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斗應用總體規模穩步提升,推進機制得到進一步健全,基礎設施愈加完善,標準化建設取得新進展,檢測認證體系日益強化,重點領域持續發力,國際合作實現穩步發展。北斗規模化應用正在全面開啟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的新篇章。”在日前舉行的《2023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介紹了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核心應用的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狀況。
據介紹,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007億元人民幣,較2021年增長6.76%。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核心產值同比增長5.05%,達到1527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30.50%。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同比增長7.54%,達到3480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達到69.50%。
專家表示,去年以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呈現規模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離不開市場需求的拉動。當前,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產業服務市場總體穩定,三大市場持續向好。
在專業應用市場方面,截至2022年四季度,全國推廣應用各類北斗終端超過2000萬臺/套。交通、公安、農業等行業已初步實現北斗規模化應用,在通信授時、氣象監測、應急減災、城市管理等領域正在加速推進北斗規模化應用。
在大眾應用市場方面,2022年北斗系統進一步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讓大眾更加“有感”,形成了更多應用場景,有力拓展了北斗大眾市場的應用規模。北斗正在成為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2022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64億部,其中2.6億部手機支持北斗功能,占比達到98.5%。目前,北斗高精度智能駕駛系統已形成規模化應用發展態勢。北斗智能駕駛系統已經在第三代榮威RX5、名爵7、飛凡和智己的全系產品等多款車型上量產,實現北斗系統的規模化應用,讓高級別輔助駕駛功能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2022年,北斗特殊應用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在防災減災領域,截至2022年6月份,“北斗+安全智能監測預警云平臺”已在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交通、水利、地質災害、住建、應急、能源、礦山、環境等行業或領域成功應用,布設監測點8000多個,完成了600次安全預警。
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規模穩步提升,離不開政策強有力的支持。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北斗時空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冬航介紹,2022年,具有傳統發展優勢的京津冀地區、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華中地區、西部地區五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區域和產業發展重點城市積極結合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發展需求和自身特點,在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全面布局,鞏固了區域發展特色優勢,總體保持穩定增長。2022年,五大區域實現綜合產值約3778億元,在全國總體產值中占比高達75.44%。
李冬航表示,北京、上海、湖北、湖南等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所覆蓋與涉及的省市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繼出臺了發展全鏈條北斗衛星產業集群的規劃,支持北斗領域技術創新、支持北斗優先大規模應用、培育壯大衛星導航經營主體、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合力推進北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應急救援、智能駕駛、地理信息、國土空間規劃、耕地保護、地質災害防治等諸多領域的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及應用的智能化升級。
今年以來,時空大數據、城鄉數字底座、無人系統、智能信息服務等正在蓬勃發展,進一步拓展了北斗時空信息應用與服務的廣闊市場,推進了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化應用,市場活躍度有望觸底反彈,產業整體經濟效益也呈現企穩回升態勢。
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大潮洶涌澎湃,北斗時空技術及其產業發展正在形成嶄新的產業生態圈。當前,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在向時空服務產業全面跨越升級,將助力我國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并形成真正的超萬億元產業規模。
據悉,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加速,將帶來信息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北斗的作用也從最初的時空信息采集逐漸轉變為與目標行業既有業務的深度結合,打造形成新的工作模式、新的服務業態,在安全、精準、遠程、提質、增效等方面產生顯著效能,這將為北斗市場化、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創造出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未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建設重點在哪?李冬航認為,要緊緊抓住北斗市場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建設和完善四大體系,持續推動北斗應用深度融入國民經濟發展全局。一是要完善產業創新體系,二是要構建融合應用體系,三是要健全產業生態體系,四是要建設全球服務體系。據悉,為有效保障四大體系建設,行業主管部門將從加強統籌協調、健全法律法規、完善標準規范和加強宣傳推廣著手,出臺一系列保障措施和服務舉措,同時加強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強化政府引導作用,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推動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