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說,如果遲遲等不來結局,你會一直讀下去嗎?如果這樣的小說還要按章節收費,你會愿意為它埋單嗎?最近,有讀者反映,在某網絡文學平臺,一部小說連載3000多章仍然沒有結局,為解鎖最新章節,自己已花銷700多元。
欲知后事,只能通過付費層層解鎖,網文平臺這種“誘餌式”收費模式看似抓住了商機,實際失去了人心。有的連載小說全部讀完需要花費好幾百元,比精裝實體書、電影票、網劇會員還貴。消費者起初會為好奇心埋單,一旦算明白這筆賬,難免會對付費模式產生質疑和不滿。
網文跌宕起伏的情節、沖破限制的想象力、接地氣的表達以及與作者互動甚至共創的樂趣,總能讓讀者牽腸掛肚、欲罷不能。為網文付費更像是粉絲經濟的產物。作者靠優質內容圈粉,平臺借力使力,共同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
不過,內容付費關鍵在“內容”,“誘餌式”收費不利于優質內容創作,還容易滋生怪相:比如,一些網文為博眼球,故事初期往往節奏快、內容精彩,后面則敷衍了事,虎頭蛇尾。另外,網文平臺通常會在劇情即將達到高潮時設置收費卡點,導致作者把主要精力花在“卡點”上,不求內容過硬,只求付費轉化,讀者自然難以感受到物有所值。
在內容付費領域,“誘餌式”收費套路廣受詬病,比如網絡電影試看6分鐘、音樂平臺升級會員才能解鎖更高音質等,這些規則都是追求平臺利益最大化的產物,容易引發用戶不滿,甚至用戶流失。
互聯網時代,人的時間和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內容產品稍不留神就有被替代的風險。無論是影視、音樂,還是游戲、閱讀,都得拿出“十八般武藝”。用什么留住老粉、圈住新粉?與其精心設計“誘餌”,不如拿出“干貨”,把選擇的權利交給消費者。
內容創作精細化。年輕化的互聯網讀者更愿意以“短平快”“碎片化”的方式來迅速獲得情緒共鳴。在此背景下,短故事在網文賽道崛起,只需兩三萬字,將核心情節進行濃縮表達,就能實現過往小說動輒10萬字的文字價值轉化。網文市場要關注當下年輕人注意力短缺、閱讀時間縮減等變化,為用戶提供更加精細化的閱讀服務。
版權運營多元化。如今,“看”已經不是閱讀的唯一方式。“耳朵經濟”也成為網文IP開發的重要形式。優質網文IP還成為影視改編的源頭活水,爆款頻出。數據顯示,我國網文IP市場規模年增長超百億元。尋求商業價值最大化,不妨在優質IP打造上下功夫。讓作品以多元形態呈現,進一步延長作品生命力、擴大影響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