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進入了動蕩變革時期,其特征是不確定、不穩定和不可控。從外部因素來看,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第一,大國“負和博弈”引發全球政治、經濟消極互動。當前世界現實主義、自由主義抬頭,這對于整個文化產業都影響巨大。
第二,全球經濟增速下行并進入中低速增長軌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一直處于動蕩之中。有些人認為世界經濟進入了衰退期,其實并不是,從數據來看只能說世界經濟進入了中低速增長軌道。
對于中國來講,我們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面臨著轉移的壓力。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增長1.9%,中國成為一些主要經濟體的最大貿易伙伴。但是到了2022年,情況有所變化,美國成為歐盟的最大貿易伙伴。所以,產業鏈、供應鏈的轉移,對我們確實有一些影響。但是,就工業體系的完整程度而言,中國目前已處于世界第一的位置。
在投資方面,以現在的世界經濟形勢而言,有兩個問題存在:第一,投資不知道往哪里投;第二,不敢投資。那么,在這種大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自然會受到影響。
第三,科技革命重大突破聚焦數字化和去碳化。從技術方面來看,科技革命創造了一個新的市場。在這個新市場,我們應該聚焦兩個方面:一是數字化;二是去碳化。
數字化是指人類的一切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都會和數字化產生聯系,并融入其中。去碳化是指人類的發展要可持續。比如,我國的氫能源技術發展飛速,尤其是近年來政府對氫能源技術的支持和社會的環保意識逐漸提高,促進了我國氫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
關于數字化,我提兩個概念:元宇宙和ChatGPT。ChatGPT是人工智能,其實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工智能一詞就進入大眾視野,由于當時在技術方面還不太成熟,所以一直沒有真正火起來。直到ChatGPT的出現,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說到了新的階段。當人工智能能夠進入深度思考、深度學習的時候,就能在更大的范圍解決或者替代人的一些功能。
元宇宙是人類運用數字技術構建的,由現實世界映射或超越現實世界,可與現實世界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科技革命對我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比如,我們用的智能手機里的許多應用都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
第四,氣候變化成為全球問題治理的主色調。近年來,極端天氣越來越多,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影響非常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
第五,多國政治社會矛盾持續累積。當前逆全球化、民粹主義抬頭,世界局勢進入動蕩期。
文化產業自身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中國的文化產業是伴隨著中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成長起來的。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出臺。該文件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文化部門管理的文化產業增加值至少翻一番的目標,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們對文化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有了新的認識。就當前而言,文化產業應當回歸它的主體——文化性上,不能一味地娛樂大眾。2018年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明確指出,“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工作”,“中央宣傳部統一管理電影工作”。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產業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也就是說,我們要對文化市場進行規范和整頓,要把不合規的、不健康的文化剔除出去。
當前,科技發展是文化產業重要的賦能點,也可以叫支撐性的力量。所以,北京提出要堅持“科技為文化賦能、文化為城市賦能”。比如,之前一些城市本身具有文化景點,但是因為宣傳不到位沒有獲得關注。現在,新技術的出現和交通信息條件的改變,這些地方就獲得了更多的關注,關注多了發展機會就會增多。
(根據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規劃發展處處長吳錫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中國文化產業及北京文化產業發展》摘編整理)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