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30-31日,“2008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暨中國大企業高峰會”在寧夏銀川悅海賓館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轉型中的大企業:新挑戰,新發展》。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本次會議。圖為全國政協原常務副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演講。(來源:新浪財經 任立殿攝)
2008年8月30-31日,“2008中國企業500強發布暨中國大企業高峰會”在寧夏銀川悅海賓館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轉型中的大企業:新挑戰,新發展》。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全國政協原常務副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的演講實錄。
王忠禹(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
各位代表,同志們:
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剛剛閉幕,中國企聯就在這里召開大企業高峰會,同時發布“2008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及其分析報告”,這是對我國大企業發展狀況的一次新的檢閱。奧林匹克運動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從2002年以來,中國企聯每年發布《中國企業500強分析報告》,目的就在于分析研究我國大企業發展的進程和問題,提出努力方向和對策建議,推動企業“做強、做大、做久”。
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借此機會,我代表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大企業的工作做一簡要回顧,并就企業如何做強做大做久,談幾點看法和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我國發展大企業取得顯著成效
我國大企業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在企業橫向聯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不規范到規范、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人們對大企業的認識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務院先后兩次發布有關政策規定,鼓勵企業與企業之間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發展橫向經濟聯合,形成新型的聯合組織。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家有關部門開始醞釀組建和發展企業集團。1991年12月,國務院批轉原國家計委、體改委、國務院生產辦公室《關于選擇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進行試點的請示》,選擇55家企業集團進行試點,標志著我國發展大企業的工作開始起步。1997年4月,國務院批轉原國家計委、經貿委、體改委《關于深化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工作的意見》,對發展大企業的政策作出重大調整。要求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所有試點企業集團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進行規范或改建,建立出資人制度,理順內部產權關系,形成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體制。此后,我國大企業開始逐步走上規范化的發展道路。進入21世紀,在加入WTO后的新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國際競爭壓力,國家再次對發展大企業的政策進行了調整和完善。200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原國家經貿委等8 部委《關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的指導意見》,要求大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符合國際通行規則,提高國際競爭力;政府要按照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為大型企業集團與國外跨國公司開展競爭創造公平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從此,我國發展大企業的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總體上看,在我國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過程中,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一直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30年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大企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規模和實力迅速提高。據有關部門統計,1997年我國營業收入和資產規模均在5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集團共有2300多家,營業收入為2.8萬億元;2006年共有2800多家,營業收入為18.9萬億元。9年間企業平均營業收入年均增長在21%以上。根據中國企聯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發展報告》,2008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為21.9萬億元,是2002中國企業500強的3.6倍,6年間年均增長近24%。二是與世界企業500強的差距明顯縮小。從2002年到2008年,中國企業500強相對于世界企業500強,營業收入所占的比例由5.3%上升到12.7%、勞動生產率的比例由12.9%上升到27.5%。1995年,美國《財富》雜志首次推出綜合排名的世界企業500強,當時我國內地僅有銀行、貿易2個行業的3家企業入圍,最好名次僅排在第207位。在最新公布的2008世界企業500強中,我國內地入圍企業已達26家,覆蓋銀行、煉油、貿易、電信、金屬、汽車等12個行業,最好名次上升到第16位。與此同時,我國民營大企業迅速成長,在2008中國企業500強中占據了大約1/4的份額,聯想集團成為我國第一家進入世界500強的民營企業。三是在國民經濟中的影響力、控制力、帶動力不斷增強,在推動技術進步、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企業500強納稅總額占全國稅收總額的比重,近兩年都超過了35%,反映出我國大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我國大企業的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的一項顯著標志。
