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全面恢復國際郵輪運輸以來,積累多年的郵輪旅游需求集中釋放。以上海、天津南北兩大郵輪母港為代表,近期,郵輪出游人群絡繹不絕,消費活力盡顯。展望未來,郵輪業加速躍升拓展新質生產力,將助推我國文旅消費及高端制造業乘風破浪,奔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郵輪出游再現熱潮
2月14日,愛達郵輪旗下“地中海號”郵輪載著1600名游客返航回到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同日,這艘郵輪又開啟新航程。下船與登船的游客交織。
推著行李箱步入天津國際郵輪母港大廳,面對熙熙攘攘的人群,劉女士的兒子格外興奮:“能看大海,還有游樂場玩,太贊了。”劉女士說,一家三口是第一次體驗郵輪出游,主打的就是放松,“不想擠旅游景點。”她表示,如果旅程滿意,會考慮夏天帶老人乘坐郵輪出游。
為提高旅客的查驗通關效率,天津邊檢總站東疆邊檢站前置引導、加開通道早做準備。執勤二隊教導員畢琳琳說:“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為廣大游客提供更舒適的郵輪出行服務,助力郵輪經濟復蘇。”
類似的場景還發生在上海。2月22日清晨,搭載3900余名游客的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緩緩抵達,與“鼓浪嶼號”“藍夢之星號”兩艘郵輪一同靠泊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而在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碼頭,郵輪“歐羅巴號”已于21日靠泊。這是2023年我國全面恢復國際郵輪運輸以來,上海郵輪口岸首次迎來國際郵輪四船同靠。
2023年以來,我國郵輪業逐步走上復蘇軌道。去年6月18日,招商維京游輪“伊敦號”首條國際航線從北外灘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出發。不久后的8月11日,藍夢郵輪“藍夢之星號”開啟文化和旅游部發布《關于恢復旅行社經營中國公民赴有關國家和地區(第三批)出境團隊旅游業務的通知》后國內出境游郵輪市場發出的第一條國際航線。在上海、深圳郵輪港口試點恢復國際郵輪運輸的基礎上,去年9月,交通運輸部全面恢復進出我國境內郵輪港口的國際郵輪運輸。
自此,郵輪復航之路越走越寬。2023年9月底,愛達郵輪 “地中海號”、東方郵輪“夢想號”紛紛開啟以天津為母港的國際郵輪航線。2024年1月1日,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從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正式開啟商業首航。今年春節期間郵輪業更是實現“開門紅”,為郵輪經濟的復蘇開了個好頭。
郵輪經濟有望開啟“黃金十年”
“我對中國郵輪經濟發展前景始終充滿信心。”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游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坦言,經過今明兩年培育,中國郵輪將邁入高速發展的第二個“黃金十年”。這一觀點得到了很多郵輪從業者的認可。
郵輪經濟被稱為“水上黃金產業”。從2006年我國郵輪業開啟母港市場開始,實現高速發展,國際郵輪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市場。據《2017-2018中國郵輪港口發展年度研究》顯示,從2006年至2017年全年,中國郵輪港口接待郵輪總量達到5807艘次,接待出入境游客量達到1813.54萬人次。
然而,隨著航線單一、包船運營品質難以保障以及低價競爭等多重因素涌現,郵輪業增速隨之放緩。
去年恢復運營以來的火爆狀況,讓郵輪行業看到了曙光。知名郵輪企業皇家加勒比全球高級副總裁、亞洲區主席劉淄楠感慨頗深:“我們今年郵輪母港航線是4月27日上海始發的‘海洋光譜號’,開售頭三天消費者反應火爆,首日船票預訂量是歷史最高水平的兩倍,而且消費者已經開始超前預定明年1月出發的郵輪航線。”
劉淄楠透露,今年春節期間“海洋光譜號”在新加坡運營,隨著中國和新加坡互免簽證政策的實施,不少中國游客前往東南亞游玩,順便乘坐郵輪,放松又愜意。
“從郵輪數量上看,2024年中國郵輪行業正在經歷顯著的增長。”專注郵輪經濟研究多年的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授葉欣梁也看好中國郵輪經濟前景。他表示,國際郵輪協會預計,2024年中國將有更多人次乘坐郵輪,增速有望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麥肯錫預測,中國郵輪市場將在2025年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郵輪旅游將成為越來越多中國游客的出游選擇。
