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北京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充分凝聚部市、央地以及全社會力量,以“三城一區”為主平臺,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主陣地,加快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著力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力支撐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建設。
科技創新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總收入保持年均10%以上的持續增長,貢獻了全市GDP的30%以上、全市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的八成,以及全國高新區總收入的六分之一。北京市R&D經費投入強度保持在6%左右,超過了紐約、柏林等國際知名創新城市,其中,基礎研究投入占比從2016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16%。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獎項占全國30%左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實現翻番。
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地位顯著增強
圍繞信息、生命、能源等領域,全力培育打造中關村、昌平、懷柔國家實驗室。出臺支持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實施辦法,建設量子、腦科學、人工智能、應用數學等領域全新體制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布局12個超算中心、46臺全球算力500強的超級計算機以及鳳凰工程、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19個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平臺。發布三批90項重大應用場景,項目總金額約196億元。實施科技冬奧專項,200多項新技術在冬奧會應用。
科技創新對北京高質量發展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發布高精尖產業“10+3”政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1+5”系列資金支持政策,推進高新企業發展“三大工程”、科技服務業“雙百”工程和創投集聚區建設,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雙發動機”。初步統計,2021年,人工智能相關產值規模達2070億元,是2016年的2.3倍;醫藥健康產業全部企業營業收入為4760.5億元,同比增長116.7%。設立規模30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打造“三城一區”主平臺和“一區十六園”主陣地,“三城一區”以不足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市GDP的1/3。2021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總收入8.3萬億元,同比增長14.9%,連續五年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0%以上。
原始創新策源能力持續提升
在創新方面,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強“從0到1”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原始創新策源能力持續提升。“悟道2.0”模型的參數規模達到1.75萬億,打破了之前由GoogleSwitch Transformer預訓練模型創造的1.6萬億參數記錄。此外,在前沿技術領域,國際首臺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直接通信原理樣機、全球首款雙載體13價肺炎疫苗等重大成果,彰顯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原始創新策源能力。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產生了一批國際領先、實現進口替代或填補國內空白的硬科技成果。
創新型產業集群加速培育
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雙發動機”作用凸顯,人工智能產業綜合實力位居全球前列,大數據、信息安全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集成電路設計收入約占全國1/3;醫藥健康產業在新冠疫苗和檢測試劑帶動下增勢強勁,2021年產業規模50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了約一倍。先進制造、現代交通、新材料、綠色能源與節能環保四大重點產業亮點紛呈,先進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初步形成,產業規模約1萬億元。這是在創新型產業集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科技型企業發展領跑全國
創新型領軍企業不斷增多。10家企業入選財富“2021年世界500強”,32家企業入選福布斯“2021年全球上市企業2000強”。高價值高成長企業持續壯大。截至2021年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擁有獨角獸企業102家,其中47家為2021年新晉獨角獸企業,4家為估值超100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科技新銳企業持續涌現。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機器人、納米材料等領域涌現一批技術含量高、資本助力強的優質初創企業,硬科技屬性更加彰顯。
全球創新創業高地加快推進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擁有200多家創業孵化機構,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3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18個,集聚了近600家聯盟協會等社會組織以及上千家法律、會計、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中關村創業大街、智造大街等創業生態圈優化升級,市場化創新創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穩步推進,聚集外籍從業人員近萬人、海歸人才5萬多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占比首次超六成,占比較2015年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和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風險投資高度活躍,集聚股權投資機構約1800家,股權投資案例與金額占全國約1/3。
全球創新網絡樞紐地位提升
目前,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聚集了30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在硅谷、倫敦等地設立了19個海外聯絡處,上市公司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近千家。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推動京津冀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深化跨區域協同創新與產業聯動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截至2021年底,示范區企業累計在津冀地區設立分支機構9032家,有142家科技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分支機構,與全國26個省區市77個地區(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共建了27個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
先行先試改革實現新突破
1988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99年,國務院批復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2009年,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21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習近平主席強調,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關村論壇是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中國支持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為促進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貢獻。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開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的若干措施》。2022年3月,中關村論壇執委會召開全體會議,研究部署2022中關村論壇籌辦工作。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也是高校院所、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主力軍努力的成果。北京將以更大力度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努力在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中當先鋒、作表率,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根據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潔塵《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展》講稿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