二、加快推進大企業發展仍是我國經濟發展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縱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歷程,大企業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國家競爭力。一個國家沒有一批世界級的大型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就無法參與世界經濟的激烈競爭,更談不上在世界經濟中發揮積極影響。因此,我國要真正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科技創新,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把加快推進大企業發展的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英國和法國,與德國非常接近,居世界第四位,許多重要產業的規模居于世界前列,但在世界企業500強中所占的份額,我國與這三個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這種狀況說明,我國經濟的產業集中度不夠高,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戰略性重組,走出一條以大企業支撐支柱產業、以支柱產業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道路,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就大企業本身來說,不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我們面對的競爭對手大都是一些具有較長發展歷史、綜合實力很強的巨型跨國公司,縮小與這些企業的差距,還需要我們繼續付出艱苦的努力。
應該看到,當前我國大企業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都要大。當今世界經濟格局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科技、金融、貿易、投資、知識產權等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經濟增長中的不確定因素日益增多,已經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大企業成長構成重大影響。去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長期失衡的矛盾爆發,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在全球蔓延,以石油為代表的資源性產品價格迅速飆升,通脹壓力加大,對我國企業發展形成很大的沖擊。在國內,勞動力、土地、能源、外匯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我國企業長期賴以保持快速發展的傳統比較優勢正在迅速衰退,高成本時代已經來臨。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十分復雜的局面,各種嚴峻的困難和挑戰接踵而來,對此我們要有正確的估計和充分的準備,切實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更加積極有效地開展工作,化挑戰為機遇,從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努力把發展大企業的事業推向前進。
三、扎扎實實推進企業做強做大做久,提高國際競爭能力
黨的十七大對今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更高的奮斗目標和要求,并強調“鼓勵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這充分表明黨中央對大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待,同時也指明今后我國發展大企業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
加快推動我國大企業的發展,需要政府不斷完善有利于大企業成長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但歸根到底還要靠企業自身的工作。我國大企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總結成長過程的經驗教訓,在繼續做大的同時,加快做強、努力做久,切實提高內在的發展質量和效益。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大功夫、扎實工作:
(一)樹立世界眼光,提高全球資源整合能力
經過改革開放,中國已經成為大國中對外開放和全球融合度最高的國家。即使在本土市場,我國企業也會面臨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在這種新的競爭格局下,我國企業要成為世界級公司,要在主流產業上掌控話語權,就必須將發展眼界擴展到全球。我國企業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年的發展,盡管已經涌現出了寶鋼、中國遠洋、聯想、華為、海爾、TCL、中國建筑、上海汽車等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但與世界領先企業相比,我國企業在規模和全球布局上、在產業價值鏈的參與程度上、在科技開發、創新能力上、在整體的管理水平上等等還有較大差距。我國大企業從市場覆蓋上看還主要以本土市場為主、從資源獲取上還不能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從品牌影響力上還難以形成全球影響,今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有60%多的企業還沒有涉足海外市場就說明了這一點。因此,我國大企業要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首要的就是要具備全球視野,樹立世界眼光。否則,就會進一步拉大與世界領先企業的差距。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是,目前國際分工體系正加速朝著產業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大型跨國公司越來越注重在全球范圍內吸納整合資源,打造全球型的產業鏈和產業網絡,通過掌握技術、品牌、投資、關鍵裝備、關鍵零部件等手段掌控著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和核心企業。我國大企業特別是已經初步具備國際化經營能力的大企業,要著眼于整合全球資源,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增強對所在行業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逐步建立全球化的采購體系、全球化的生產體系和全球化的研發體系,努力成為所在行業的“系統集成者”,形成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能夠對行業進步做出貢獻的國際化企業。
(二)立足自主創新,增強企業發展的技術驅動力
