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22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6.4%,預計2025年后可達萬億產業規模
逐夢浩瀚星辰,空天信息產業成為新風口
閱讀提示
相較于傳統航天“高、大、貴、少”,現在的商業航天呈現“好、小、廉、多”的特點。空天信息產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冷產業,邊界廣闊、市場巨大。
無人駕駛是全球性的科技攻關熱點和難點,國土環境監測需求龐大,而衛星的精準定位、導航等功能是基礎。4月2日,天龍二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具備對全球非極區進行1:5萬比例尺測繪能力,具備毫米級形變監測能力。
空天信息是構建空間基礎設施,收集、存儲、處理和分析來自空天領域信息并提供多樣化服務的新興產業,是邁入全互聯時代涌現的最前沿新興產業形態。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空天信息產業規模已超4200億元,2017年至2019年間復合增長率約15.5%。2022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6.4%,預計2025年后可能達萬億產業規模。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航天相關企業3.5萬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冊企業2080余家,新增企業增速6.3%。商業航天相關企業融資事件發生160余起,融資金額超400億元。在政策、資本、市場等多重利好作用下,我國商業航天成為新“風口”。
逐鹿蒼穹,重慶躍躍欲試
日前,重慶市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以衛星互聯網為引領的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兩步走”目標:到2025年,創建國家級衛星互聯網產業創新中心;到2030年,全面建成衛星互聯網綜合應用示范區,形成千億級空天信息產業集群。
去年底,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中國復眼”一期工程成功拍攝出地基雷達三維月面圖,這個深空探測雷達來自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拓展了人類深空觀測的邊界。
近年來,隨著類似“中國復眼”這樣在渝搭建的航空航天平臺項目越來越多,吸引了一大批衛星互聯網領域企業來渝聚集,重慶進一步加快衛星互聯網應用多方位布局步伐。
3月2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渝簽下戰略合作重大項目,空間電磁頻譜研究院及低軌衛星星座產業化項目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將帶動重慶衛星互聯網產業能級躍升。
前不久,中國星網集團董事長一行來渝,與重慶就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等多項戰略合作達成共識。隨后,兩江新區啟動建設衛星互聯網產業園,并設立100億元規模的衛星互聯網產業投資基金。
“如果說得益于老工業基地產業底子,讓渝企在國家航空航天產業配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么深耕航空航天領域10多年的積淀,則讓重慶航空航天產業得以不斷發展壯大。”重慶市經信委裝備處負責人如是說。
截至目前,重慶基本形成通用航空“整機+核心部件+配套制造+運營+服務+金融”全產業鏈,通過引進航空發動機、航空材料、衛星通信、商業火箭等一批具有行業重要影響力的龍頭項目,形成了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兩翼齊飛”、航空與航天協同發展的集群式發展格局。
“燒錢”項目,緣何成為商機?
人們印象中,火箭、衛星等空天產業技術門檻高、投入成本大,是有實力的大國不計成本的燒錢項目,為什么如今衛星會成為能掙錢的商業產業?
“衛星產生的數據就像面粉,如果只拿來蒸饅頭很難掙錢。但在設計衛星的時候就考慮到它既成為饅頭也能包餃子烤披薩做蛋糕,那就會產生更大的效益。”海南微星遙感技術公司負責人李騰說,公司“海南一號”遙感衛星數據的產業化應用,每天接收的AIS(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報文數量約有120萬條,一年的數據形成了龐大的全球海上航運數據庫,他們籍此分析全球航運的主要情況、各個航道的忙時閑時等經濟信息,價值很高。
重慶工商大學莫遠明教授稱,空天信息產業具有極高的產業辨識度,能夠帶動形成以設備制造、衛星運營、數據應用服務為主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培育規模龐大、聯系緊密的產業集群,帶動更多就業,匯聚更多人才,助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中低軌衛星通信和地面5G融合的天地一體化網絡,或將構成未來的6G,實現對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任何人無縫覆蓋和接入。
2022年2月27日,安徽“天仙星座”首發星“巢湖一號”SAR衛星升空,與“海絲一號”成功組網,率先實現國內商業SAR雙星組網運行。據中國電科38所所長陳學軍說,“海絲一號”實現了商業SAR衛星數據的國產化,隨著人工智能的賦能和互聯網應用模式的創新,商業遙感衛星的應用將創造更大價值。
“空天信息產業已經走入百姓生活,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院長吳一戎表示,近年來,空天信息產業開始突破商業價值的臨界點,并廣泛應用于應急管理、經濟建設、環境治理、大眾民生等諸多領域,越來越顯示出其廣闊的市場空間。
“導航衛星和遙感衛星政府需求多,通信衛星市場化程度高,經濟體量最大。”中國衛星應用大會主席吳勁風說,誰在空天信息產業上抓住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產業發展上占據制高點,更好把握住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強鏈補鏈,打造全產業鏈新生態
“空天信息產業作為打通天上衛星平臺資源與地上行業應用的承載平臺,它深度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航空航天產業。”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邵宗有認為,數字地球產品對標谷歌地球,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相較于傳統航天“高、大、貴、少”,現在的商業航天呈現“好、小、廉、多”的特點。“這使得空天信息產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高冷產業。”銀河航天戰略合作總經理初肖潔說,越來越多社會資本也正積極參與進來,為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活力。
低軌衛星產業將重點聚焦低軌商業衛星星座構建、運營及數據服務,通過空間數據應用研發,牽引平臺與載荷、數據開發服務,推動國內空間信息應用產業發展,服務“一帶一路”及“全球預報、全球服務”,創造在氣象等相關領域經濟和社會價值。而衛星互聯網產業發展,聚企成“鏈”,助“鏈”成群是關鍵。
記者從兩江新區了解到,產業發展離不開平臺“磁場”效應,早在2012年,重慶兩江新區便成立了重慶兩江航空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采取市場化模式,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聯合創新基地、國家衛星互聯網產業共同體。
“目前,重慶至少有90%的航空航天產業項目落戶新區。”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星網集團等近3028個具有影響力的項目落戶,初步建成航天產業“火箭+衛星”、航空產業“制造+運營+服務”、空天動力“整機+零部件”、高端金屬材料“研發+制造”的產業鏈條,能為空天產業發展提供完備支撐。
“中國正處于消費升級階段,信息服務領域大有可為,但如何把衛星能力真正疊加到C端,還需要產業生態的協同。”邵宗有說,空天信息產業邊界廣闊、市場巨大,只有打破空間軌道和頻段限制,方能真正造福所有消費者。(李國)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