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2月4日電(記者王立彬、鄭夢雨)自然資源是高質量發展的物質基礎、空間載體和能量來源。我國將堅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4日在首屆自然資源與生態文明論壇上說,通過深入推進“多規合一”改革,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我國加快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通過劃定“三區三線”,確定18.65億畝耕地、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劃定陸域和海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19萬平方公里。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就要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圍繞“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施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我國組織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完成治理面積8000萬畝,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近435萬畝,整治修復海岸線2000公里,修復濱海濕地60萬畝,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紅樹林面積凈增加的國家。
節約資源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根本之策。通過實施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2022年我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較5年前下降18.9%;嚴格管控圍填海,確保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支持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發展,制定實施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產權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基礎性制度。我國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建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統一報告制度。
王廣華說,我國將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行動,參與國家管轄范圍外海域生物多樣性養護與可持續利用國際協定等磋商,開展深海、極地科學考察,加快建設我國第5個南極科考站,為全球生態環境監測、氣候變化研究和可持續發展規劃提供服務。
在浙江安吉余村召開的本屆論壇,由自然資源部、浙江省人民政府等聯合主辦,主題是“推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