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作為我國經濟的一個晴雨表,直接反映我國經濟的活躍程度。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達600億件,比2019年達到600億件提前了172天。那么,600億件快遞背后,到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一是恢復和穩定消費取得初步成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6.6%。600億件快遞,意味著我國居民消費在穩定回升。比如,全國“五一”期間投遞快遞包裹接近16億件,日均投遞量比去年“五一”期間增長8.78%。
二是快遞業務量的空間結構進一步優化。非省會城市快遞業務量占全國的比重大幅上升,說明我國中小城市快遞能力提升明顯,特別是西部快遞業務量增速占全國增速比例較高,成為全國快遞業增長的亮點。同時,龍頭省份的穩定作用也不容忽視。
三是快遞市場進一步向農村下沉。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在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27萬個村級快遞服務站點,平均每天有超過1億件包裹在農村寄遞。快遞進村極大地促進了農村消費。今年一季度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7%,而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6.2%,鄉村消費呈現出較好的增長勢頭。
四是“土特產”快遞到千家萬戶成為日常場景。對很多人來說,過去遙不可及的各地名優特產,如今可以很方便地宅在家中享用。國家郵政局聚焦做好“土特產”文章,擴大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的覆蓋面和規模,快遞行業與地方特色產業緊密融合,推動農村快遞邁向高質量發展。比如,有的土特產成為網紅產品,帶動全產業鏈銷售收入超過600億元,新增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
未來,我國快遞業的增長點在哪里?其不應僅僅局限于國內發展,同時也要著力提升國際快遞能力。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近2萬億元,2022年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等外貿新業態進出口規模超過3萬億元,占我國外貿的比重超過7%。截至2022年年末,我國已與超過15個國家簽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合作諒解備忘錄,與20多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面對國際快遞企業對我國國際快遞市場份額的影響,有關企業應積極貫徹“快遞出海”戰略,加快全球布局,推動東南亞地區等“主戰場”業務精細化,加快對歐洲、拉美、非洲等新細分市場的拓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荊林波)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