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隨著廈門天馬光電子有限公司完成注冊登記并順利拿到營業執照,總投資330億元的天馬第8.6代新型顯示項目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此前,廈門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這一“國內最大、全球最先進”的柔性AMOLED單體工廠僅用12個月就實現主廠房封頂、16個月核心設備搬入、18個月項目建設全面封頂、21個月正式投產,刷新了同行業、同規模面板廠房建設速度。
快,是政企合力攻堅的成果。因看好廈門良好的營商環境,廈門天馬落地11年來,累計在廈投資1000億元,連續4年保持低溫多晶硅智能機面板出貨市占率全球第一,帶來了超50家的上下游企業,推動平板顯示千億產業鏈的形成。
為企業營造最優良的發展環境、讓群眾辦事更加便利——自2015年在全國率先探索提升營商環境建設以來,廈門對標世行標準和國際先進經濟體,聚焦企業、群眾在政務服務中反映的痛點堵點,持續推進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2019—2021年,廈門連續三年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名列前茅,營商環境全部18個一級指標均獲評“全國標桿”,14個指標進入全國前十。僅過去一年,廈門就推進實施262項營商環境提升重點任務。
再提速,98%的事項“一趟不用跑”
“為廈門的企業開辦審批效率點贊!現在我們新分店的手續已基本齊全,就等著場地條件成熟正式開張了。”4日,廈門鷺燕大藥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清梅告訴記者。
作為廈門本地知名的藥店品牌,廈門鷺燕目前已布局108家店面,近期正準備在自貿片區和高林布局兩家新店,因藥店涉及保健食品經營,按規定需取得食品經營備案。“上月12日,我們的辦事人員登錄廈門市商事主體開辦一網通平臺,按平臺流程提示提交相關材料,當天就通過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備案辦理。”林清梅說,以前企業銷售保健食品需要辦理食品經營許可,在辦理營業執照后才能遞交申請材料,并等待有關部門到企業審核查看通過后才算完成。“從分開提交兩套材料到一套材料搞定,從一周以上時間到一天辦成,現在開辦企業真的很方便!”
今年1月,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托自建系統在全省率先將“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納入“多證合一”范圍,實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工作模式。經營者無需到窗口申請,無需提交紙質材料,“一趟不用跑”即可辦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備案。該局注冊審批處二級主任科員翁桂華告訴記者,今年該部門已受理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全程網辦2707件。
近年來,以集成服務為手段,廈門市市場監管局推行證照同步辦理,將營業執照與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等許可證相關業務進行整合,推行“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涵蓋企業設立、變更、注銷等4大類60個事項的高頻登記審批需求。目前,企業開辦時限由2.5天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其中設立登記辦理時限不超過0.5天,公章刻制、發票申領并聯即時辦理,各環節辦理耗時以小時乃至分鐘計算,不斷刷新“廈門速度”。
在“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下,如今,在廈門98%的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超90%的事項全程網辦,117項可跨省通辦,113項“秒批秒辦”。
便利化政務服務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今年1至7月,全市累計新增各類市場主體98963戶,同比增長16.04%;截至7月31日,全市實有市場主體81.62萬戶,同比增長9.7%。存量市場主體在戶數上和資本規模上,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對標一流,自加壓力,更多助力營商環境優化的創新舉措在廈門不斷嘗試——在同安區,有關部門利用“全馨辦”幫辦服務助推工程審批提速增效,不僅率先在全市實現了7個工作日內“交地即交證”的服務目標,還創造了從摘牌到取得施工許可39天的同安審批新速度,為企業快速投產搶得先機;思明區拓寬政務服務監督渠道,創新向社會招募熱心人士擔任“政務服務體驗官”,以“線上體驗+線下明察暗訪”結合的形式把脈政務服務,今年已收集意見建議28條,基本都已由相關部門整改提升。
