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而資本市場憑借其資金融通、資源配置等功能,在服務鄉村振興、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2月21日由新華社受權發布。這份題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的文件提到,“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
董忠云認為,資本市場可以通過加強對鄉村產業的融資支持,助力相關企業通過IPO、發債、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融資,以及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加快推進產業優質資源整合,持續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力,進而帶動農業產業的升級改造,加快構建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此外,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受多種自然因素影響,通過資本市場的期貨、期權、保險等多種金融工具,可以對自然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這對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金融社會資本或企業參與農業農村投資,主要還是看資本如何與土地相結合,提高土地和資本的產出效率和投資收益”,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在土地流轉和拍賣等制度安排方面,可以借鑒資本市場發展經驗,有序設立交易場所,發揮交易的信息充分性,減少搜尋和交易成本。不過,目前并無必要將土地交易納入資本市場的場內交易中。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近兩年,頂層設計高度重視推動資本市場服務鄉村振興戰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優化‘保險+期貨’試點模式,繼續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2020年4月份,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明確,“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投融資需求”。2020年7月份,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引導龍頭企業采取兼并重組、股份合作、資產轉讓等形式,建立大型農業企業集團,打造知名企業品牌,提升龍頭企業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帶動能力”。
談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政府等各方還應如何引導“資本市場下鄉”?董忠云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發揮鄉村產業與資本市場之間的橋梁作用,促進雙方的合作對接。一方面,各地政府應聯合各金融機構,通過金融知識下鄉等舉措加大宣傳力度,普及資本市場的作用和相關知識,增強“三農”對資本市場的認知,普及借助資本市場來加快自身發展的理念。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可借助自身信息優勢,深入梳理和挖掘區域內的優質企業和投資項目,并積極對接金融機構,讓資本市場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引導資金投向支持鄉村振興的領域。
“此外,在促進資本下鄉的同時也要注重資本規范運作與相關風險防控,避免耕地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董忠云舉例,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也提出,“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等。
在陶金看來,金融資本進入農業農村的正確“打開方式”,不在于資本如何運作,而在于農村的資源如何更加市場化。農村土地產權的現代化改革是資本順利進入農村的前提。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已經初步健全,但還需進一步開展更加市場化的制度改進。政府可通過財政投入和政府基金進行引導,但市場化的合作必須占主導。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