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并寫入黨章,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重點。鄉村要振興,縣域是主載體主陣地;城鄉要素有序配置,縣域為中心樞紐,法治政府和合規主體是關鍵。鄉村如何實現真正的振興?怎樣保證相關政策有效落地?
7月9日下午14:30—16:30,“鄉村振興‘135N’落地詳解及律師的‘36招’”將在中國企業直播平臺啟幕直播。屆時,微笑草帽鄉村發展集團創始人郭輝、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徐永前將分別對鄉村振興“135N”的實施思路及法律支撐方式進行精彩演講,中國網、新華社現場云、中國企業報云平臺、微贊直播、優酷視頻等直播平臺全程直播。
為什么要做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底中央農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2018年中央發出的一號文件中明確回答了為何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一是基于我國的國情決定了鄉村不能衰敗;二是階段性持續發展決定了鄉村必須振興。
在我們國家建立初期,也就是“鄉土中國”時期,農民以農業為主、兼具工匠的角色,此時的鄉土經濟是一種農工混合經濟,這種有機結構基于對土地依賴性,具有流動性低的特點,因此也在鄉村也保持了高度自治的“雙軌政治”秩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開始進入了“城市中國”時期,這一時期是以犧牲環境,以犧牲鄉村發展為代價,一切要素向城市傾斜,高速推進城市化;同時,城市化思維、工業化進入農業農村,鄉村的有機結構被破壞,農業成本利潤率的下降、農村人口的減少、村莊的縮并以及文化的迷失。
目前,中國已經由以農為本的“鄉土中國”轉型為“城鄉中國”。在此結構下,農二代離土離村,而城市資本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對流增強,城市對鄉村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二三產業開始在更高層次上融合發展,這些改變導致農業產業的功能、形態、發展方式發生了變化,鄉村制度及治理體系隨著村莊功能的演化而產生了變革,城市文明與鄉村文明開始共融共生。鄉村生產要素的組合方式已經由低級轉向高級,不僅要建設工業化、信息化的城市,也要建設新時代的農村,各類高效率的鄉村產業應運而生,比如:現代種養業、加工流通業、休閑旅游業、鄉村服務業、鄉土特色產業、鄉村信息產業、鄉村新業態園區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說,即使將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一切源于土地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而農村改革是從調整農民與土地的關系開啟的。
城市中國”未來轉型成功并進入“城鄉中國”階段,打通城鄉的制度改革是關鍵,土地制度的系統性改革是關鍵之關鍵。現行農村土地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問題日益顯現。為此,《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做出了相應的制度安排:
一是推進土地與經營制度改革促進農業現代化;二是土地征收制度不完善,因征地引發的社會矛盾積累較多;三是農村集體土地權益保障不充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能與國有建設用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土地要素市場的城鄉統一,促進城鄉一體化的融合發展;四是宅基地取得、使用和退出制度不完整,用益物權難落實,通過改革促進村莊轉型;五是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之間利益不夠。
土地管理法是調整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和方式的根本大法,通俗的講,土地管理法的調整是在調整社會經濟發展的游戲規則,對應的鄉村振興能夠匹配的概念是經營城市。
新的“土地法”的實施,較大程度解決現行農村土地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問題,并取得了破除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進入市場的法律障礙、改革了土地征收制度、完善了農村宅基地制度、為“多規合一”改革預留法律空間、將基本農田提升為永久基本農田、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土地審批權限、土地督察制度正式入法等七大突破。
縣域鄉村振興“135N”解決方案
郭輝認為,鄉村振興的主戰場是縣域經濟,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義。在他看來,制定以“頂層規劃”和“項目制”為核心的“135N”縣域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并在縣級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正式審定頂層規劃和項目清單,制定三年行動計劃,是突破鄉村振興發展難點的有效措施。
所謂“135N”,“1”即1個縣域鄉村振興的頂層規劃;“3”即圍繞縣域項目清單制定3年行動計劃,將項目清單明確落實各級、各部門,明確資金計劃和資金來源,明確重要的實施節點;“5”即5個方面的主要工作:農業產業鏈建設及產業化升級、農村空間優化和建設、數字農業與數字鄉村、鄉村環境的改善和提升、專業培訓及定制培訓;“N”即N個實施項目:將上述5個方面的主要工作,分解成N個實施項目,形成若干項目清單,以“項目制”推進三年行動計劃的落地實施。
據悉,縣域鄉村振興““135N””方案,是大成律師攜手微笑草帽等鄉村振興機構,以各自核心業務為基礎,立足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出的以縣域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為主要服務內容的縣域鄉村振興解決決案。
郭輝指出,通過“135N”方案的落地實施,將會推動勞動聯合、資本聯合與人本聯合在縣域集聚發展并相互融合,通過空間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最終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135N”方案合規實施操作中需多點發力
黨中央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保障作用。目前,我國鄉村振興領域的法律規則體系已經基本建立。
2018年中央明確要求“強化鄉村振興法治保障。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明確提出完善鄉村振興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確保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得到落實,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促進鄉村振興。與其他涉農法如《農業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共同構成了農業農村法律制度體系。
徐永前表示,依法合規、陽光運作是縣域鄉村振興“135N”方案落地實施的主旋律。而縣區政府和數以百萬計的各類參與主體,從“要我合規”到“我要合規”的轉化必將大大推進法制政府的建設,大大改善“135N”方案落地的法治營商環境,企業等各類參與主體也必將隨著合規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使自身價值得以重大提升。
徐永前認為,作為律師,在“135N”方案實施中,可從農民社員化,村民股東化,鄉村企業化,田園公園化,農業標準化帶動境內外農業園區一體化,村莊專業化、市場化,縣域國資平臺重組法,優勢企業引流法,財政資金和銀行借貸支持法等36個方面進行發力。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