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白居易筆下的繚綾,飄逸如明月當空、飛瀑流泉,曾備受皇室公卿推崇。然而,蒙上歷史的塵埃,此物芳蹤難覓。
1000多年后,在浙江嘉興海寧許村鎮,這一失傳的絲織品得以復原并商品化。憑借現代織機和可降解面料,當地企業織就的繚綾服飾,一件售價高達幾千元乃至上萬元。
“我們聯合考古專家,歷時數月,終于讓繚綾‘重生’。”近日,海寧市天一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魯建平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公司還將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研發新款面料,進軍高端市場。”
許村鎮集聚著1萬多家紡織企業,年產布藝產品28億米。這里已經形成一個以裝飾布、沙發布、織錦緞為主要產品的紡織產業集群。技術與創意,成為當地紡織產品的新標簽。
打磨高精產品“金剛鉆”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許村鎮于1983年建起首家聯合綢廠,此后短短幾年便發展成為嘉興市首個工業億元鎮。多年來,當地致力于推動家紡產業集群機器自動化、數字化,窗簾供應量一度占據國內市場的1/3。
“從家家戶戶開織機起步,本地家紡產業目前分成3個板塊,即家紡、服裝和數字經濟。”許村鎮副鎮長馬明剛介紹,針對企業多、規模小、散而亂的產業現狀,許村鎮著力打造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依托海寧家紡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加速整合設計、研發、電商等資源。
亞運頒獎禮服、織錦掛畫、絲質書籍……在海寧中國家紡城國貿中心(家紡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的時尚面料創新中心內,采用特殊面料織成的服飾、工藝產品琳瑯滿目。
該中心由浙江理工大學技術經紀人與家紡城對接建設。成立3年來,中心與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多所高校以及數十家紡織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開發了上千款面料。
“除了優秀團隊,先進設備也必不可少。”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賀榮說,綜合體采購了亞洲唯一一臺精密加工提花機,可讓面料紋樣每平方米的交織點多達3億個。如此多的紋樣像素點,使得面料哪怕僅用5種顏色的紗線,也能呈現千變萬化的色彩,而且布料質地更細膩。如此一來,企業有了承接高精產品訂單的“金剛鉆”。
把握時尚產業“新風口”
隨著國潮風的興起,精致華美的馬面裙進入大眾市場。去年以來,許村鎮更是因馬面裙訂單火爆而“出圈”。
“買好布到許村,在業內早已形成共識。”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殷曉紅說,“經過40多年的積淀,許村鎮掌握了全球領先的提花面料生產技術,因此才能及時抓住馬面裙這一機遇。我們不是僅憑一時運氣‘接住潑天的富貴’,而是靠厚積薄發,在產業轉型升級這條路上行穩致遠。”
在許村鎮辦企業20多年的魯建平感受到,當地紡織行業從一根紗到成品能形成閉環,產業鏈優勢明顯,為拓展高端市場打下了基礎。2023年,許村鎮的紡織產品出口至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200余億元。
不久前,許村鎮將去年出臺的《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政策意見》升級成2.0版,在鼓勵工業生產性設備技改投入、壯大科技企業等方面加大獎勵力度,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馬明剛說,許村鎮將繼續招商引資總部企業、匯聚設計人才、完善產業配套,緊緊把握市場風向,進行產業外延。
瞄準“高標準培育千億級時尚產業”目標,這座傳統紡織小鎮正在通過提升產品附加值,讓產業煥發新生機。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