再創新,高質量發展平臺拔節生長
1日晚,夜幕中的廈門海滄國際貨柜碼頭,依然有貨車載著集裝箱往返忙碌。20時許,一輛來自三明市的貨車進入碼頭,海關系統在收到碼頭的抵運信息后觸發轉關自動核銷,實現艙單自動放行,至此,該批貨物的通關流程結束。等貨輪靠岸,這批貨物就將開啟海上旅程,遠銷澳大利亞等國。
“現在的通關時間比以前節約了近8個小時!”三明市林通貿易有限公司出口部經理韓國松介紹,當天下午3點,載有建筑材料指接板的集裝箱從企業出發前往三明陸地港報關,接著趕往廈門,在廈門海滄海關完成通關,整個過程不到6個小時。
讓企業深感便利的流程變化,來自廈門海關和福州海關聯合主動謀劃的屬地型海關出口轉關智慧監管新模式——陸地港出口轉關直通業務。近日,廈門自貿片區的這一模式在由省自貿辦發布的福建自貿試驗區第19批創新舉措評估結果中,被評為全國首創。
該模式對通關作業流程進行創新和升級。“以前,貨物在當地海關放行并辦理轉關手續后,三明海關還要對集裝箱施加物理關鎖,貨物抵達廈門后,我們要實地進行關鎖核對、解鎖、人工操作轉關單核銷等手續。現在,轉關貨物不僅全程通過電子關鎖實現在途監管,還在口岸海關實現海關智能鎖自動解封、轉關單自動核銷、艙單自動放行,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廈門海滄海關物流監管二科副科長楊希婧介紹。
“現在,我們一個集裝箱可節省成本300至500元,一年能省下二三十萬元。”韓國松說,得益于通關效率提升,企業將進一步拓展業務、做大貿易。
作為我省重點口岸之一,多年來,廈門圍繞18個重點領域,推動全領域、全鏈條精簡優化,加強簡政放權的協同配套,實現改革創新從典型突破到系統集成,一批批全國率先、首創事項從廈門走向全國。僅廈門自貿片區就累計推出521項創新舉措,其中126項為全國首創,“一照一碼”等30個改革試點經驗被國務院發文向全國復制推廣。
改革向深走,產業動能足。如今,廈門自貿片區“苗圃”內,航空維修、融資租賃、跨境電商、進口酒等14個高質量發展重點平臺拔節生長,廈門成為全國最大二手飛機融資租賃集聚區、全國最大毛燕進口口岸、全國第二大進口酒口岸、全國重要航空維修基地……
再智能,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8月底,廈門正式上線“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務。新生兒父母可通過線上申請辦理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社保卡申領等六大事項,不出家門就能實現“出生一件事”一次通辦。
“我們看了網上的報道后,就隨手登錄‘閩政通’APP試了試,不到10分鐘,寶寶的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登記、社保卡申領等就辦好了,真的很快!”剛完成二胎分娩的連女士說,她還記得辦理大女兒的相關手續時,要先到醫院辦理出生證,落完戶還要去銀行辦社保卡,現在全部改“網辦”,相關證明還可以郵寄到家,確實方便多了。
多年來,廈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如今,400余個“e政務”便民服務站遍布廈門全市的24小時社區便利店、企業園區、大型酒店等人流密集場所,將便利送到群眾身邊。2017年,廈門創新設立“e政務”,在全國率先構建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e政務”一體化自助服務終端體系,在全國首創“刷臉”自助辦事模式,把“24小時不打烊隨處辦”的政務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到目前已先后整合公安、社保、公積金等22部門277項高頻事項,成功對接國家、省、市近30個政務平臺。2021年來,廈門“e政務”共辦理超254萬件“全市通辦”事項;涉及廈門的“省內通辦”“跨省通辦”辦理量約4萬件。2020年,“e政務”被國務院辦公廳列為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教育一件事”“就醫一件事”“畢業一件事”“社保一件事”……對廈門人來說,有事就用手機登錄“i廈門”一站式信息惠民平臺,已成為一種習慣。從百姓需求出發,廈門以獲批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城市為契機,持續統籌各方資源優化集成化網上辦事平臺。如今,廈門已實現公安、人社、教育、衛健、住房等惠民便企事項“掌上辦”,戶政、社保、醫保、企業登記、公積金、交通運輸等高頻事項50%以上辦件量“全程網辦”,借力智慧政務,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