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期間,山東外事職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2019級學生呂傲格外忙碌。聯系商家、接待客戶、訂單受理、售后服務......“現在網上購物太火了,一到大促日就更應接不暇。”他邊說邊又接通了一個客戶的電話。
呂傲在大學三年級時即到中智匯集團濟南自營基地實習,現在已是中智匯集團濟南電商培訓部經理,專門負責平臺對接、服務商對接等行業課程定制及培訓,帶著一支專兼職結合的8人團隊,已開展培訓70多期,完成網上業務量千萬元。
這僅僅是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畢業生中的一個“普通案例”。“這是我們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適應性,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充分體現。”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校長孫承武說。
學校威海校區
立足特色、對接需求:精準人才培養模式
“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一定要符合市場的需求,要辦一所與時代同行的大學!”這是學校領導班子一致認定的辦學目標。
學校領導團隊會議討論現場
2004年,學校威海校區開始投入使用,經過5年的研討和實踐論證,最終探索出了“外事知識+外語能力+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自身特色,精準對接國家發展需求。
擦亮外事特色品牌,大力推進國際合作交流;淘汰“半休眠”專業,增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契合度高的專業;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強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構筑沉浸式人才培養全新場域……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學校的教學、科研和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學生在國家和省級各類專業技能大賽中獲得各類獎勵千余項,僅僅二十余載,學校就發展成為國內本科層次職業大學之一,并取得面向港澳臺地區招收本科學生的資格。
“外事知識+外語能力+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開創了山東外事職業大學發展的新紀元,成為了學校特色金名片。
產教融合、協同創新:優化職教“生產線”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發展關鍵。”孫承武表示:“怎樣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接地氣、通實效,讓學生專業技能真正有機可練、有地可展,最終讓學生有地可去,這既是一門理論課,又是一手技術活。”
基于此,學校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雙元”育人機制,打造“研、教、產、融”四位一體的生態人才培養格局。校企合作由原來單一的“2.5+0.5”“2+1”實習模式向學徒制、訂單式培養、工學交替、雙主體辦學、校企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等多種形式轉變。目前,學校已與200余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建20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所有專業已實現校企合作全覆蓋。其中,京東校園實訓中心被授予“全國職業學校電子商務互聯網+雙創實訓基地”榮譽稱號。
學校京東校園實訓中心
“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學校電商專業學生劉思雨說道:“學校提供的實踐機會多,就業崗位也多,我的很多同學還未畢業就已經明確去向了,這讓我們的父母也很高興……”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學校畢業生好就業、就業好的重要“制勝法寶”。目前,學校已成功立項25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3個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并當選為全國產教聯盟創新創業創造委員會專家委員單位、全國學前教育與托育服務產教融合共同體(職教集團)理事會成員、全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全國智慧物流產教融合共同體理事單位、全國物流與供應鏈產教融合共同體常務理事單位、全國人工智能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常務理事單位,主辦了山東省數字媒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學校近5年來的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6%以上。
助力鄉村、志愿服務:立足基層看“實效”
“讓農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把更多技術帶到田間地頭……”在山東廣播電視臺2023年“齊魯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發布儀式上,山東省第十四屆人大代表、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優秀畢業生常彥磊,正在向現場及電視機前的觀眾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及在世界各地的見聞。
常彥磊是學校報關與貨運專業2006級學生,在校時是師生公認的品學兼優、能力突出的好學生、好干部。畢業后,常彥磊返鄉發展電子商務和現代農業。短短幾年,他所創研的地瓜、南瓜等農作物種植基地已經遍布國內8個省市區,種植面積累計17多萬畝,帶動5000多位種植戶增收致富。同時,他還走出國門拓展種植基地,踏上“一帶一路”,為促進我國與沿線國家交流合作貢獻力量。
“地瓜哥”“土專家”是種植戶及網民對常彥磊的愛稱,“山東青年五四獎章”“全國鄉村振興青年先鋒”“中國農村電商致富帶頭人”“山東省鄉村振興躬行者”“山東省鄉村‘好青年’”等榮譽稱號,是對他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綠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肯定。“這些也源于母校對我的教導和支持。”常彥磊說道。
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助力鄉村振興,是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經。山東省乳山市“鄉村振興巾幗行動”巾幗電商培訓班上,有學校國際商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教授微商實操課程的身影;學校直播團隊成為“乳山市農特優品推廣大使”;“乳山好品進校園”系列活動如火如荼展開……此外,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區志愿者活動,參加學校所在地市的網絡經濟、外事接待與翻譯等各種工作任務,為經濟發展貢獻著學校力量。
據統計,學校面向社會各界開展的專業技能和職業崗位培訓每年均達2萬人次以上,最高達3.2萬人次。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應急救護志愿服務、消防救災志愿服務、體育運動志愿服務等,已經成為學校志愿服務工作的特色品牌,受到社會好評。
“我們要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做適應性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在祖國的錦繡山河畫卷中添就最絢麗的光彩。”校長孫承武說。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