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
一、糧食及重要農產品安全必須保障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特別強調糧食及重要農產品安全問題。自古以來,我國就重視糧食問題,曾有“民以食為天”之名句。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們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更是高度重視糧食問題。鄧小平同志曾說,“不管天下發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飽肚子,一切就好辦了。”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糧食問題,不僅中國重視,而且更是全球重要議題。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誰控制了食物誰就控制了全人類。”由此可見,糧食的重要性。所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我國糧食及農產品生產主要涉及兩方面因素,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現代農業生產主要取決于人為因素。人為因素包括:一是生產資料供應,主要體現在種子、化肥、農藥、機械等;二是土地質量,主要是經過人為改造的土地,如草地、水域、棚圈等;三是農民積極性,涉及農產品價格、社會化服務等;四是倉儲物流,糧食及農產品流通問題;五是世界貿易,糧食及農產品進出口問題。其中,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仍然是最大制約因素。因此,為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為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這是以前沒有過的提法。
二、以農田為重點 加強現代農業基礎支撐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糧食生產的主要載體。所以,保護耕地就是保護糧食。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并明確:“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同時,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并要求:“多渠道增加投入,2022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億畝,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億畝。”中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為了保障我國糧食及重要農產品安全,必須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那么,如何做到高標準農田建設?這需要高標準的投入,比如農村勞動力、現代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這需要更多體制機制上的創新。
三、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這是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的一個重點。2021年,我們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向共同富裕邁出了堅實一步。但這一步并不是全部。從現實來看,一些貧困地區仍然存在規模性返貧風險。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自然條件影響,另一方面是最為主要的,農民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我們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就要調動脫貧人口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使脫貧地區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那么,到底什么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產業融合政策,農村產業融合越來越受關注。我國專家認為,要把一產產業鏈條延長至二三產,增加二三產附加值,并使之回流到一產農民的腰包,這才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多年前,北京郊區的采摘園采摘櫻桃,50元一張門票,進去后,拎個小筐,邊摘邊吃。一般情況下,一個成年人在現場可以吃掉約一斤櫻桃,用小筐裝滿,可以帶走的,也有一斤左右,這都包含在門票內。當時超市出售的櫻桃15元一斤,兩斤也就30元。那多出來的20元是什么錢?就是我們享受采摘樂趣的錢。農民種植櫻桃,是一產;櫻桃成熟搞采摘,屬休閑游,是三產;我們作為游客到采摘園游玩,給農民支付費用,這一過程就體現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從體制機制上保證搞一產的農民可以分享二三產的利潤,從而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
五、鄉村建設的目標: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黨的十九大以來,特別是“十四五”規劃建議公布以來,黨中央提出要搞鄉村建設,2021年、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了這一點。那么,怎么理解鄉村建設?鄉村建設就是從硬件上改造鄉村。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土地,農民的生產場所,就是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村莊,農民的生活場所,就是要推進村莊規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總之,通過農村硬件方面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的郝堂村,在短短幾年間,由曾經破敗的“空心村”變為如今宜居的美麗鄉村。我曾到郝堂村村民張厚健家小住,發現他家房子大,水電氣俱全,住起來既舒服又方便。而且院里還有小花園和栽有荷葉的水缸,院外還有一大片荷塘,環境真是美。這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創業,發展旅游業。2019年五一期間,我問郝堂村大學生村官姜佳佳,游客多不多。她告訴我,來郝堂村的人太多了,村里都開始限流了。郝堂村的巨大變化,讓當地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成為現代版“富春山居圖”之初級版。
六、筑牢黨的領導和鄉村治理的經濟基礎
黨的領導是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反復強調的內容,屬于政治范疇;鄉村治理屬于社會管理范疇,兩者都屬于上層建筑。那么要把上層建筑搞好,就必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要加強黨的領導、抓好鄉村治理,就要從兩個方面把經濟基礎做實。
第一,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早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就強調:“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我們要發揮土地集體所有制優勢,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勞動收入。這里要注意,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是農村改革的道路問題、方向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堅定不移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而且要找到其有效實現形式。
第二,構建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的農民合作社體系。以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是習近平總書記10多年前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部署和推動的重大改革舉措。實踐證明,“三位一體”綜合合作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有效途徑。從實踐上看,農民合作社體系增強了黨委、政府與農民之間的紐帶聯系,解決基層黨組織虛化弱化邊緣化的問題。整合了農業局技術、供銷社銷售、信用社金融涉農服務功能,為農民提供全流程社會化服務,同時讓農民能夠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新征程上,讓我們真抓實干,埋頭苦干,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