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石。在過去的30年里,我國企業依托引進技術裝備、憑借低成本優勢,雖然在全球產業分工中取得了一席之地,但仍處于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在基礎研發等能夠引導行業走向的核心環節上投入不足,導致對國外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的依賴程度還比較高,收益和規模不匹配。因此,立足自主創新,鞏固提升發展的科技基礎,已經成為我國企業做強做大的關鍵所在。大而不強的企業從長遠來看是沒有生命力的。近年來,中國企聯在開展各項活動中一再倡導,我國企業要勇于跨入自主創新的發展階段,努力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實現企業發展由規模成本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轉變。今年的中國企業500強有433家企業填報了研發投入數據,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32%,比上年的水平有所下降。這其中有企業的產業分布變化、營業收入受價格因素影響過快增長等原因,但也反映出部分企業對研發投入的重視程度尚未真正到位,應當引起高度重視。我國大企業一定要致力于積累深厚的技術資源和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致力于形成對所在行業有重大影響的專有技術和主導產品,切實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走在企業自主創新的前列,真正成為研發主體、新技術應用主體和創新投入的主體。
(三)加強組織管理,提高一體化運營能力
國際上的優秀企業,無一不是通過制度化、組織化的管理獲得持續成長的。目前,我國大企業中國有企業占有很大的比重,即使是民營企業也面臨邁上新臺階的重大挑戰。企業要真正實現長治久安、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建立規范的治理結構、組織體系和管理制度,盡可能減少企業發展對個別人特別是第一把手的過度依賴。要注重優化組織結構,理順各項業務流程,做到崗位職責清晰、辦事程序公開透明;要熟悉和掌握國際通行規則,認真貫徹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等一系列國際標準體系,并根據自身的特點最大限度地加以應用和發展。大企業總部要著力提高戰略、資源、業務、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整合能力,通過資本、戰略、信息、文化、品牌、技術、財務等紐帶把成員企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整體上提高企業集團的競爭能力。中糧集團、中國中鋼、上海實業等企業,圍繞系統集成商的戰略定位積極推進資源整合,形成比較完整的產品鏈、產業鏈、貿易鏈和服務鏈,把生產經營、資本經營、知識經營、跨國經營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企業一體化運營的能力,他們的探索和實踐是值得總結和推廣的。
(四)注重防范經營風險,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相當多的企業失敗教訓表明,對經營風險疏于防范或缺乏有力的應對措施,是企業迅速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大企業一定要高度重視戰略管理,強化系統思考,對發展中的經營風險保持應有的警惕;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育和提高風險管控能力,預防風險發生,降低風險發生時的影響程度。要著力苦練內功、降本減耗,抓好當期經營;高度重視投資管理,杜絕各種非理性、超能力和非主業的投資,使投資規模與自身的承受能力相適應;對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外部擴張要十分慎重,認真把好事前、事中和事后各個關口,同時要加強并購重組后的整合管理;要始終高度重視資金管理,通過加強預算控制、現金流管理、資金集中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規范對外擔保等手段,謀求長期動態資金平衡,嚴密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我國部分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中石油、廣東核電、中海油等企業健全工作網絡、搭建內控體系框架、構筑風險管理的三道防線,著力打造企業的“健康工程”,其經驗值得學習。
(五)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高企業聲譽
樹立“企業公民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提高企業經營的道德水準,已成為全球化時代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在我國,促進社會和諧、建設生態文明、維護市場秩序,需要企業采取更加積極的行動,特別是大企業要在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構建新型勞動關系、依法誠信經營、服務社會公益等方面繼續發揮領頭、表率和示范作用。2006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發布我國首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到2007年底已經有60多家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把社會責任的理念和要求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全過程,贏得了社會廣泛贊譽。在今年的抗雨雪冰凍災害和抗震救災中,我國廣大企業全力投入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展現了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實踐表明,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認真協調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有利于贏得客戶信任,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社會聲譽。我國許多大企業堅持“以德治企”,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也有獨到之處,要善于總結經驗,盡快擺脫在社會責任方面單純追隨者的角色,積極參與全球性的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制訂,爭取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話語權,把企業的社會責任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同志們,中央一再強調,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緊緊抓住而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F在8年時間就要過去了,今后十幾年是發展大企業十分關鍵、十分要緊的時期。廣大企業特別是處于領先地位的大企業,應當以振興國家為己任,樹立遠大理想,腳踏實地工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基本實現現代化,做出應有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