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發展韌性活力觀察
新華社深圳5月17日電 題:把實體經濟根基筑得更實更牢——深圳經濟發展韌性活力觀察
編者按:今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即日起,新華社開設“挑大梁 走在前”專欄,通過呈現和剖析經濟表現亮眼地區的韌性與活力,展現經濟大省、重點城市“挑大梁”“走在前”的新圖景,凝聚乘勢而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不斷開拓中國經濟發展新的空間。今天推出第一篇《把實體經濟根基筑得更實更牢——深圳經濟發展韌性活力觀察》。
新華社記者
今年一季度,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為7772.19億元,同比增長6.5%。
面對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深圳這個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展現出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性與定力。
“制造業當家”是深圳的不變做法,也是這座科技之城、工業重鎮應對風險挑戰的底氣所在。從產業鏈條的“一業獨大”到“多業并強”,從發展資源的“難以為繼”到“工業上樓”,深圳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和舉措,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
這是深圳市民中心和蓮花山公園一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梁旭 攝
新動能:“多業并強”彰顯工業底氣
一季度,深圳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549.24億元,同比增長4.6%,高于全國3.3%的增速水平,彰顯這座城市的工業底氣。
從深圳向東60公里,約1小時車程便來到深汕特別合作區。以投資250億元的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為核心,“全域汽車城”正拔地而起,到2025年產能將達100萬輛。
一塊過去落后的粵東經濟“洼地”,經歷機制調整成為深圳“飛地”,正躍升為創新發展“高地”。
港口一體化,汽車運全球。4月30日,564輛比亞迪“元plus”汽車從深汕小漠港碼頭堆場,有序駛入招商滾裝“長達隆”輪,完成裝船作業后隨船出口至泰國林查班。
“比亞迪汽車在海外越來越受歡迎,一季度‘元plus’在以色列新能源汽車銷售排名第一。”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副總監黃曉琳說。數據顯示,一季度比亞迪汽車出口約3.87萬輛,同比增長1280%。同期,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量56.72萬輛,同比增長97%。
新能源汽車開啟出海“加速度”,是深圳制造業創新發展支撐經濟穩中向好的有力證明。
事實上,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都實現了大幅增長。深圳制造業正向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醫療設備等“多業并強”轉變。
這是新能源汽車在深圳前海一處停車場充電。新華社記者毛思倩 攝
向高,向實,向新!
“在多輪驅動作用下,深圳經濟向實向高,尤其是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深圳市工信局綜合運行處處長周后宏說。
當前,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等“新三樣”成為帶動深圳經濟增長以及拉動外貿逆勢上揚的“領頭羊”。
一季度深圳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8%,專用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3.6%;“新三樣”合計出口219.4億元,同比增長120.6%。
不斷筑牢經濟運行之基的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顯著增長,創新動能持續迸發。
5月14日,記者在位于南山科技園的邁瑞醫療采訪時,恰逢其美國經營團隊來深圳總部開會,他們對企業全球化進程充滿期待。
“去年和今年一季度,我們營收和凈利潤都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說,最近5年邁瑞在研發領域累計投入超110億元,創新成果顯著。
如今,邁瑞已在境外設立51家子公司和4大海外研發中心,產品逐漸受到全球客戶認可,“直銷產品已進入美國三分之二的醫院,監護儀、麻醉機等產品在美國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
“市場預期明顯改善,經濟運行開局良好。”深圳市統計局綜合協調處二級調研員麥琦玲說,對比來看,受2022年一季度特別是3月份基數較低影響,今年二季度深圳穩增長壓力仍較大。但深圳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們對全年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4月以來,面對更高的增長基數、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深圳大力實施工業投資倍增計劃,持續推進“我幫企業找市場”等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充沛動能。
新生態:“動力迸發”推動高質量發展
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創造超3萬億元的經濟體量,容納近2000萬人口,仍在不斷突破和生長,深圳為什么行?
