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武進以干部硬作風做優營商“軟環境”
近期,西安聯美(常州)環保設備研發總部項目在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啟動,從拿到土地到辦好開工手續,只用6個小時不到。項目負責人李哲宇介紹,交地當天即取得不動產土地權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四證三書”,武進變“串聯辦”為“并聯辦”,開工審批手續1天內全部辦結。
三國時期,吳帝孫權為此地取名“武進”,蘊含“以武而進”之意。新征程上,武進著力打造“A武進”營商環境品牌,以“進”無止境的豪雄之氣推動發展。今年1-4月,武進區新增市場主體近9200戶,同比增長近27%,市場主體總量正式邁入“20萬戶時代”。
企業“點菜”
政府“端菜”
近期,武進發布“A武進”“5A”內涵:政策更精準、市場更和諧、政務更滿意、法治更透明、人文更活躍。
“拿地即開工”是武進創建“5A”營商環境的生動注腳。錨定更高目標,武進還推出“低風險項目簡化審批”“分階段施工許可”等8項配套措施,為全區重點項目提供“菜單式”服務。根據企業審批進度測算,采用相關方案工程項目,建設周期平均縮短至2個月左右。
政策送暖,經濟復蘇。然而,對于不少企業而言,惠企政策“不知曉”“不理解”“不會辦”等難題縈繞于心——政策文件內容多、學習理解門檻高、中介機構收費貴,企業經常錯失政策申報時機,無法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如何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打開“一企通”平臺,2500余條政策躍然“屏”上,人才、稅收、金融、助企紓困、綜合支持等6個模塊皆攸關企業生存發展。政策庫、政策速配、政策訂閱等功能,不僅幫助企業答疑釋惑,還能助其排憂解難。
“了解最新惠企政策,申報項目很快通過答辯。”江蘇源氫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斌笑著說。從“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這塊“政策計算器”,已給企業精準畫像,實現政策精準賦能。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圍繞推進“頂天立地”的重大項目、服務“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武進從“小切口”入手,“打包式”發布包括幫辦代辦促辦、稅收智囊團等37條助企暖企舉措。
既“栽梧桐”,又“除雜草”,既“植沃土”,又“勤澆水”。“政策環境要著眼綜合更優,市場環境要著眼公平有序,政務環境要著眼高效便利,法治環境要著眼公正透明,人文環境要著眼親商安商。”常州市委常委、武進區委書記喬俊杰說,要以營商環境的“進無止境”,促進經濟發展的“穩中求進”。
企業“吐槽”毫無保留
政府“笑納”改進作風
“高級機加工的缺口很大,技術人才招聘成了‘老大難’”“企業訂單飽滿,急需就近找一處5000平方米標準廠房”……近期,在由區長主持的每月一次武進營商環境企業家座談會上,不同產業集群的企業家談需求、說感想、建良言,部門負責人解疑惑、做改進、謀優化。一個訴求推動解決一類問題的機制,悄然形成。
企業“吐槽”,部門“笑納”。武進針對新能源企業、機器人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后備企業等不同領域的企業舉辦座談會8場,收集到的近百條意見建議全部落實到位。
好的營商環境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企業家們普遍反映,他們特別在意政策預期是否穩定、政府承諾能否兌現、要素保障能否跟上。如何做強營商環境這一核心競爭力,檢驗的是政府的擔當。
為打造過硬的干部作風,武進區紀委監委開通“武廉碼”,除精準推送各類惠企政策,還不斷拓寬企業反映問題的渠道。與此同時,武進區紀委監委還在全區選擇30家代表性企業,設立營商環境廉情監測點,把監督“探頭”架到企業一線,對影響營商環境的作風和腐敗問題線索第一時間跟進、督辦、查處。
發現問題,立行立改。有企業反映,區政務服務大廳“進一門”,并不能完全解決“多頭跑”問題。武進區紀委監委了解后,相關訴求迅速得到回應。江蘇洛凱機電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黃華感慨道:“遇到困難得到快速解決,最能增強信心。”
武進已發布涉優化營商環境問題的自查自糾清單,全面破解難點、痛點、堵點,挖掘改革創新亮點,為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地方發展動力注入強勁勢能。
“人人是營商環境,時時是營商環境,處處是營商環境,事事是營商環境。”武進區區長惲淇丞表示,要把企業“心聲”轉化成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的有力推手,把優化營商環境的每一件“小事”當成關系武進未來發展的“大事”。
追求“5A”驅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
太陽誘電超薄多層陶瓷電容器項目,是一個重大外資項目,僅一期建筑物投資額就達170億日元。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武進為項目量身繪制了涉33個單位部門、57個環節、31個事項的全流程圖,各部門間通過內部流轉、聯席會議、信用監管多種形式,審批周期大幅壓縮。“政府組建工作專班,每兩周上門,現場解決問題。”太陽誘電(常州)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在不少常州干部看來,“A武進”的A就是第一,不僅堅持把企業和群眾的訴求擺在第一位置,始終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政府工作第一選項,還要敢于在營商環境創新突破上邁出第一步,立志收獲營商環境建設第一口碑,為武進高質量發展提供第一支撐。
作為“吳文化”發源地,2500多年的歷史積淀,塑造了“事事當爭第一流、恥為天下第二手”的“陽湖精神”。帶著“陽湖精神”這一文化標識的武進,成為“蘇南模式”發祥地之一,曾創造每四人就有一人是老板的奇跡。邁入新時代,武進已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中的31個,坐擁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4家,先后四次獲評江蘇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區。
“勇爭一流”的武進人意識到,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走在前”,往往意味著率先遇到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挑戰。只有“干部敢為”,才能更好地引領和推動“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從一定意義上講,干部作風就代表著營商環境。為此,武進真正把營商環境的評價權交給企業、交給社會。
武進常態化開展政務服務滿意度評價、行風監督員監督檢查等綜合評價工作,讓市場主體成為營商環境的“閱卷人”。近兩年,企業評價好評率保持在98%以上,政務服務滿意率保持在99%以上,監督檢查問題整改率達100%。“我們已逐步構建了量化指標評價和企業感受相互印證的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武進區行政審批局局長祁斌說。
用“營商”,去“贏商”。今年以來,武進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461.01億元,同比增長5.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2%;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43.1%,增速較2022年提升33.1%;新能源產業一季度完成產值449億元,增幅30%。機器人、智電汽車、集成電路、石墨烯、醫療健康等5張新產業名片越叫越響。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
“抓作風就是抓發展,抓環境就是抓未來。”喬俊杰表示,只有對標一流營商環境,永不懈怠推進作風建設,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競爭力、承載力的發展生態,才能讓各類市場主體盡享更多機遇、更優服務、更快發展,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武進新實踐匯聚強大力量。(記者秦華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