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候變化角度看,森林有著重要碳匯作用,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和最經濟的吸碳器,對調節氣候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應對氣候變化的“利器”是對大氣中碳的強大捕獲和存儲能力。可以說,森林當之無愧成為“氣候保衛戰”的排頭兵。而草原是我國僅次于森林的第二大碳庫,其碳匯作用也不容小覷。
在當前“雙碳”戰略目標下,碳匯激活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等生態系統潛能,尤其是資源占比很大的林草碳匯,已成為撬動綠色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幾年在林草碳匯方面已經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畜牧大縣草原碳匯交易引關注
在2023年新疆旅游發展大會暨“新疆是個好地方”旅游推介會上,阿勒泰地區的阿勒泰市獲授“中國天然氧吧”和“避暑旅游目的地”,受到關注。
阿勒泰市為何能一次收獲兩項榮譽?當地生態環境優良,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夏季均溫在20攝氏度左右,這是其明顯優勢。除了氣候適宜,景色優美,很多人或許并不知道,素以“金山銀水”著稱的阿勒泰,還是全國六大林區之一、新疆第一大天然林區。
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合成有機物并“鎖”在體內,釋放出氧氣,達到緩解氣候變暖的作用。同時,森林枯枝落葉和根系凋落物經過微生物分解后,將碳轉入土壤內存儲,能有效減緩氣候變暖進程。從這方面看,阿勒泰空氣清新的“秘訣”就不言而喻了。
不光是阿勒泰市,今年吸引人們關注的還有布爾津縣。
4月,布爾津縣與陜西綠能碳投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西安市正式簽約核證碳單位購買事宜,標志著新疆首個國際自愿減排標準(VCS)草原碳匯項目成功交易,交易額達1976.5萬元。
此次成交的草原碳匯項目開發期為2017年—2021年,通過對退化草原實施保護及修復,草原碳匯量持續提升,在經過計量監測、第三方核證等一系列流程后,將額外產生的碳匯量轉換為可進行價值交易的碳匯產品,并實現草原碳匯交易。
“此次成交的是布爾津縣200萬畝草原碳匯的一期項目,共97.5萬畝,產生的碳匯量為67萬噸。”布爾津縣財政績效評價中心主任舒建忠說,據測算,布爾津縣200萬畝草原碳匯項目在40年項目計入期,將累計產生約800萬噸碳匯量,靜態總收益約2.8億元。
布爾津縣是阿勒泰地區畜牧大縣,有天然草地約1000萬畝。近年來,布爾津縣通過休牧封牧等方式,草原得到休養生息,推動了草畜平衡發展。此次草原碳匯項目成功交易使布爾津縣草原“碳庫”價值得到挖掘,所得收益將投入到退化草原保護與修復建設中,進一步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質量。
全疆多地做起碳匯創新文章
“新疆的林草碳匯開發,目前在全國處于比較靠前的位置,尤其是草原碳匯開發方面,可以說走到了全國前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西北調查規劃院碳匯處處長徐干君說。
作為布爾津縣VCS草原碳匯項目開發負責人,徐干君近年來一直關注新疆林草碳匯開發培訓工作,重點推進阿勒泰地區森林、草原碳匯項目的設計開發。他見證了新疆林草碳匯從無人問津到日漸火熱的轉變過程。
不只是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近年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喀什地區等多地紛紛圍繞碳匯創新做起了文章,將其作為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拓寬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渠道。
2017年,新疆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成立,經營范圍包括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交易、碳資產管理等。在2019年12月成功簽約的一筆林業碳匯交易中,一家企業認購吐魯番市綠園綠化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總價34萬元的林地碳匯產品,此次交易開辟了新疆碳匯交易先河,為推動新疆碳交易市場發展做出有益探索。
2022年,國網新能源云技術新疆有限公司與伊寧市城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伊犁州首個林業碳匯咨詢服務合同,將在伊寧市北山坡生態修復及全民義務植樹基地造林約20萬畝,項目每年可產生400萬元的經濟收益。
2022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2022年度林業碳匯試點名單,新疆天山西部國有林管理局鞏留分局入選。碳匯試點對推動發展新疆天山西部地區乃至整個新疆林草生態系統的碳計量技術、提升區域林草碳匯能力、實現森林“碳庫”價值具有重要作用。
喀什順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7月,是一家以喀什地區為主要市場的碳資產開發企業。公司總經理陳閆涵表示,公司已經在喀什地區投資200多萬元,完成了森林碳匯開發數據摸排,初步預計可開發量在30萬畝。
“幾年前 我到新疆講課,幾乎沒人相信碳匯交易能賺錢,大家都覺得不靠譜。”徐干君說,傳統林草保護和修復建設,由政府撥款,當栽樹、退化草原修復等完成后,項目也就結束,沒有人知道植被生長過程中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更不可能拿去交易獲得收入。在這種傳統模式下,生態治理可以實現生態價值,卻實現不了經濟價值,各地由于缺乏持續的資金投入,無法形成可持續的生態治理。
“目前我國正在抓緊啟動全國統一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各項工作,這讓林草碳匯市場看到了巨大的機遇。”徐干君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試點地區和已經開市的全國統一市場碳價來看,未來碳匯成交量和價格都將處于穩定上升的趨勢,林草碳匯具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抓住碳匯契機,推動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賣空氣也能賺錢,是人們對于林草碳匯的一種形象比喻。
在新疆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會員部部長李毅看來,這種略帶夸張的比喻,吸引了很多投資企業“跑步”進入碳匯市場。
那么,在新疆開展林草碳匯有明顯優勢,現實中又有哪些不足?
“現在林草碳匯市場不規范,很多企業不是開發而是圈地。”李毅表示,一些企業本身并不具備開展林草碳匯開發的能力,在簽下一個項目后,轉手就賣給其他企業獲利。他建議政府部門在選擇合作企業時,要挑選具有一定技術實力的企業。
“很多人對林草碳匯有誤區,以為只要是森林草原都可以拿來開發碳匯項目。”徐干君說,實際上,可供林草碳匯開發的資源非常稀缺,這是因為現有減排機制只針對有人工干預的新造森林和草原。
目前,我國正以提升林草碳匯能力為主線,通過完善頂層設計、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夯實測算方法、啟動碳匯試點、推動交流合作、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等舉措,推進林草應對氣候變化,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大局。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在新疆實施塔里木河流域生態修復工程、天山和阿爾泰山森林草原保護工程等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新疆該如何抓住碳匯契機,推動工程實施?
徐干君認為,小到一根草、一棵樹,大到整個自然生態系統,都有發揮碳中和的價值。新疆應該抓住我國林業碳匯發展契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在具體實施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把碳中和理念融入造林設計、生態修復設計當中,搞清對氣候變化所產生的作用,有多少碳匯量可以交易。通過“系統治理+國土綠化治理+林草碳匯”,真正讓綠色生態有“錢”景,實現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換。
新疆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造林種草、荒漠化治理、提升林草發展質量始終是新疆的重點工作之一。業內人士建議,新疆各地應立足區情、地理氣候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建立以碳匯能力為導向的造林和森林經營模式,積極探索以梭梭、檉柳等為代表的灌木林碳匯開發,積極申報碳匯項目,保持林草生態系統和林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作者:楊濤利)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