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年國內外形勢復雜,很多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尤為重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更加要求各級政府部門積極主動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市場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然而據《半月談》報道,時至今日,在一些地區和部門仍在滋生變了味兒的政商關系:有的政府官員精通“空手道”,企業給錢送禮就“親”,不給不送就“清”,親疏關系明碼標價;有的政府官員擅長“金鐘罩”,與圈子內的企業相處親密,與圈子外的企業分得格外清楚;有的政府官員習慣“打太極”“踢皮球”,對企業表面態度親切,辦事卻推諉拖拉……
政商關系古已有之。從百姓的角度看,政,無外乎政府機構,掌握權力;商,也就是商賈企業,擁有資金——簡單來說,政商關系就是“權”和“錢”的關系。有人所說,能否處理好政商關系,往小處說關系到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往大處說則影響到民族興亡、國運盛衰。
早在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使用“親”“清”二字系統闡述了新型政商關系。親,本意為感情深厚,關系密切;清,一般是沒有混雜之物,引申為廉潔等意??倳浻眠@兩個字,為政商關系明確了原則、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理解“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簡單來說,“親”是有底線的“親”,“清”是有原則的“清”。
所謂“親”,就需要各級部門、黨員干部切實提高服務意識,以好朋友的姿態真正了解企業所想、所需,并及時提供精準到位的服務。特別是在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企業家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用真心實意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而“親”的底線就是依法依規、公平公開,決不能毫無顧忌、不分彼此,甚至私相授受, 形成“利益同盟”“圈子文化”。
怎樣才能不逾越“親”的底線?“清”至關重要。秉持“清”的原則,要求政商二者在“親”的基礎上保持適當的距離,真誠坦蕩在桌面上討論問題、解決困難。然而在報道中說,一些黨員干部面對企業“油鹽不進”,以“甩手掌柜”“軟拒絕”等方式將企業的一些正常訴求拒之門外,該見的人不見、該辦的事不辦。這樣的做法“清”是“清”了,但完全是一種“置身事外”的“清”,對企業訴求、地方發展完全是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從根子上說,屬于典型的不擔當、不作為。
送錢“親”,不送“清”;圈內“親”,圈外“清”;只求“清”,從不“親”——從報道來看,這里面所提到的現象無非是以“親”為借口,謀一己私利;以“清”為理由,行“不為”之實。這不但與新型政商關系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馳,更違背了黨紀國法。
讓政商關系回歸本真,關鍵在于各級職能部門和黨員領導干部嚴格守好政治底線,做到既不逾越制度紅線,不以“權”逐“利”;又要強化擔當作為意識,秉承公心為企業辦實事。做到這一點,必須扎緊制度籠子,既要堅決查處以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賄賂、吃拿卡要等違紀違法行為,也要對不作為、慢作為等“獨善其身”的做法予以及時查處、糾偏。唯有如此,才能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奠定堅實基礎,引導、規范各級政府部門做到親而有度、清而有為。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