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設置6個職業本科專業
走進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機電技術學院實訓室,一臺臺制造機器正在高速運轉。學生們頭戴安全帽,在機電技術學院教師張友能的指導下,根據企業真實的生產訂單進行產品制造。學校與企業攜手打造智能制造人才實訓中心,將真實的生產車間“搬”到校內,讓學生在“真刀實槍”的環境中提升實踐實訓能力。
近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設立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長期以來,學校立足輕工行業,先后與華南師范大學等10所本科院校開展人才培養,實施“四個一”雙師培育工程。該校完善政校行企協同,促進形成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長效機制,推進人才供給、產業需求精準對接,為輕工行業培育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據了解,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首批設置現代精細化工技術、合成生物技術、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等6個職業本科專業。“目前6個專業計劃招生共210人,每個專業招生35人左右,均采取小班制教學模式?!睆V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招生相關負責人介紹,6個職業本科專業都已制定了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將更加關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增加學分和課時量等方式,讓學生不僅知道怎么做,更應該知道為什么這樣做,形成系統化知識體系。
產教融合教學模式與校企聯辦實訓基地,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職教本科辦學提供“強引擎”。走進“廣輕檢測中心”,精密專業的化工檢測儀器映入眼簾,師生在潔凈機房、樣品室、生物檢測室等開展科研項目?!皩W校為師生提供了大量的實訓場所,從‘娃娃’抓起,讓老師帶著學生走進實驗室。”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輕化工技術學院精細化工技術專業教授龔盛昭表示,學校堅持產教融合育人模式,把企業引進來,鼓勵教師基于企業真實問題開展項目式教學,打造育人“第二課堂”,將學生培養成能夠解決企業技術問題的現場工程師。
“廣輕檢測中心”是學校推動產教融合的平臺之一。據介紹,該校建有智能制造實訓基地、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實訓基地、實驗實訓中心等25個培訓中心(基地),實現對內服務師生科研、對外服務產業生產。
“企業需要什么,我們就培養什么,讓學生‘來之即戰’‘戰之能勝’?!睆V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財貿學院教師韓寶國介紹,企業為學校提供資金和設備的支持,帶來一線、前沿的實踐技能和行業動態,學校為企業解決實際生產問題、輸送應用創新型人才,實現校企之間的“雙向奔赴”。
“這是我們參加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時設計的步兵機器人,能夠進行機器人對抗,底盤也可以實現搬運功能……”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智能終端技術與應用專業學生黃鎮東興奮地介紹著自己的作品。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南海校區信息技術學院,GCG機器人戰隊實訓室成為了黃鎮東團隊的“樂土”。
得益于學校提供的科研場所、設備以及專業指導,黃鎮東與團隊能夠全身心投入到競賽當中,“除了暑假、節假日會回家幾天‘續下親情’,平時下課后或者周末我們都會泡在實訓室里”。在“TI杯2023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黃鎮東和團隊成員斬獲一等獎。
如何走好職教本科辦學路?加強對學生實訓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綜合能力的培養成為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的共識。張友能以機械電子工程技術專業為例,分析了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下無人化、自動化的生產模式,專業人才培養也將緊跟企業前沿,引入數字化設備、調整課程體系。
“我們鼓勵學生到企業實踐,了解實際生產過程中的機器運轉與產品設計等,以便更好地從理論知識走向實際生產?!睆V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食品與生物技術學院教師謝黎煒表示,“下工廠”實踐能夠鍛煉學生的技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將創新教育和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學校還要求教師每個學年前往企業調研,與企業達成合作,深入了解生產一線情況,把企業問題帶回學校,并通過學生的畢業設計、課題項目等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將課堂學習與企業實踐緊密結合。
據了解,近三年,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畢業生去向落實率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流向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占90%,雇主滿意度達到96%以上。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將堅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育人體系,加強師資綜合能力建設、加大科學研究投入,提高學生的科教創新能力和實踐實訓能力,努力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務制造業當家、高質量發展。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