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舉行“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場景應用對接會
5月27日下午,青島“AI+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場景應用對接會在青島市市級機關會議中心舉行,會議以“AI賦能海洋 ?場景催生新質”為主題,設置主辦方致辭、人工智能大模型推介、場景介紹、研討交流等環節,匯聚自然資源部北海局、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國家海洋科技中心、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國家氣象中心,山東海事局,青島市有關部門、區(市)、功能區等相關負責同志,華為、騰訊、抖音、科大訊飛、國實科技等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30家頭部企業技術提供方和中船集團、海油工程、山東港口等海洋領域50家重要企業應用場景需求方進行精準對接,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創新應用與發展,幫助更多大模型創新應用快速落地和市場化、產業化,共促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市委常委、副市長耿濤出席會議并致辭。
搶抓時代風口,首度開創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陣賦能海洋“千行百業”先例
2024年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爆發年,各地正在搶抓風口、加快布局,據中央網信辦數據,目前全國已備案117個大模型,大模型領域已經呈現“百模大戰”態勢。從世界范圍來看,通過建立系統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陣賦能海洋發展的還沒有先例。可以說,青島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填補了全球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相關產業賽道、發展模式、組織形式等領域的空白。
會上,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耿濤在致辭中說,青島具備發展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良好條件和突出優勢,當前正在加快打造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努力在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中走在前列。下一步將用足用好現有的海洋產業基金,研究設立海洋大模型產業基金,積極出臺相關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團隊、個人參與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發展。誠摯歡迎國內外海洋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企業家關注青島、支持青島、投資青島,共同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高地,為培育海洋領域新質生產力、服務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青島市海洋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孟慶勝推介了全國首個系統謀劃和推進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區的指導性文件——《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對青島搶占人工智能新領域新賽道具有重要意義。據介紹,青島將聚焦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關鍵要素支撐地、頭部企業集聚地、應用場景示范地、產業生態優化地五個目標,實施五項行動,促進“人工智能+海洋”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
引領行業未來,創新啟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推介和場景發布“集中對接”模式
會上,組織開展了大模型產品和場景的集中發布和推介,這在全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尚屬首次,必將有力促進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與相關領域的耦合融合、聚變嬗變和迭代升級,推動海洋領域實現深層次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
在推介環節,來自華為集團、清華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青島國實研究院的專家分別對“盤古”海洋大模型、“AI-GOMS”大模型、“羲和”海洋預報大模型、“問海”大模型進行了推介,展示了各自在海洋大模型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和應用案例,凸顯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海洋領域的應用潛力和廣闊前景。比如,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復旦大學、中南大學聯合開發的“羲和”海洋預報大模型具有性能高、速度快、時效長、架構新的特點,該模型在海水溫度剖面、鹽度剖面、海表流場、海平面高度等評測要素上,比當前世界主流的業務預報系統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單塊GPU卡上平均僅需3.6秒即可完成1到10天的全球海洋環境逐日預報,比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快1000倍以上。模型可生成長達60天的海流預測結果,且準確率優于世界先進的海洋環境業務預報系統PSY4的10天預報結果。
青島的本土科研單位也在本次會議上大放光彩,將最新的人工智能成果進行了展示推介。由青島國實科技集團開發的“問海”大模型通過融合先進人工智能技術和海洋動力學理論,以全球海洋再分析數據集作為訓練數據,結合窗口注意力機制算法,顯式嵌入了大氣對海洋的驅動作用、地形對海洋的約束作用以及海水運動的緩變特性,相較于數值預報模型在計算效率方面提升了1000倍,極大地節省了計算時間和能源消耗。
會上,還進行了海洋人工智能場景推介,國家氣象中心、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阿里云智能集團、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等單位圍繞各自需求進行了大數據場景發布,會場多家大模型開發方和應用方對面交流對接,共同探討數據模型開發應用合作。與會人員還圍繞智慧港口建設、生物醫藥研發、海洋管理治理等多個領域,詳細探討了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具體應用場景,為參會人員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海洋人工智能的難得機會。
廣泛鏈接資源,打造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化落地“智產融合”樣板
今年以來,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將海洋人工智能作為重點產業之一開展精準招引,聚焦人工智能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促成一批合作成果。在5月27日上午舉行的2024“嶗山問海”海洋創新發展大會上,“藍色循環”項目等13個重量級海洋項目成功簽約,涉及海洋食品、海洋裝備、海洋生態治理、現代航運服務、海洋新能源、智慧海洋等多個領域,青島海洋產業發展再添新引擎。比如,新簽約的“藍色循環”項目,將在青島設立“藍色循環”全球執行總部,落地“北大—藍景數字化轉型聯合實驗室”,并以此為主體培育上市,建設“海洋可持續發展產業園”,生產制造“海洋云倉”、海洋塑料廢棄物高品質再生粒子、海洋生物制劑“互花米草素”、AI遠程醫療眼鏡等,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值12億元。又比如,鴨嘴獸集裝箱數字化平臺項目,將在青島設立鴨嘴獸北方業務總部,逐步整合旗下駁船、涉外海事、資產管理、卡車銷售、新能源充、換、儲運營等一攬子項目落戶,并與復旦大學合作,研發集裝箱檢測機器人,實現集裝箱智能化監測。一個個實打實的項目,成為海洋人工智能賦能海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真實寫照。
會議還設置了場景應用研討交流環節,來自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專家對大模型落地路線圖作了介紹,與會部門、高校和科研院所、頭部企業圍繞場景開發與應用開展研討交流。與會單位表示,將持續迭代優化海洋大模型,以用戶反饋、市場變化為導向提升性能,密切關注國際先進大模型技術動態,將先進技術移植升級到海洋大模型,合力推進青島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區建設。(編輯 王宇)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