郵輪市場復蘇離不開政策護航。去年以來,交通主管部門發布《國際郵輪運輸有序試點復航方案》,上海市政府推出《推進國際郵輪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海行動方案(2023-2025年)》,青島市出臺《青島市郵輪旅游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一系列政策釋放積極信號,為行業注入了發展動力。
隨之而來的是行業跟進。皇家加勒比率先完成2024年國際郵輪航線的在華部署,執行從上海和香港出發前往東京、神戶、熊本、沖繩、濟州、芽莊等多地的郵輪度假航線;MSC地中海郵輪“榮耀號”將帶領游客探訪福岡、鹿兒島、大阪、沖繩、下關等熱門郵輪目的地。
有觀點認為,老年人更偏愛郵輪旅游。但從不少自媒體“達人”親身體驗及郵輪母港現場觀察會發現,不少國內年輕人也對這種新潮的出行方式偏愛有加。
記者曾登上“海洋量子號”郵輪體驗。相對于抵達日本、韓國港口靠岸后的登島旅程,郵輪本身的旅游體驗感也很豐富。無論是中西各色餐飲、輪滑秀、百老匯歌劇等表演,還是泳池、碰碰車、游戲室等娛樂設施,再加上面對廣闊大海的心曠神怡,郵輪旅游方式的“慢節奏”令人感到放松,老少皆宜。
國際郵輪協會發布的《2023年郵輪行業現狀報告》認為,年輕客人將成為郵輪市場未來發展的主力。皇家加勒比的預訂數據顯示,2024年航次預訂的客人平均年齡與2019年同期相比,降低了2.6歲,25-55歲預訂客人的占比增長了20%。年輕一代游客更加注重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旅行體驗。為此,“海洋光譜號”上配備了甲板跳傘、海上攀巖等令人腎上腺素飆升的運動項目。年輕人的熱衷將為這一出游方式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延伸拓展郵輪經濟新空間
過去,在豪華郵輪市場國內郵輪公司望塵莫及。隨著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面世,國內郵輪經濟前景更為寬廣。
“愛達·魔都號”總噸位13.55萬噸,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大吃水8.55米,最大航速22.6節,一眼望去高達16層,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
如此一艘龐然大物好比是一座現代化的海上“移動城市”,在大海航行中要經受住風浪考驗,在有限的空間實現繁雜的功能,更要為游客提供舒適的度假體驗,難度可想而知。它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裝備建造能力和綜合科技水平。
隨著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交付,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說,中國已具備同時建造航空母艦、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郵輪的能力。這意味著我國集齊了這三項造船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也是我國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鄭煒航認為,要奔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就要在產業鏈供應鏈上全面發力。郵輪旅游市場要形成船型多樣化、航線多樣化,郵輪人才能供應全球市場,郵輪食品、酒店用品形成規模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
葉欣梁建議,產業鏈上游,要加強郵輪自主創新體系建設,逐步提升我國郵輪建造供應鏈本土化率,加快優質高效裝備發展,促進新能源清潔能源技術示范應用;產業鏈中游,完善郵輪產業投資的管理體系,支持我國本土郵輪企業購置新型中大型郵輪,更好地參與全球郵輪市場競爭,提升中國本土郵輪品牌國際競爭力;產業鏈下游,探索國內可停靠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實現郵輪產業可持續發展,帶動內需消費持續擴大。
郵輪供應是郵輪經濟的重要一環。專家認為,可探索建立以港口服務、總部經濟、購物消費、餐飲住宿、休閑旅游等郵輪相關服務為特色的現代郵輪旅游服務業要素集聚區。支持本地企業積極有序參與國際郵輪企業物資供應,培育一批郵輪船供骨干企業,提升國際郵輪公司本地物資及商品的采購比例,建成亞太郵輪船供基地。
“繼續深化郵輪開放發展環境,更好優化郵輪發展監管模式和路徑。”葉欣梁等專家期望,加快建立郵輪運輸、港口、旅游等標準體系,與國際服務標準接軌。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助力我國郵輪市場潛能充分釋放。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