從土地空間、能源水源、城市人口、環境承載力的四個“難以為繼”爭論,到創新“新勢力”蓬勃爆發,在不少觀察人士看來,良好的產業生態是深圳的奧秘所在。
——經營主體能量迸發,鑄就“中國制造”韌勁與潛力。
全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423億元、同比實現平穩增長;實現凈利潤356億元、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元……華為公司近期公布的2022年年報,顯示其實現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堅定信心。
科技龍頭企業穩扎穩打,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不斷涌現。
在位于前海的影石創新辦公室里,身為“90后”的公司聯合創始人陳永強向記者展示旗下全景相機的產品墻。“我們的Insta360相機深受海外戶外運動愛好者、旅游拍攝者歡迎,公司營收境外占比超七成,一季度延續大幅增長勢頭。”
“今天的‘小巨人’,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企業,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持久動能。”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
據統計,一季度深圳新設商事主體10.56萬戶,同比上升19.95%,3月底總量已突破400萬戶。
——政策舉措發揮實效,助力“制造業當家”產業生態。
“小汽車可以坐電梯上樓。”在位于深圳坪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該產業園項目總工程師范林飛說,廠房最大層高達10米,并設置超大汽車貨梯。
深圳開發強度達49%,“向天借地”成為深圳破解產業空間瓶頸的實招。從今年起連續5年,深圳預計每年建設2000萬平方米高品質“工業上樓”廠房空間,目前已有72個項目,助力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新型制造業園區。
這是深圳坪山通訊終端產業基地“工業上樓”項目(無人機照片)。(劉大偉 攝)
深圳市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不銹鋼表面防腐技術的“絕招”,在有關部門提供的“練武場”——南山區大型骨干企業與中小企業對接活動中,與中海油嘗試展開合作并最終達成采購協議。
“政府牽線搭臺,骨干企業‘大手拉小手’,形成產業協同共贏局面。”深圳市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清長說。
——招商引資落地有聲,塑造“企業友好型”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招商引資按下“快進鍵”,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來自深圳龍華的“雙招雙引”考察團馬不停蹄:韓國延世大學、日本朗玩株式會社等多家機構和企業,與龍華達成合作意向,富士膠片集團也是其中重要一站。
2月下旬,富士膠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龍華舉行新建項目開工儀式,將打造數字化、智能化未來工廠,投產預估可創造數億元年產值。
環顧深圳各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深圳首條跨海隧道——媽灣跨海通道盾構施工有序掘進,深圳樂高樂園度假區三大主題酒店主體建筑即將封頂……重大項目搶抓施工“黃金期”,奏響高質量發展“進行曲”。
新氣象: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更高,更實,更新!
一季度,深圳工業投資增長33.7%,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3.2%。投資是對未來的預判,彰顯市場對于深圳創新發展前景的信心。
深圳,正從特區時代走向灣區時代,協同發展的活力持續增強。
深港創新平臺連珠成串,兩地協同優勢正在發揮,配套支持政策不斷完善……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助推深圳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推動大灣區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后,跨境工作更加方便,只需要出發前在手機App買高鐵票就行。”在深圳創業的香港青年陳升說。
小到絲苗米、杏仁餅,大到樓宇可持續發展指數、食品冷鏈應急配送規范,如今都有了“灣區標準”。
4月下旬,粵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布110項“灣區標準”。打開這份標準清單,其中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類14項,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類16項,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類80項。“灣區標準”以形象化、具體化的集中呈現方式,讓公眾對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直觀清晰。
深圳,這座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的城市,也在改革開放中培育創新力量、煥發嶄新氣象。
這是深圳光明科學城啟動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梁旭 攝
從事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研究的深圳灣實驗室,目前已向近200家企事業單位提供了儀器開放共享服務。這得益于深圳市前不久出臺的關于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管理辦法。
在4月下旬舉行的首屆光明科學城論壇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臺正式入駐深圳光明科學城,有望吸引全球高端科研資源加速聚集。
建立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新機制、實行大科學計劃全鏈條綜合管理機制、推出外籍人才認定機制創新和工作居留一站式服務、創新口岸國際中轉便捷通關模式……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為產業創新打通“任督二脈”,為經濟發展“舒筋活血”。
面對風云變幻,今天的深圳,更加成熟而自信。(記者陳凱星、王攀、謝希瑤、孫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