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是商業化的,就應該遵循市場規則。”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四研究院型號總設計師胡勝云認為,國家可以設航天領域“負面清單”,除此之外的領域開放準入、不問出身、同臺競爭,以法律法規規范商業航天行為。
“商業航天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商業模式的探索。”一位來自航天國家隊的人大代表表示,并不是火箭打上去了,錢就能掉下來,還需要商業模式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
兩會期間,對于幾年來迅速發展的中國商業航天,總師們持認可態度,也提出不少專業的、前瞻性的建議。
對商業航天應持寬容態度
商業航天這些年有了非常大的進展。航天器方面,部署了“高景”“鴻雁”等系列星座;火箭方面,我國發射了第一枚純商業運營的民營火箭。
民營航天領域雖出現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2018年一些探空火箭的發射有些重復建設跡象。對于產業初期的無序性,胡勝云認為,我國民營航天起步晚,目前存在一些重復建設的情況不可避免,是發展的代價。
而在產業初期,民營企業有重復的布局、追求“關注度”和“流量”也無可厚非。胡勝云認為,不要小看現在的重復,它引進了資本,啟動了產業的未來發展,市場中“大浪淘沙”是發展的常態,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啟動創新。目前,一些民營企業的商業嘗試獲得了業界肯定,例如藍箭航天以小眾用戶為開端,進行要求不高、成本較低的發射嘗試比較有策略。此外,藍箭航天也有自己的創新,它建立了自己的試車臺,是國內首家研制液氧甲烷發動機的民營火箭企業。
對商業航天的發展要持寬容的態度,一方面是寬容產業初期的無序性,另一方面是寬容探索中的挫折。
“不管是國家支持、還是商業支持,航天探索的技術門檻都非常高,技術掌握困難、資金支持需求巨大。”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航天事業極富挑戰、關系未來,都會不同程度遭遇失敗。國際上,有過很多失敗的案例,SpaceX、藍色起源等企業都遭遇過發射失敗,因此業界應對商業航天發展中的失利有所包容。
行業熱鬧了,將推動商業模式層出不窮
民營航天仍處于燒錢階段,體制內的商業探索也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贏利模式。來自航天國家隊的這位人大代表認為,商業航天的發展目前進入了關鍵階段,需要解決“如何讓商業航天企業贏利”的問題。
以航天器為例,商業化通訊、遙感衛星的發展,面對的將不僅是全球市場的競爭,還有來自地面啟發解決方案的競爭。例如,銥星公司之前的破產,就是市場培育問題。衛星通訊技術已經過了關,但是由于沒有很好的培育市場,通訊的“賽道”被地面基站搶占了。
對于商業航天的贏利模式,很多企業做了探索,例如,有在春節期間售賣太空全家福的;也有為公眾提供基因永久太空保存服務的,還有親臨式教育科普的。大量的創業企業進入航天領域,成為攪動池水的“魚”,推動商業航天的“親民化”發展。
對此,胡勝云有著互聯網的思維,他認為,行業熱鬧了,就會有層出不窮的商業模式。在一份題為《關于國家大力支持發展商業航天產業的建議》中,胡勝云寫道:建議國家做好商業航天頂層設計,放開市場準入,鼓勵多種市場主體參與商業航天產業的各個環節。
“現在的準入制度更多的是部門規章。”胡勝云說,應該從法律法規體系,為商業航天的發展畫出公平的“賽道”。
“制定規則、做好引導、劃好邊界,國家對商業航天規范得越好,不規范的‘忽悠’就會越少。”胡勝云建議,以法律法規和市場來規范商業航天行為,在此基礎上,確保商業航天領域公平公正公開競爭,將商業航天納入國家政府采購范疇。(本報記者 張佳星)
相關稿件