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感受數字經濟活力
支持30種方言混說的語音大模型,提高語音客服的溝通效率;依靠算法模型,智能機器人進行課業輔助和實時陪護;通過大數據賦能,提高醫療診斷準確性和藥物有效性……在5月24日至25日舉行的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一系列創新成果與應用集中亮相,展現出數字經濟的活力。
本屆峰會是國家數據工作體系優化調整后,首次舉辦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相關部門將從多方面發力,持續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交易政策文件,釋放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
先取豆磨豆,再燜蒸沖泡,遞給觀眾一杯咖啡后,還能清洗杯子——這一系列的手沖咖啡制作流程,全由一個雙臂六軸機器人完成。在峰會現場體驗區,各類AI機器人成為當仁不讓的“人氣王”。
“這個機器人身上集合了網絡、算力和AI等領域最新技術,基于數據沉淀和智能算法,它還開發出了多模態大模型等能力,能滿足娛樂互動、家務協助、家庭陪護等需要。”中國移動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數字技術創新成果涌現,離不開數據要素的支撐。國家數據局在峰會上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數據生產總量達32.85ZB(1個ZB約等于十萬億億字節),同比增長22.44%。
與此同時,數據資源開發能力持續增強,為智慧城市建設運行、工業互聯網開發利用等數智化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原料”。
展區內,中國聯通茶葉智能產線吸引了眾多參展者。從平板電腦上選擇茶葉種類、數量、外包裝要求等“一鍵下單”,機械臂可自動取茶、封裝、鐳刻合蓋、輸送到儲物柜,無人化柔性生產一氣呵成,幾分鐘后就為體驗者提供一份專屬定制茶葉。
“基于海量數據分析和大模型處理,企業構建自動化工作流程,減少人力需求,提高生產效率。”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中國聯通打造了元景“1+1+M”大模型體系,供行業進行大模型開發,深度賦能服裝、汽車、裝備制造等領域。
公共數據關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中國電子云數據運營業務部總經理宋超介紹,中國電子云正加快建設政府和企業數據運營基礎設施,通過連接數據交易所、企業、政府等需求端,加快數據要素在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領域釋放價值。
為激發數據要素潛能,落實《“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峰會上國家數據局會同多個部門發布首批20個“數據要素×”典型案例,涵蓋了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12個行業和領域,通過典型經驗做法,進一步促進數據要素開發利用。
不過也要看到,我國海量數據和豐富場景優勢潛力還需進一步釋放。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工作組在峰會期間發布的《全國數據資源調查報告(2023年)》指出,目前還存在數據生產總量大但有效供給不足、算力還需適度超前布局、數據多元流通模式待完善等挑戰。
多部門表示將進一步發力,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優化升級,深挖數據要素價值。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說,將推動數據基礎制度創新突破,支持城市結合自身實際,加快推動數據資源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數據基礎性制度落地,構建動態更新、分類分級的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數據要素高效流通使用。
圍繞進一步打通數據流通大動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將加快5G、千兆光網等規模部署,加強6G研發。加快布局智能算力基礎設施,推進算力互聯互通。推動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等賦能新型工業化。
數據要素開發利用離不開各類經營主體的積極參與。“企業通過數據資產價值釋放、增值、變現,加快業務和管理創新。”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副董事長、總經理龐松濤說,浪潮云洲將基于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起“采數、算數、用數”體系,賦能園區集群、大中小型企業,提高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能力。
“我們將積極參與國家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提供數據確權登記、數據融合計算、可信數據空間等功能,支持數據匯聚流通和開發利用。”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說。(記者 郭倩 董建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