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中國500強企業為代表的我國大企業,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創新驅動,加快動能轉換,在做強做優做大方面取得新進展。
新舊動能轉換
創新成效顯現
一是規模穩步增長,效益持續改善。2017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達64.0萬億元,五年來增長了27.9%,邁上新的臺階,而同期美國500強營業收入零增長,世界500強營業收入下降8.6%;2017中國企業500強實現凈利潤2.8萬億元,五年來增長了30.2%,而同期世界500強凈利潤零增長,美國500強凈利潤只增長了8.5%。
二是結構優化勢頭明顯,新經濟新動能不斷涌現。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速連續5年超過制造業企業500強;產業融合不斷深化,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以互聯網平臺、高端服務和智能制造為特征的新型企業不斷涌現。
三是研發強度總體上升,創新成效日益顯現。五年來,中國企業500強的研發投入增長了33.9%,研發強度從1.28%提高到1.45%。2017中國企業500強擁有專利73.7萬件,五年來增長了1.2倍;中興、華為穩居全球企業國際專利申請前兩位;在湯森路透發布的《2016年全球創新報告》中,美的、格力、海爾的創新能力位列全球家電行業前三位。
四是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嶄露頭角。在世界企業500強中,我國內地企業從2012年的86家增加到現在的105家,上榜數量全球第二,其中國家電網2016、2017年連續兩年排名第2位,中國石化排名由2016年的第4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3位。美國今年有132家企業上榜,但數量五年來是零增長。我國企業不僅上榜數量持續增加,很多企業排名逐年較快提升,而且在通訊、裝備、建筑、家電、化工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大企業攻堅克難、不懈奮斗的結果;也是我國大企業積極應對國內外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搶抓發展機遇、著力推進創新升級的集中體現。?
回顧大企業的發展歷程,在滿懷信心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大企業正處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實現從追隨者向領先者的跨越、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依然任重道遠。與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相比,我國大企業在核心技術、標準制定、品牌形象和產業鏈的控制力等方面尚有很大差距,在勞動生產率、資產運營效率、利潤率等效益指標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把握時代機遇
增強發展后勁
本次高峰論壇以“創新敢為擔當,做強做優做大”為主題,就是要引導廣大企業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主攻方向,改善供給質量,增強發展后勁,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取得企業發展新突破。
第一,弘揚企業家精神,主動擔當作為。
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需要由企業家來組織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迅速成長,一大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不斷涌現,為積累社會財富、創造就業崗位、增強綜合國力、促進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廣大企業家要切實增強產業報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闖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擔當、敢做善為;積極響應國家振興實體經濟的號召,堅持做強做優做大主業不動搖,精益求精、埋頭苦干;永葆創新創業激情,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永不滿足、永不懈怠;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部分行業和企業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不可避免,要實事求是,不回避不掩蓋不拖延,千方百計加以解決。國家電網公司著眼大局,積極降低用電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2016年通過電力交易平臺推進企業用電直接交易,為相關企業減少支出306億元。中國石化面對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嚴峻挑戰,充分發揮產業鏈一體化的優勢,上游板塊戰寒冬減虧損,煉油板塊抓機遇創效益,化工板塊調結構拓市場,2016年實現凈利潤83.6億元。國機集團不負使命,通過深化改革和完善機制成功重組中國二重,去年終于使得中國二重扭虧為盈,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國機集團領導集體在這場攻堅戰中經受了勇氣、擔當、能力的嚴峻考驗,把一盤死棋下成了活棋好棋。中國500強企業這種敢于作為、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是推動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值得發揚光大。
第二,強化創新驅動,邁向價值鏈中高端。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我國企業做強做優的必由之路。持續創新發展,是供給側改革的“乘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新能力快速提升;2016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鐵路、核電、第四代移動通信、特高壓輸變電等一系列重大技術取得突破,帶動產品和裝備走向世界。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們還有許多產品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不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工藝,產業升級受制于人。必須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要高度重視品牌、專利等知識產權的積累,在全球產業標準競爭中搶占有利地位;瞄準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加大智能產品和智能制造研發投入;積極響應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推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先進信息技術的深化應用;堅持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雙輪驅動,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應用兩端聯合發力推動企業創新升級。同時,通過激勵機制的建設,鼓勵創新,增強微觀主體內生動力。大中小企業在融通發展過程中都要努力形成高效的技術創新體系,聚眾智、匯眾力提高創新效率。
