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新時代謀篇落子的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戰略,已走過十年時間。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京津冀如何走在前列,已經成為政產學研各界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校長陳雨露說。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兩會期間,京津冀三地面對下一個十年如何協同再發力,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陳雨露代表說,在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地落實、區域協同創新、交通互聯互通、生態聯防聯控、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等方面,三地協同交出了優異答卷。但也要清晰認識到,在地區落差、發展動力、創新能力、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優化空間。
作為一名來自高校的代表,陳雨露將目光聚焦高校,探討高校在其中如何發揮作用。他認為,京津冀地區擁有眾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創新人才,是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近年來,南開大學成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以高標準智庫服務協同發展,推出“京津冀協同發展南開指數”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數據庫”等多項研究成果。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合作、產學共贏愈發密切,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進一步融通。
京津冀區域擁有一億人口,經濟總量已超過十萬億元。陳雨露代表認為,三地各具優勢。北京作為我國最發達的金融中心及商業中心之一,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天津是近代中國工業發祥地之一,當前正以智能科技產業為引領,鞏固提升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積極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河北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鋼鐵冶煉、汽車制造、生物制藥、石油化工等產業基礎扎實,正在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
“對三地而言,不斷完善‘北京原始創新、天津研發轉化、河北創新成果應用與示范推廣’的創新分工合作格局,將為形成新質生產力奠定堅實基礎。”陳雨露代表說。
去年5月,緊鄰南開大學的天開高教科創園正式開園,至今已聚集創新企業千余家。其中,南開大學已在天開園核心區引入注冊企業130余家,14家企業獲批園區自主研發立項,23人獲得高端人才政策支持,還有41個儲備項目正在深入對接。
“這座園區,讓高校的科研‘種子’走出實驗室,走向產業鏈,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更強創新動力。”陳雨露代表說。
陳雨露代表認為,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還需要突破一些難點,如激勵與約束機制有待不斷健全,市場、人才、公共服務等制度銜接和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等。他說:“弘揚百年南開‘知中國,服務中國’的傳統,緊密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區域協同發展進程中的新現象、新問題、新需求,高校將貢獻更多力量。”
(本報記者白佳麗 張建新)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