他很多項目能評上國家發明一等獎,因他調離原單位,所以沒有單位上報評獎)
張振國搞那么多科研成果和創辦了那么多工廠都受到國家、省及有關部門獎勵。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把科學研究事業看的比自己生命還重要。
許多親友都說:“張振國要是掙錢,不要搞科學研究,不要干公家事。利用他的能力和技術辦飲料廠搞房地產掙錢,能掙幾十億或幾百億”。
張振國有很多機會能升高官,但他全部放棄,就是找機會搞發明、搞科學研究。完成他一生夢想——做一名對國家有貢獻的優秀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
張振國常說:“雖然幼年、童年、青年吃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現在來看是一種財富,將自已練成鋼鐵,為今后干事業打下扎實基礎。”
人的生命有限,創造發明無限。2012年,張振國創辦了“北京國精機電科學技術研究院”。時年62歲的他,又開始了新的科研創新征程。張振國已擁有88項專利及科研成果,他計劃從2012年至2025年再完成12項,以實現自己一生完成100項科研成果,為社會多做公益事業,最終獲得國家最高發明獎、成為國家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的目標。
國家級特殊貢獻功臣、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張振國,正在以有限的生命、畢生的精力,譜寫著人生最輝煌的樂章。
“生命不止,奮斗不休”永遠是成功者不屈的寫照,而張振國院長更是用一生對這句話做出了詮釋。他以實業報國的初心、科技強國的夙愿,勇立改革潮頭,不失時機,迎難而上,用不懈的奮斗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偉業,催生了中國科技與工業的崛起、強大,為強國富民立下了汗馬功勞。
張振國院長在這四十多年科研當中所經歷的磨難與挫折,壓力與阻力,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我們呼吁支持這位老科學家完成他研究節能環保世界首創項目,在荊棘路上再鑄輝煌!(文/王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