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子絞車班到女子高山配電室,從百米井下到優秀人才工作室,從350KV配電室到礦燈房,全國五一標兵崗、山西省五一巾幗獎、山西省能源行業“五小”創新獎……系列榮譽的背后,離不開一批批朝氣蓬勃的青年團隊,他(她)們扎根礦山,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詮釋了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對癥下藥的“技術大拿”
一天的工作結束了,劉家梁礦生產樓上只留下值班、帶班的員工,但是對于人才工作室的王福西來講,創新室的培訓工作才剛剛開始,在他的身邊,圍著四五個年輕小伙,他們七嘴八舌地詢問著“電液動鄂式閘門”的工作原理。
“鄂式閘門由本體、扇形閘板、軸、齒輪、密封件、執行機構等部件構成……”王福西指著各類部件認真給徒弟們講解自己的創新原理和創新特點。
“師傅,我明白了,這個電液動鄂式閘門采用帶有超載保護裝置的電動推桿,可避免燒壞電機,可以遠距離操縱或程序控制,往復行程可以精確調節位置自鎖。”生產科小王高興地說。
這樣的講解已經不是頭回,為使更多的青年能夠在創新工作室實現自身價值,王福西總是不厭其煩一遍遍講解自己在創新實踐中的感悟。
俗話說:“三分學、七分練。”針對不同類型的徒弟,王福西簽訂師徒合同書,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制定階梯式的培訓計劃,不僅強調基礎知識培訓,還采取現場實踐操作的方式,圍繞安全生產工作中的技術難點、難題,共同研究改進制約安全生產的落后工藝。多年來,王福西帶領團隊創新了27項“五小”成果。累計培育出年輕骨干人才23名,礦井各崗位技術水平得到整體提升,多名技術人才走向了領導崗位或成為專業技術領域的帶頭人。
12月12日,山西省煤礦工會主席王寶文一行為“王福西創新工作室”授牌,勉勵王福西要在技術攻關、創新增效、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取得更大成績。
井塔上的“鏗鏘玫瑰”
“開車前確認,電壓正常,安全回路顯示正常,液壓站殘壓正常……”這是軒崗煤電公司焦家寨礦立井隊絞車班“手指口述”的日常工作。90后丁勝蘭,大學畢業后就分配到立井隊絞車班工作,3年來,她從不埋怨、從不叫苦,通過不懈的努力,從一名絞車司機成長為絞車班的小組長。
絞車房內機器轟隆隆轉動,組長丁勝蘭一遍遍重復著口令和動作,從交接班、開車前的準備工作到絞車的正常運行,定時巡回檢查各項安全操作指令,要求每個人的“手指口述”都要一氣呵成。
“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往往是在大量的重復中形成的,我們只有一如既往地認真工作,才能對得起我們身后的這面榮譽墻”,在絞車班的榮譽墻下,面對一面面“全國五一巾幗獎”、山西省“青年文明號”等榮譽,丁勝蘭莊嚴地對絞車班的女工們說。不難看出,學歷并不等于能力,丁勝蘭從參加工作起就下定決心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型絞車司機,無論是班前、班后還是輪休時間,她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總是一遍遍對著鏡子練習“手指口述”,一遍遍翻看《安全規程》,帶領全組絞車女工,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著青春和力量。
礦燈房里的“光明使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軒崗煤電公司入井員工的足下,有一盞盞明亮的燈,照亮著他們深入礦井深處的路。
“您叫什么名字?”“請您戴好安全帽”“您下井注意周邊環境”……
這是各礦井口經常能聽到的聲音,作為礦井的窗口單位,無論是焦家寨礦還是劉家梁礦,燈房女工總是柔聲細語,時刻將安全的叮嚀與希望掛在嘴上。
“礦燈是礦工生命的守護神,而我們肩負著礦工的安全,每次擦拭礦燈、維護自救器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手里捧著的是一個安全的守護者。”劉家梁礦礦燈房組長說。
為了兌現無壞燈、無病燈、無紅燈的“三無”工作承諾,劉家梁礦燈房的女工以“勤聽、勤問、勤看”的工作方式,認真檢查每位出井員工交回的礦燈和自救器,并且定期在下井員工中開展礦燈使用情況調查,根據員工反映情況,及時解決礦燈、自救器的壞損問題,實現了礦燈、自救器完好率100%。
“我們每天都要來回穿梭在每個燈架之間,一年365天,這里24小時都會有人堅守崗位,每每看到平安出井的員工,我們總能夠聯想到自己對家人平安出井的期盼,帶著這份期盼,我們都會盡職盡責地保障礦工的安全。”說起礦燈房的工作,充電工李紅燕動情地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