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政策宣講370余場,開展技術培訓240余次,走訪科技企業1000多家,對接科研成果340多個,動員技術人員1200余名……
寧夏科技廳近日發布了一系列亮眼數據,這正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系統在“科技服務月”交出的成績單。
在“科技服務月”期間,寧夏科技系統面向各類創新主體集中開展“六送”服務活動。各縣(區)通過送政策、送法規、送培訓、送指導、送成果、送人才,為科技創新蓄勢賦能。
“六送”服務到基層
活動現場,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紡織實訓中心報告廳座無虛席,來自寧夏14家職業院校的科研人員及科研管理人員參加了科技創新政策專題培訓,拉開了寧夏2024年“科技服務月”活動的序幕。
科技服務為什么要“沉下去”?
近年來,寧夏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升,但仍有進步空間。以2022年寧夏研發投入水平為例,在22個縣(區)中,有13個縣(區)的研發投入強度不足1%。
“為推動科技管理部門切實轉變工作職能,提高服務創新主體的水平和能力,我們組織寧夏科技系統深入開展了‘六送’服務活動。”寧夏科技廳創新體系與政策法規處處長潘春甜介紹。
由此,一場緊鑼密鼓的活動有序展開。
送政策,為科技創新釋放紅利。面向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中介機構等創新主體,各級科技管理部門采取集中宣講、調研答疑、座談交流、針對性輔導等方式,組織開展政策宣講373場次,3000余家企業參與其中。
送培訓,為企業創新增添動力。以企業家創新精神培育行動為主要內容,寧夏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實際需求,面向廣大企業家系統開展產業發展前沿、技術創新熱點、企業經營管理等知識培訓,培訓人員超6500人。
送成果,為創新主體賦能增效。依托寧夏技術市場和東西部科技合作服務平臺,寧夏梳理篩選了一批轉化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分批次、分領域向市、縣(區)企業、園區等推介,涉及科技成果345項。
另外,各級科技管理部門送法規,為科技工作提供法治保障;送指導,為創新一線紓困排憂解難;送人才,為地方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菜單”供給增實效
給創新主體送服務,本質就是幫助對接優質科技資源。具體怎么幫?寧夏給出了“走出去”和“請進來”兩個答案。
在石嘴山市科技局的組織下,大武口區商務局、中南大學石嘴山技術轉移中心及部分企業組團遠赴中南大學解決技術難題,就引進該校教授朱德慶團隊研發的活性炭一步法生產工藝等達成合作意向。
青銅峽市科技局則邀請葡萄專家——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世平、浙江大學教授賈惠娟來到當地,為大青葡萄產業“把脈問診”,有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菜單式”供給和“點單式”培訓滿足了個性化需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向市縣科技管理部門征集‘需求清單’,隨后把‘需求清單’變為‘任務清單’,精準安排人員授課,在銀川、吳忠、石嘴山等地開展培訓13場,培訓企業中高管、技術人員、基層科技部門人員871人。”寧夏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趙功強介紹。
此外,寧夏科技特派員創業指導服務中心聚焦科技特派員科技需求,充分整合內外資源,結合閩寧協作、魯寧合作機制,邀請山東省4位專家開展產業技術指導及實訓,同時安排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對科技特派員進行培訓。
解題破題不能大水漫灌,必須精準找好切入點,才能打通“任督二脈”。中衛市中寧縣科技局緊扣當地枸杞、錳基、鋁基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需求,將縣重點企業按照行業領域進行細分,建立了“企業出題、院校解題、政府助題”的技術攻關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落地轉化。
“同頻”對接助發展
科技工作者與各類創新主體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產業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寧夏圣特保溫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環保節能保溫材料研究與生產的企業,擁有年生產量6萬噸的全自動智能雙組份保溫配套砂漿生產線等先進設備。然而,在2021年以前,企業沒有任何研發活動和研發投入。
“我們多次上門開展‘一對一’政策宣講和對接指導,使企業對科技創新有了新的認識,開始積極申報自治區科技項目,其中有3項獲得了立項支持,極大地激發了其創新活力。”中衛市海原縣科技局局長白向平告訴記者。
2021年261.97萬元,2022年290.75萬元,2023年329.4萬元……漸漸地,這家公司不但有了研發投入,而且投入呈逐年增長趨勢。2022年,企業成功備案為寧夏科技型企業,今年又獲批組建寧夏新型保溫材料(海原縣)技術創新中心。
企業嘗到甜頭后,創新勁頭更足了。寧夏圣特保溫材料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胡志強透露,他們目前正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以實現更大效益。
放眼寧夏,這樣的企業正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
不過,潘春甜也坦言,“科技服務月”活動雖然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從各地開展情況來看,還存在著部分市、縣(區)重視程度不夠、積極性不高、活動形式較單一等問題,影響了活動成效。
接下來,寧夏將把科技政策法規宣傳作為重要內容,組織各地常態化開展解讀活動,并做好政策咨詢和答疑。
“按照自治區‘放管服’改革要求,我們將加強對市、縣(區)科技部門的指導培訓,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寧夏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