中國移動牽頭全球5G系統架構標準項目,標志著我國通信企業在全球移動通信技術標準方面正在實現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盛虹集團通過構建完整的生物質合成高分子纖維產業鏈,打破了跨國公司長久以來在該領域的市場壟斷。協鑫集團大力引進全球頂尖人才,通過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突破,不斷推出有競爭力的綠色能源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了向一站式綜合能源服務商的轉變。中國建材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通過持續提升標準不斷引領建材行業產品升級。這些事例表明,只要勇于創新、善于創新,我國大企業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邁進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將企業發展推向更高水平。
第三,優化資產結構,改善供給質量。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到企業層面,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運營效率,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價值。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在持續深化,大企業要著眼長遠,帶頭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不能把化解過剩產能和處置“僵尸企業”當作簡單的短期任務,而是要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產結構、加強技術改造結合起來,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技術水平,實現產業升級;注重發揮產業龍頭的優勢,加強產業生態建設,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從整體上優化產業結構。在當前消費快速升級的背景下,必須瞄準市場需求做好業務深耕,在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含金量上下功夫,積極拓展新的增長空間。要建立適應融合發展的技術體系、標準規范、商業模式和競爭規則,充分發揮互聯網的聚合效應,在平臺優化上下功夫。積極拓展價值鏈,在推廣定制化售后服務、精準供應管理等生產性服務上下功夫。
京東、騰訊等IT龍頭企業分別攜手我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通過強化數據積累、場景應用、精準營銷,提升了金融供給的質量。格力電器以“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為發展使命,在質量、品牌和技術上全面發力,用高品質的產品打造高質量的消費者生活。怡亞通依托高效的供應鏈服務打通品牌生產商和零售終端之間的重重壁壘,以新型流通體系實現優質商品的高效供給。實踐表明,中國大企業在優化供給方面的作用是多維度、全方位的,要繼續發揮好產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和影響力,通過多種途徑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提升和改善供給質量。
第四,牢牢把握“一帶一路”機遇,扎實推進跨國經營。
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奮斗目標。中國企業聯合會的報告顯示,中國跨國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國指數逐年提高。當前雖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企業跨國經營帶來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但是必須看到,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轉。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作為國際合作的新平臺,已經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未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必將迎來快速增長。我們要牢牢把握這個推動企業全球化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順勢而為,系統謀劃,扎實推進。要始終秉持平等互利和開放合作的發展理念,將謀求全球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作為不懈的追求,積極利用全球規則、全球標準、全球資源應對全球化挑戰;牢固樹立國家戰略意識,嚴格遵循國家對境外投資的相關規定,主動將自身發展戰略與國家戰略緊密結合起來,防止一擁而上、惡性競爭,絕不損壞國家長遠利益;增強風險意識,堅持理性投資,拒絕在海外盲目擴張;注重發揮比較優勢,緊密服務國內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的現實需求;尊重東道國法規習俗,積極履行合規責任和社會責任,追求可持續發展,樹立低碳、綠色、環保的企業形象。
當前海外并購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國際化的重要途徑。要著眼于深層次對接高端品牌、核心技術和關鍵渠道,推進企業戰略布局、產業布局和能力結構的轉型;在并購整合中要堅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切忌急躁冒進。吉利控股沃爾沃公司8年來,以技術入股、成立合資子公司等手段充分保護沃爾沃董事會、小股東等各方利益,在集團層面上實現了存量核心技術的共享和未來新技術的聯合研發、聯合采購。只要善于謀劃、耐心付出、合規經營,中國跨國公司一定能夠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態屹立于世界大企業之林。
大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是國家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載體,應更加主動承擔起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繼續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攻堅克難,敢做善為,扎實做強做優做大,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本文根據王忠禹在2017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上的發言整理,有刪節。)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